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表写实。在诗词中,有些数字的用法并无特殊,只是老老实实地表示事物的实际数目,但于实写中却显示出诗人巧用数字的匠心。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南京市(金陵)西南长江东岸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一水,指长江,又作“二水”,因秦淮河由南京城西流入长江,白鹭洲正当两水之间。  相似文献   

2.
读诗访古     
今天,我读了李白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目,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辅导》2023,(29):4-13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北周诗人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有个句子:“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唐代诗人王勃仿照这个句子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崔颢写有《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据此写出了怀古抒怀之作《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江西最著名的书院除白鹿、鹅湖外,还有白鹭洲书院。其遗址在今吉安市(古称吉州或庐陵)东赣江中的白鹭洲上。 唐朝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句子,指的是南京水西门外古长江中的沙洲。赣江中的这块沙洲,也是双水夹流,地理形势与其相似,古人亦称之为白鹭洲。白鹭洲雄踞赣江中流,延伸数里,状如游龙。若登高远眺,章贡清流盈盈。好似襟带环绕四周,景色十分壮观。  相似文献   

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  相似文献   

6.
在没有确数的情况下,“半”字是个模糊概念。诗人们却巧妙地将它用在诗歌中,或状景写人,或记事言理,皆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古往今来.佳作迭出。  相似文献   

7.
南宋淳祐元年(1241)到咸淳十年(1274)的十二届科考,吉州(今吉安)得中进士三百六十二名。之所以有这样多的人能中进士,可以说是与当时吉州书院教育的兴旺发达分不开的。建在白鹭洲上的白鹭洲书院就是其中成就辉煌的一所。白鹭洲座落于江西省吉安市东面的赣江中。南起习溪桥码头,北至井岗山大桥(原梅林渡),西频沿江路,与钟鼓楼隔江相望。全洲呈梭形,面积约1.2平方公里。它地处江心,双水夹流,早在北宋人们就借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称其为“白鹭洲”。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记》一文中,有几个词语的解释值得进一步探讨。一、落英缤纷这个“落”字,一般被解释为零落的落。其实,按照上下文意,应解作“始”字。“落英缤纷”,就是“始英缤纷”,也就是刚刚开放的桃花,非常繁茂。这一句说的是小溪两岸桃花树上的景象,上一句“芳草鲜美”则是写的小溪两岸地上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理的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藏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众所周知,李白的这一首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唐诗中胜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为名家争相传诵和讲析。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偏重于把它当作登临吊古的作品来读,尽管人们在作结论时都要说到它的忧国伤时的旨意,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又往往不够重视这一点。我们认为,忧国伤时才是这首诗的主旋律。所以,应该围绕着这一点来分析这首诗。因为诗人的登临吊古,目的就在于伤今。那么,登临吊古与伤今之间当…  相似文献   

10.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11.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了诗要有“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好象惝倪迷离。不大好懂。他还提出“离形得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更好象玄妙神秘,不易理解。其实,这些都是很有美学价值,很值得研究的美学思想。 这些诗论的核心,我认为是说写诗不能浅露平直,就事论事,诗意不能停留于字面上所写出来的的景象、韵味,或是停留于照录出生活事物的“形”,而应该通过字面上所写的景象和韵味,传达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表面上没有毫发不差地照录生活事物的形貌,似乎离开了事物的“形”,却能真切地传物之“神”。国画用朱笔画竹,用勾勒法、没骨法画牡丹,  相似文献   

12.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 ① 半江红。可怜②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③ 月似弓。[注 ]①瑟瑟 :形容颜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③真珠 :珍珠。《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 ,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 ,一是新月初升之景。第一句写夕阳 ,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辉泛照的情景表现得形象 ,同时“铺”字节奏舒缓 ,也可突出秋阳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水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半绿半红 ,水面波光粼粼。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圆月挥洒着清辉 ,“…  相似文献   

13.
炼字     
晚唐诗人周朴极注重构思与炼字,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时人称他的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宋初有人偶得杜甫诗集旧本,文多脱误,其中《送蔡都尉》诗中“身轻一鸟”后掉了一字。当时几个人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后来找一正本,才知是“身轻一鸟过”。众人叹服。  相似文献   

14.
据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记载,传说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后注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足见他在作诗铸字炼句上的工夫。其实,自古以来诗人写诗都十分讲究用字,追求一字之工常常是诗人梦寐以求的事。一、一字之工源于生活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有一首七言绝句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半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这是他做两浙观察使时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留宿僧房,夜晚赏月而在庙墙上写下的一首诗。诗中“半江水”原为“一江水”,怎么改了呢?原来钱塘江水是随潮汐涨落的…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 ,堪称唐诗中的珍品 ,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写了诗人登临鹳雀楼时所看到的壮阔景象和诗人急欲登攀绝顶放眼祖国千里山河的心情 ,从而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四句 ,可分为两层意思。前两句为一层 ,写诗人登临鹳雀楼时所看见的自然景色。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写诗人向上望 ,向远处望 ,只见一轮明亮的太阳已依山而落。这一句点明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同时暗点题中“登”字。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写诗人向下鸟瞰 ,是近景。“入海流”是诗人的想像 ,并非目力所及。…  相似文献   

16.
吴成有 《学语文》2010,(1):14-14
意象是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的景象。是附有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的艺术创造(袁行霈语)。就这一解释来看,戆象实际上包含了“主体情思”和“客观景象”两方面的内容。是。意。与“象”的结合体。意象,分之则为意为象,合则为意中之象、情中之景。所谓。意”,即人类喜、悲、乐、哀、爱、恨、恋、怨之情感;所谓‘象”。即客观物象,如天文之烟、霞、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仑美奂,我在课堂实践中尝试把“诗词带进课堂”。引入古今哲理诗词,让枯燥无味的数学也跳动着诗情画意的音符,从而使学生在饶有兴味的求索中进入思考状态。记得在学习“直线”这一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在其两侧画有两点,指着“两点”,我念念有词:“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那么这条直线呢?‘一行白鹭上青天’。”刹那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接着我又出示下图:在数学家眼里:图(1)是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图(2)是一个圆与直线相切。在画家眼里是一幅寥廓苍凉的塞外黄昏景象。在诗人眼里就成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相似文献   

18.
凤凰台 ① 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 ② 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 ③ 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注 ]①凤凰台 :在金陵凤凰山上 ,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 ,乃筑台 ,山和台也由此得名。②吴宫 :三国时吴国曾建都于金陵。以后 ,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曾建都于此 ,至唐废弃 ,金陵被称为“六朝古都”。③三山 :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 ,三峰并列 ,南北相连。④白鹭洲 :在金陵西长江中 ,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新读】这首诗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  相似文献   

19.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诗人选用“拂”、“落”、“横”、“一”四字,展现出一幅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图。  相似文献   

20.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外观形态上具有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现分述如下 :绘画美。诗人在描述他构想的生活意象时 ,是以绘画的线条、色调作为框架或基点的 ,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诗歌所提供的语言符号加以绘画性的描述。例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紧扣“涧”下笔 ,“独怜幽草涧边生”是涧边之景 ;“上有黄鹂深处鸣” ,是涧上之景。诗人俯仰上下 ,收尽了西涧的优美景色 ,形成完整的山水画幅。画幅里 ,百草丰茂 ,都郁郁葱葱 ,是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象。诗人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