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二茂铁为原料,经金属锂试剂锂化,亲核取代和硫醚的不对称氧化反应高光学纯地合成了手性二茂铁亚砜配体,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物理手段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配体的ee值.  相似文献   

2.
1,1'-联二萘酚(BINOL)是1926年合成出来的[1],其分子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是一种具有C2对称轴的典型手性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手性诱导作用,用其单一对映异构体能制备各种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剂和拆分剂.自从1979年,Noyori[3]首次将其作为配体合成配合物催化醛,酮的还原反应以来,由其制备成的一系列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添加剂、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中[4].而且,由于联二萘酚中存在着萘环,在紫外灯下能发生很强的荧光,使产物易于观察,这一特点使联二萘酚倍受配位化学工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以3种简单卟啉配合物为催化剂,以手性季铵盐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以NaCIO为氧化剂,研究了三种不同取代基卟啉锰配合物、不同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对映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以氯化苄基奎宁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剂四(4-氯苯基)卟啉锰不对称诱导作用优于另外两种,在反应温度为-5℃时,ee值可达到7.5%。  相似文献   

4.
1,1′-联二萘酚(BINOL)是1926年合成出来的[1],其分子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是一种具有C2对称轴的典型手性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手性诱导作用,用其单一对映异构体能制备各种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剂和拆分剂。自从1979年,Noyori[3]首次将其作为配体合成配合物催化醛,酮的还原反应以来,由其制备成的一系列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添加剂、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中[4]。而且,由于联二萘酚中存在着萘环,在紫外灯下能发生很强的荧光,使产物易于观察,这一特点使联二萘酚倍受配…  相似文献   

5.
1,1'-联二萘酚(BINOL)是1926年合成出来的[1],其分子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是一种具有C2对称轴的典型手性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手性诱导作用,用其单一对映异构体能制备各种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剂和拆分剂.自从1979年,Noyori[3]首次将其作为配体合成配合物催化醛,酮的还原反应以来,由其制备成的一系列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添加剂、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中[4].而且,由于联二萘酚中存在着萘环,在紫外灯下能发生很强的荧光,使产物易于观察,这一特点使联二萘酚倍受配位化学工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以L-丝氨酸为手性源,经过酯化,缩合,还原氨化,关环,格氏反应,成功地得到了一种新的手性β-氨基醇(6),其结构经过IR,1H NMR,13C NMR,HRMS表征,并首次将其应用于催化二乙基锌对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得到了较高的产率(82.8%)和较好的ee值(76.1%).  相似文献   

7.
二(1-苄基取代茚基)二价钐与碘反应形成二(1-苄基取代茚基)钐碘化物,二(1-苄基取代茚基)钐碘化物与二苯胺基钾反应,合成了新的二(1-苄基取代茚基)稀土胺化物(1-PhCH2C9H7)2SmNPh2。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的表征。并且发现其作为单组分催化剂对甲基丙烯醺甲酯的聚合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新的手性配体,降低手性配体的合成成本,检验由芳醛与手性氨基酸酯缩合还原反应的普适性,以L-丝氨酸为手性源,经酯化,缩合,还原氨化,关环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茚满基氮杂环丙基二环丙基三级醇手性配体,其结构通过IR,1 H NMR,13 C NMR, HRMS进行了表征,发展了一条高效便捷合成这类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理论运用密度泛函(DFT)方法,计算四个取代基型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6-R—dppz)]^2+(R—OH,-NO2)和[Ru(phen)2(7-R—dppz)]^2+(R=-F,-CH3).合理解释了在主配体(dppz)上引入强拉电子的取代基(-F,-NO2),比引入推电子取代基(-OH,-CH3)有利于提高配合物与DNA键合的能力.这是通过降低最低空轨道LUMO及相近的最低空轨道(LUMO+X)的能量及其插入配体的布居调控的.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要点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及其应用,以及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和最值.二、解题指导例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P(2,-8).(1)求k的值;(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和最小值.(浙厂.1993年)分析(1)要求k的值,只要根据题目条件列出关于上的方程即可.因抛物线经过点H(2,-8),故一8—2’WZk-8.k——-2.(2)由(1)知,y—X’一ZX-8一(X-1)‘-9.所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9),对称轴方程为X一1,最小值为一9.例2已知抛物线y—x’We(。n-4)x-m与X轴的两个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