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阅读"现象给传统的阅读习惯带来的冲击,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文章阐述了"浅阅读"现象,分析了"浅阅读"现象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及影响,并提出在"浅阅读"现象下深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生存的常态是各种难以预测危机.企业解决危机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网络传播危机信息和对危机信息加以控制利用.以三鹿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危机为案例,在对这一危机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具体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其危机信息传播网络及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机制和控制机制,认为三鹿应对危机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传播失效,传播失效的原因是策略选择错误,其根源在于公司所秉持的传统以政府为中心危机信息传播和控制理念没有实现现代化演进以及企业人本精神和正确价值观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3.
季丹  郭政 《情报杂志》2015,(2):22-27
意见领袖在危机事件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备受关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期、扩散期、转折期和消弭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对信息传播能力、网络位置及与受众的关系程度等影响意见领袖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与危机信息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试图厘清网络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机制,为建立意见领袖的管理体系,完善网络危机传播的有效应对机制,加强对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的信息控制与引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20,(1)
构建了品牌危机中用户场域情景体验对网络危机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①情景体验的知觉流畅性、认知专注度、线索依赖度及信息情感性对信息分享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伤害临近性在认知专注度及线索依赖度对信息分享意愿影响路径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在知觉流畅性对信息分享意愿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信息碎片化在感知伤害度对分享意愿的影响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③各影响路径效应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群组间存在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品牌危机信息分享行为的具体性监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阅读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乔菊英 《现代情报》2007,27(1):24-26
最新调查:我国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面临阅读危机。阅读现状是6年持续走低,阅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冲击以及媒体的多元化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心态。鉴于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网络监管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推进,城乡资源共享;把时间还给人们;要全面推动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乃至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活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问题,运用用户协同生成机制将网络信息资源加工、转化并应用到用户的数字化学习中,以便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通过对用户协同生成内容进行概述,分析用户协同生成数字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分类,基于活动理论和资源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用户协同生成模型,并解析用户协同生成数字资源的主要模式。用户协同生成数字资源是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和平衡,需要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将舆情系统映射为舆情事件网络和网民社会网络构成的超网络体系。利用网络链接分析法,就舆情事件网络、网民社会关系网络和事件—网民网络对舆情事件信息传播的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从舆情事件链接预测、网络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网络信息推荐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靖继鹏 《情报科学》2007,25(7):979-982
本文以社会网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中的“六度分隔”、“小世界”和“无尺度网络”现象,运用“弱关系一强关系”假设和“结构洞”理论对公共危机信息网络结构及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赖胜强  唐雪梅 《情报杂志》2013,(2):152-155,185
用户生成信息是搜寻者依赖的重要信息,但不同形式的用户生成信息可信度存在差异。基于信任的理性机制和关系机制,我们提出关系强度、生成者专业性会正向影响信息可信度,负向信息比正向信息具有更高可信度的假设。通过2×2×2的三因子实验,研究证实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10.
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是应急管理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使用社会网络的方法来研究危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首先,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框架,将危机信息的传播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危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行为和影响因素等要素有机整合到该框架体系内来。然后,对该框架的研究步骤、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框架对研究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提高政府应急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学术期刊应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重视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学术期刊传播中浅阅读必要元素的选择、浅阅读内容的编辑,以及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对接实现等,提出期刊要善于利用微博、期刊移动app阅读器和微信公众平台架设起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信息推送平台,以达到促进读者阅读的效果,提高期刊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尹锋  彭晨曦 《情报杂志》2007,26(10):99-101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特征与分类进行了初步论述,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资源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初浅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微媒体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并提出了微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学生阅读形态与阅读方式从经典阅读到休闲阅读、从传统单一到灵活多样、从励志阅读到功利阅读、从深阅读到浅阅读等多重变化,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网络书目推荐和网络书评导读、健全"双微"平台及优化手机阅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为了探索社交网络用户交互情景体验对危机信息持续分享意愿影响机制,对社交网络中不同情景信息进行分类和定级,实现危机信息的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交互情景体验视角强化用户对正面信息的持续分享意愿。[方法/过程] 以用户知觉流畅性、认知专注度和线索依赖度为自变量,危机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为因变量,感知边际效用及期望确认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 其研究发现:1)社交网络中,用户知觉流畅性、认识专注度及线索依赖度分别通过感知边际效用及期望确认度的中介作用,对危机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用户认识专注度对信息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知觉流畅性,最后为线索依赖度。3)用户知觉流畅性、认识专注度及线索依赖度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价值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6.
网络阅读正在从浅阅读向深阅读发展,分析阔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方法,将分析阅读规则融入网络阅读,可以帮助读者从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深度挖掘网络阅读内容,提升网络阅读层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世界网络的基本特性构建起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复杂网络模型,通过改变特殊的参数来对网络演变进行调节,并观察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变化情况。模拟情况显示,政府及时准确发布危机信息,提高网络传递效率,增加信息覆盖范围,以及有效疏通、监控各种谣言是危机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4):141-144
为了探索品牌危机中网络自相关性对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基于动态及差异比较的视角,对信息分享行为网络自相关性的时滞特征及脉冲扰动进行了研究。以微博作为网络平台研究样本,选取了2010年至2018年间所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66个品牌危机事件作为危机信息样本来源,运用官方API及网络爬虫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ARIMA研究方法,并借助Stata14.0及Eview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网络自相关性对转发行为及评论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差异性。其中,对转发行为的影响于滞后2阶至3阶内较为明显,具有"断尾效应";对评论行为的影响于滞后3阶至4阶内较为明显,具有"长尾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11):156-157+161
“微时代”环境下读者的阅读方式、习惯发生了改变,对传统阅读为主的图书馆带来了挑战。文章介绍了“微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微阅读的内涵,阐述了微阅读时代阅读推广服务的意义,分析了微阅读时代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挑战,并提出了微阅读时代下读者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陆泉  刘婷  刘庆军  陈静 《情报科学》2019,37(10):126-132
【目的/意义】用户在进行文档内信息搜寻时,根据自身需求和阅读深入程度的不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阅 读行为——深阅读与浅阅读。自动识别用户的深浅阅读有利于改善当前对深、浅阅读区分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耗 力的问题,对于研究文档内信息搜寻用户的个性化认知机制,优化用户信息搜寻体验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方法/ 过程】本文根据前人对深、浅阅读的研究,利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文档内信息搜寻用户深、浅阅读行为的自动 识别模型,并用实验验证模型分类的准确度。【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深、浅阅读在注视点持续时长、眼跳距离、 眼跳方向和相邻注视点中心纵坐标距离这四个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时经过专家验证,K-means聚类模型识别 深、浅阅读总准确率片段数为84.95%,片段时长为94.32%,达到了自动、准确识别文档内信息搜寻用户的深、浅阅读 行为的效果。 关键词:深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