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婕 《成才之路》2022,(13):19-21
"营销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深入探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问题,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营销策划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有效地将课程思政与"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融合,可以从修正营销策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创新教...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日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围绕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教师专项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以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杭州第七中学历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构建了"必修、校本选修、课外小组活动"三位一体的微生物实验课程群.基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应用能力、培育创新思维的需要,创建了微生物创新实验室,以满足生物学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实验要求,同时为学生课外探究提供专业平台.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时期生物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与微生物学相关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搭建起一个理工交融、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微生物生物学课程群新体系.探索并实践研究型课堂教学,搭建和实践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考评体系,构建了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实施产学研结合,形成以科研带教学、教学促科研的良性循环,在"三创"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普通高校和艺术类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课程门类设置过窄、对学生在专业要求方面过于单一、本科阶段某些理论课程涉及过深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社会需求适当增减某些专业和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以及个人未来发展的趋向,自主选择一部分课程,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又拓宽了教学内容,"教"、"学"双方各得其所,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业,对未来就业也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三年制师专专业教育过窄,学生基础训练不够,个性发展不足,全面素质发展受限等问题,宜宾师专对三年制师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试行"1+1+1"教改方案,实践它可以彻底打破三年制师专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重视基础理论,增大基础课比重,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设置综合课程,既保证了以师范专业为主,又保证了学生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中,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体要求,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体系应重点解决纪检监察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能力要求、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四个密切联系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综合考虑纪检监察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定位、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平衡三个因素。在素质与能力要求方面,可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个维度开展系统的构建。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方面,既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分层次、有侧重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科学构建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方向选修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及促进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双向互动。在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方面,应在统编教材基础上构建分层次、多样化教材体系,推动案例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与案例开发,以及开发面向更广泛学生群体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定位与选择,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准,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笔者从产学研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主导型课程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对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专业改革的方向,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知识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的内容。该体系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新工科特点的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厚、素质高、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苦干、实干、会干、能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平台.实践表明,平台课程的优化与建设,夯实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1.
冯恒栋 《大学教育》2023,(2):127-129
当前,宽口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针对GIS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校GIS课程设置现状,对传统专业口径较窄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整,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宽口径培养课、实习实训课与创新实践环节为框架的宽口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此增加GIS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本乐理>是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音乐理论基础课.长期以来,<基本乐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性质不明确、目标不完善、定位不准确等诸多不妥之处,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在对<基本乐理>课程性质和目标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学科定位重新做一下界定,以求更好地促进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建水紫陶"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使之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之中,以工艺美术(紫陶)专业为例,通过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认识,从对接行业需求设专业、对接行业标准建基地、对接"双创"需求建模式、对接紫陶标准建课程、对接培养模式育师资、对接竞赛展示激发创新思维、对接创业实践搭建真实平台、对接企业文化营造文化生态等八个方面,探索了构建紫陶"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论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腾 《当代教育论坛》2006,(13):117-120
我国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紧缺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高职教育必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从不同角度概述有不同的模式.其实,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脚踏"实"地,做到"五实"即专业建设讲实际、课程设置为实用、教学活动重实践、质量评估求实效和服务经济得实惠.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英语学科教育学存在着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讲授与教学实践脱节,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单一,忽视学生智力和思想观念的能动作用以及主动建构知识过程等问题,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未来专业发展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从课程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设置、教学内容、方法调整以及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诸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基于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总结国内外新文科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新文科学科体系创新、专业建设创新、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模式的人才培养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旨在发掘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所有教师、专业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所有学科全面推进、相互协同,实现人才培养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与专业分离以及网络信息化的负面冲击等现实困境.为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育人意识,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学科融合,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大网络"思政工作格局,层层推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超链接"模式在中外广告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高校广告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广告史教育作为广告专业教学的一门基础课,它是对广告学科自身产生、发展规律进行探讨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多数广告专业的老师来说,广告史是一门比较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喜欢广告史并从中受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19.
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金融学高等教育构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双学位教育的开展,鼓励、指导金融专业学生理性选择双学位专业,加强金融专业与双学位专业在构筑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中的沟通,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毕业答辩环节从学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扩大学科交叉的广度,提高学科渗透的深度,实现培养金融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应用型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校园文化,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搭建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