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述历史: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活》,让我喜欢、感动,难以忘怀。“口述者”我都基本熟悉,读他们的文章,总觉得他们正站在我面前.微笑着与我交谈。我了解他们的历史,但他们生活中的故事却从来没听说过。这次细说了.细听了,我突然领悟到,人性原来如此丰富,心性如此明洁.他们的追求原来早就存活在自己的故事里。  相似文献   

2.
小嘎屋     
《小火炬》2010,(12):26-27
漳州新桥中心小学叶夕尚:我在班里建了一个"编编社",我是主编,一些同学自愿加入,我就让他们写三篇文章,然后发给他们一张"编编证"。我每个星期会给他们布置一篇文章,我自己也会写很多文章,  相似文献   

3.
击掌相合     
当我撰写文章来描摹我的朋友时,我不自觉地用那些美好的形容词和语句为我的朋友包上了糖纸——他们是糖,本身是甜的,我愿意让他们更加闪亮。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已经快60岁了,但我仍然喜欢读《新语文学习》,也常常被小朋友们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所感动。我相信,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他们一定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他们一定会用手中的笔为自己的前程点翠描金。  相似文献   

5.
熊丙奇 《教育》2012,(8):10-10
近日,北京大学一名学生发表的文章引发了媒体的热议,文章标题足《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有读者感慨:父母跟人拼了20多年,儿女学习都是最好的,他们觉得赢了。儿女毕业工作后他们才知道,生活上还是拼不过煤老板的儿女。  相似文献   

6.
夏震军 《考试周刊》2011,(78):37-38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抄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他们举例说:“如果我们有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那么没有老师时自己也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而且是几十、几百篇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一次与学生闲聊中,我问道:“现在你们感觉累不累?”学生哗然一片,纷纷向我诉说他们心中的苦闷。我便让他们以书面的形式写了下来。在交上来的文章中,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情商和语言     
对于好的文章学生多是羡慕的,他们以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之下他们写不出写不好更是心安理得的了。乔叶说:你们羡慕我今天的成  相似文献   

9.
想交笔友     
我想交几位笔友,可是不知道怎么样才可以交到笔友,你可以告诉我应该怎样去做吗?浙江嘉兴市大桥镇步云社区某女孩读中学、大学的时候我交过几个笔友,和他们的通信让我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我不仅一直保留着和他们的通信,还和当中一些人变成了要好的朋友。当时的我喜欢写作,喜欢投稿,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到我的文章以后,写信告诉我他们的感受,和我交流他们的生活……也许,你也能在《小学生时代》上发现你所喜欢的文章和你感兴趣的同龄朋友,试试主动写信给他们吧。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上网写“博”,它会让你得到很多关注。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交笔…  相似文献   

10.
初为人师     
也许用了很多心,才会在心无所归的时候真正体会到失落的阵痛。——题记学生写作文挺喜欢用这样的题记方式来结构自己的文章,从而让读者能够最直接真切地感受一篇文章的内容或情感的核心,然而太多学生太多时候不约而同地运用这样的模式来写文章。反复地对他们讲,文章忌讳的是千篇一律,所以但凡看到类似的文章开头,我就想,这样的文章失了水准,为何人云亦云呢?而今,我也同他们一样,用上这样一个题记来开始我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初读本文,感觉文章只是讲了一个"我"天黑过桥洞、和两个民工认识聊天的简单故事."我"在约会结束后独自回家,因图省时而抄"便道"--走桥洞.桥洞内漆黑一片,"我"想转身返回,不料一个趔趄.这时,一个有剌青的民工有力地搂住了"我",我被吓得魂不附体,以为遇到劫匪了.然而,事实上是"我"误会了他们.待误会消除,"我"为表谢意,便请他们喝可乐,聊天中知道了一些有关他们的事.再次读文章,却发现,这简单的故事背后却深藏着不平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正>问题: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你认为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并说明你的理由。我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因为。参考答案: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通过他们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高度统一而且十分肯定,他们认为《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就是于勒。"对呀!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们都错了。"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文章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  相似文献   

13.
宁宁 《小读者》2012,(10):66-66
《小读者》杂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很受中小学生青睐。我的孙女李妍南和我的外孙肖逸峰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坚持阅读。尤其喜欢各地中小学生写的文章,体裁多样,贴近中小学生的生活,越读越感兴趣。他们自己也把自己写的作文寄给《小读者》发表了。这是他们首次公开发表文章,高兴得不得了,信心大增,鼓舞很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每当我在给学生上作文课时都发现他们不知如何下笔,大多数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写不出优秀的文章,甚至有的学生连一段完整的话也写不好。看着他们眉头紧锁的样子,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究竟是什么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写作之门?为此,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交谈,这种交谈是朋友似的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之后我总结出以下建议: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应上好“六课”。  相似文献   

15.
艾芜先生的小说《山峡中》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文章记述了穷困落魄的读书人“我”误入盗贼之群的经历。“我”目睹了他们“刀尖上过日子”的惊险生活以及小黑牛悲惨死去的情形.“我”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他们的信任,顺利脱身。小说还揭示了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灵世界.表现了他们狡猾、凶残、冷酷性格背后的善良和宽容,表达了他们向往安定和平生活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6.
那一年4月1日,愚人节。朝阳斜斜地射进教室,落在这群刚上初一的孩子们身上。望着他们一张张清新稚嫩的脸,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期待,于是我给他们念了一篇来自《中国校园文学》的文章——《愚人节心情》:  相似文献   

17.
有一些学生问我:“老师,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漂亮。”于是,我告诉他们,文章有四美:语言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一、语言美我所说的“语言美”,是指文章有文采。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18.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经常偷偷的在家里找《知音》看,父母认为我还太小,看这样的杂志不合适,所以他们总是把它藏起来。他们会藏,我也会找。我总可以趁着他们不在家的机会,很巧妙的把这些书找出来看,就这样,那两年的《知音》,我一本都不落,全部看完了。其实我并不是每篇文章都会看的。我只爱看关于初恋的那个栏目,尤其是那些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的风花雪月,缠绵悱恻,我是百看不厌。那时我身边熟悉的人中,没有几个大学生。现在想想,我那时之所以特别爱看那样的文章,除了是出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微妙心理外,更多的是对大学生活的好奇…  相似文献   

19.
分享彼此     
我喜欢读博客。其中有我朋友的,我们通过博客分享知识,分享快乐,了解彼此,关心对方。还有一些是不认识的朋友的,我在他们的记录中,了解新闻,了解他们的性情兴趣,这其中真的有好多可爱有趣的人。这次,有幸读到了下面四位博主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10)
【上课背景】多年来,我一直不敢面对作文课。因为我总觉得以我拙劣的写作技巧和主观认识去告诉学生文章怎么写、怎么样才算好文章,反而框住了一些有写作天赋的精灵。文无定法,好文章总是发自肺腑,总是来自心灵的感悟。平时,我让学生自由地写随笔,然后通过阅读他们的文章作个别的交流。近段时间,我却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作文材料单一,视野狭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