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流新品     
“HURLY BURLY”抽油烟机 “HURLY BURLY”是一款构思与众不同的抽油烟机。和常见的同类产品所不同,它没有任何排烟管道,而是通过其内置的活性炭物质来迅速过滤掉烟气中的油烟和异味。不过它的最大特色,则在于其结构的灵活设计:它并没有被固定于一个地方,而是通过一系列灵活的关节结构,实现底座和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连接。  相似文献   

2.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科技情报服务工作是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的。二年多来与校内地理系、物理系、化学系、校办厂、电子实验厂等部门签订协议书的课题项目有:“环境遥感信息”、“硅太阳能电池”、“沥青活性炭”、“麦淇淋设备”、“微波炉”、“乳化剂”、“CCD数字仪”、“电镀废水处理”、“高效低耗自藕调压器”等十多项课题;为“麦淇淋设备”、“乳化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使用吸附剂去除博物馆中空气污染物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吸附剂主要为活性炭和普罗泰(Puratil,活性氧化铝上含有4%的高锰酸钾)。用活性炭,普罗泰,分子筛和硅胶所进行的“主动式”实验(污染空气通过有吸附剂的塑料管)表明活性炭是去除净化空气中硝酸过氧化乙酰(PAN),雾状混合物中的PAN,氮氧化物和氯化的烃化合物,象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的最有效的吸附剂。在“被动式”实验中(污染物由于扩散通过陈列柜中吸附床而被除去)所有进行实验的污染物被吸附剂吸附和被陈列柜壁吸附都遵循动力学第一定律。我们确定了相应的被动式去除污染物的速率常数和污染物损失的半衰期。除一例被动式实验外,活性炭都比普罗泰有效。为了模仿博物馆的实际条件,我们还进行了几项被动式实验,如对吸附剂床有限接近程度的影响,陈列的器物各种各样尺寸的影响及不同的陈列柜表面积与体积比的影响。通过使用易褪色的颜料作为文物的替代物品,我们还证实了如果将颜料暴露于污染的空气,颜料会严重褪色或颜色发生变化,但是只需在陈列柜中简单的加入一层活性炭,这种颜料褪色或颜色变化就会被制止住或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4.
单纯从生物学意义上看,人是一种动物。但人既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就必然从总体上优于一般动物,出于对人的这种优越性的不同理解,研究者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可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与故事》的作者高小康则站在独特的文化立场上,告诉读者:“人是讲故事的动物。” 的确,每个人对故事都不会觉得陌生,可以说,从孩提时代起,故事就伴随着人的成长,人不能没有故事。然而究竟什么是故事,人为什么要讲故事,对此问题的思考和答案,却又非每个人都能完成。作者认为,“过去时态”、“虚构特性”、“人本意蕴”  相似文献   

5.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的本质的追问,形成“人的本质”思想的萌芽,到近代“人的本质”思想的全面形成,西方“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轨迹记录下了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历程,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只有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也最终实现了“人的衣质”思想的革命性变革,超越了一切旧哲学的人的本质观,真正达到了对“人的本质”有了科学认识和理解,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社会中,作为网络流行语的“人设”应用广泛。通过对符合“人设”现象的溯源,可以发现从体现传统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理想的“人设”到如今以实现利益为中心的“人设”,“人设”的内涵与功能都发生了变化。针对当代明星“人设”、社交“人设”以及被动形成的“人设”在网络空间中的过度虚拟性、大众围观的情绪极端化表达与非理性消费问题,需要呼吁理性的回归,以期在工具属性主导的“人设”狂欢中纳入理念的价值属性,重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文化?学界有颇多解释,不一一列举。从动态意义上讲,文化应该是“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辩证统一的过程。“以文化人”强调的是传承,是把人化自然的成果内化为人的精神力量,形成人的学识、修养、品格的过程。“以人化文”强调的是发展,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所以,文化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文化”造就人,反过来,“人”也造就“文化”,这就是“文”与“人”互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天地之间是个人”.关键在“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就必须贯彻李瑞环早在十八年前提出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对于落实这“三人”原则,瑞环深刻切实地加以了阐述,他说:“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理解人.就是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承认人们不同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关心人,就是要对人满腔热情,诚恳忠厚.为人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9.
荣辱榜     
“封口费”事件涉案人员受惩处到目前为止,“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记者4人、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此外,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确实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与之有过干涉的有百人上下,与其论争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可是,他为什么要“骂”人,“骂”了些什么人,“骂”的又是些什么内容,“骂”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1.
“傅”,是形声字,从人, 声。《说文》:“相也”“相”即“帮”的意思,可见“傅”也就是“辅”。由“辅”又引申出“导”义,有“太傅”“少傅”“师傅”“一傅众咻”等词语。此外,古文里“傅”与“附”通用,“傅”还有“附着”的意义,构成的词语有“傅着”“傅彩”“傅粉施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等。“傅”又是姓氏用字,姓Fu的大多数是写作傅,也有极个别的写作“付”,明代有个人叫“付吉”,官至监察御史。 “付”,是个会意字,从人,从寸。从“寸”的字,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付”就是以手持物对人。《说文》的…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的写作,讲究开头结尾“砍两刀”:开头要“抓”人,引人入胜;结尾要“留”人,让人回味。而新闻的写作导语的“刀法”通常比较讲究,结尾则“砍”得少见“功夫”,可谓“头”重“脚”轻。应该说,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缺憾。笔者以为。一篇新闻要想写好,也应注意“砍两刀”。这样,可使新闻更趋完美,更能“抓”人、“留”人。 下面,从《人民日报》等报新闻报道中精选导语结尾几例,分别予以赏析。  相似文献   

13.
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重要的“把关人”。江苏教育电视台“干露露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把关人”理念缺失的问题。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让编辑真正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4.
“三甲”“屈居”“问鼎”和“染指”,是媒体报道体育比赛时常用的所谓“体育术语”.在阅读报刊和观看电视时,笔者发现这四个词语常被错误地运用. “三甲”源自我国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自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以清代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 74人.如此看来,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三甲”包括的人相当多,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因此,是不能用“三甲”来指“前三名”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来讲,“事实”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事件、人物等几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人”应该是报道的核心,因为绝大多数新闻事实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或者会对人造成影响。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如果从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6.
胡光明 《大观周刊》2011,(44):180-180
教育是发现、挖掘、呵护、培植、壮大、弘扬人性中天然的“善”和“自由”的过程,是一个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品行修养,以“同化”、“影响”的方式“激发”、“点燃”、“导引”他人自身固有的品性和资质的过程。教育不应该是把人“塑造”、“锻造”成某一模式,而应该是以“润无无声”的方式让人“自然”地成为一个自由、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有的通讯员,稿件上经常出现“他(她)们”的字样。这种写法显然不合语法。“他”代表男性的人,“她”代表女性的人,“它”代表事物。不止一个人的时候,都是男性的用“他们”(“们”表示多数);都是女  相似文献   

18.
论文献人     
本文对“文献人”(Documentor)的观念,就认识论和逻辑的角度,分五个层次作了阐述.其要点如次:一、在文献信息工作领域,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作为“幽灵”的理论模型,能将那些出自“狭局观念”的“对象领域”统括为一个新的"聚合型的对象领域"."文献人"就是这种理论模型关键的、必然要派生的观念.二、“文献人”有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对象领域”,有着自己活动方式的特定的科学逻辑,也有着自己的思维对科学有序结构的能动认识,这在观念形态上构成了“文献人”源生最基本的范畴条件.三、“文献人”活动的社会价值,是由"文献人"全局性的"合理行为"决定的,其中存有基本要素与控制机制的问题.由于“文献人”的劳动在“活劳动”、“物化劳动”方面有着更为深化的涵义,所以这种劳动绝不是一种单纯追求自身生存的较低层次的人类劳动.四、个体、群体、机构的“文献人”,所若而然的支配“合理行为”的“法”,文献信息的属——信息,保证“文献人”活动的物质,文献信息活动谋求效用的"耗费",文献信息活动的时态、时序、时效,“文献人”及其活动的物质存在形式——空间,以及在上述过程中"文献人"的能动协调作用,构成了"文献人"活动领域的基本要素和控制机制.五、“文献人”观念是“最基本的逻辑细胞”,是理论的“纽结”.对"文献人"界说,可以采用非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与“白马非马”的命题相类,在类间关系上“文献人”和一般意义的“人”并不相同,当然也有别于"经济人"、"自然人"与"法人".以“文献人”为念,可以建立一种有效法则,从而形成对自由流动现象的规范力量.  相似文献   

19.
顾名思义,党报应该姓“党”,要有“党味”,充分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 可是近年来,个别县市报“党味”趋淡,甚至所剩无几,虽有所谓的“趣味性”、“知识性”,但格调不高,市  相似文献   

20.
称赞·称道·称颂“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入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表扬。如“三好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称赞”,“人人称赞见义勇为的人”,“小学生拾金不昧受到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是人人夸奖的意思。“称颂”表示歌颂赞扬,比“称赞”表示的程度要重。如“民族英雄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