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取贵州省五所高校的46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卢谢峰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考察了贵州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性别、科别、民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及年级差异。结果表明:贵州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男生均值显著高于女生;在角色适应性和生活自理上文科均值显著高于理科;在学习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上汉族均值显著高于少数民族,而在环境总体认同上少数民族均值显著高于汉族;在学习适应上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上非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等七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调查法研究了南京晓庄学院1352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结果显示:该院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南京市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平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地高于理科生;大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男生。建议学校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加强引导;改革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多与学生沟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究大学生学习适应与学习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采用SPSS17.0对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结果与大学生学习压力量表的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习压力呈显著的负相关;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的总分与学习适应性各维度的相关存在较大的差异;女生学习压力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适应总分的相关程度高于男生,男生学习压力与环境因素的相关程度高于女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的总分与学习适应性各维度的相关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取320名高职生为被试,采用车丽萍编制的"大学生自信问卷"考察高职生自信发展的特点,以及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同时将高职学生的自信水平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职生自信水平的性别、年级差异显著.而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不显著;男生的自信总体水平以及自信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女生:三年级学生的自信水平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在高职学生自信水平与普通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比较中发现:高职生除外语信心以外,在总体自信水平以及各自信维度上均高于普通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人们针对中小学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是针对高职生——这一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以高职生为对象,以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作为参照群体,研究其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并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为工具对20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调查贵州省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结果:(1)大学生学生情况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消减,表现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优于高年级学生;(2)不同学科学生学习情况差异显著,文科较好,而理工科较差;(3)女生的学习态度好于男生,而男生更容易适应大学的学习;(4)农村大学生学习情况优于城镇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探讨上海市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大学女生的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男生;(2)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3)理工科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4)城镇来源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农村来源的大学生;(5)上海市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大三>大二>大一>大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诸常模进行比较后发现:高职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无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有差异;与全国大学生比较,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差异极显著外,其他各因子无差异;而高职大学男女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选取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男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且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情绪低落维度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高,大一最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问卷对西南地区的多所大学在校学生进行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上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学科差异.具体分析了不同成绩,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的五个因素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珠三角地区某所高职院校的3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自信心三个方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等以下等级的差异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了解其心理危机现状,是危机干预的第一步。通过对漳州地区高职院校1161名学生进行疫情一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为再次返校后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调查得出结论:PTSD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为2.41%,各年级大学生存在PTSD的比例介于2%-3%之间;PTSD在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差异,但是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生存在PTSD的比例高于女生;男生的症状普遍比女生的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江苏地区319名高职生和21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来揭示高职生的特质性、行为式和自陈式自我妨碍的特点,并深入探讨高职生不同类型自我妨碍与自尊及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研究表明:(1)高职生特质性自我妨碍程度低于本科生,其行为式自我妨碍程度高于本科生;(2)高职生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性别差异显著,男生会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自我妨碍行为;(3)高职生一年级的特质性自我妨碍水平要明显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随着年级增长,高职生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水平却会显著下降。(4)高职生特质性自我妨碍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5)高职生的特质性、行为式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与学业成败外归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法考察了1328名高职生在校受同伴欺负的状况,发现高职生受欺负的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高职男生受欺负的状况比高职女生严重,并且在整个高职阶段没有减缓的趋势,而高职女生受欺负的状况随年级增长明显减少。回归分析发现,羞怯、坏学生、老师不喜欢、同伴关系不良、欺负人等因素与高职生的受欺负程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57名高职生在兼职态度、兼职基本情况、兼职与学业的关系、兼职安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校外兼职可以锻炼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同时可能影响到高职生学业及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校外兼职管理,推进学风建设、重视兼职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6.
浅谈“90后”大学生教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下,高职学生的主体已基本为"90后"大学生。如何正确引导"90后"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广大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而对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讲,面临的是更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大学教务工作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其特有的思想行为,探讨影响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其教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职单招生与统招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异同,研究采用症状自评清单(SCL-90)、网络成瘾表和人格特征问卷(EPQ)对3708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单招生的SCL-90问题检出率略高于统招生,单招生的敌对因子分数显著高于统招生(p<0.05);单招生的网络成瘾得分及问题检出率均高于统招生;在人格特征方面,单招生在内外向、神经质及精神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统招生(p<0.05)。这表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单招生与统招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征,本研究以全国758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大学生的风险感知能力、学习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开展调查,采用交叉表、非参数检验、对应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疫情下表现出较强的风险认知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认同感,学习适应性一般,个体特征不同的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提高大学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应以风险认知教育为起点,以社会服务融入专业教育为导向,提高学习内驱力和外驱力。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把高职生作为独立群体,研究其幸福感,对提升高职生的幸福感,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和分析性别、年级、专业、成绩等因素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学生干部对高职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职业价值观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研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高于大一学生;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大于女生;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