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版权一词已不陌生,其媒体曝光率居高不下。无论是谈版权之重要,还是论版权保护之难,还是谴版权市场之乱,总之,版权问题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杨屹东 《图书馆学研究》2006,(1):100-100,F0003,99
本文针对中国版权制度起源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中国古代版权意识与现代版权保护制度的差别,认为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制度,并从传统思想、出版技术、东西文化差异、古代作者地位等方面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盗版对宋代版权保护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宋代出现的版权保护现象,除与宋代鼓励出版的文化政策、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相当完备的法律制度,以及印刷和造纸等技术因素相关外,还与当时版权所有者版权保护意识的萌发密不可分。而这种版权保护意识是受宋代频繁的盗版行为的刺激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古代书籍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郑成思和William Alford为代表的中外版权法学者的最大分歧在于是否承认我国古代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活动,认为这是他们在同一版权概念语境下的视角差异。同时认为,我国自宋代就已出现版权保护活动的主张是正确的,但如果高估那些零散的、区域性的版权保护活动在我国整个古代版权保护史上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赵晓兰 《中国出版》2012,(11):55-58
版权意识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但对版权进行立法保护却始于晚清。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保护版权的文告,这也是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主要形式。但它是一种行政保护而不是制度保护,在制度层面上对版权进行保护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缺失状态。20世纪初,西方在华人士的版权思想,"与当时国内著译界、出版商的版权要求相互激荡,影响了晚清政界、知识界许多人士对版权的认识,促发了晚清版权立法的进  相似文献   

6.
唐海江  李玲 《出版发行研究》2018,(4):100-102,85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出版业重要转型期,西方现代版权思想伴随“西学东渐”潮流传入中国,与中国古已有之的版权保护萌芽交织.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新兴民营出版机构面对其时严峻的翻印、盗版局势,着力推动版权由人治向法制、由出版者本位向著作者本位转变,并为切实推动版权保护积极组建同业联盟.一系列的版权实践也构成中国近代版权文化发展的强大源流之一,推动中国版权文化由古代萌芽向近代意义的历史蜕变.  相似文献   

7.
宁黎黎 《中国广播》2014,(12):41-44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对传统版权法的挑战记者: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相较于传统版权保护,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在理念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朱巍:传统版权领域中,侵权行为和侵权类型非常明显,按照侵害版权的构成要件,责任主体和侵权责任构成都比较清晰。在网络时代和版权数字化时代,传统版权保护从理念上和侵权模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到版权法律规制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娟娟 《兰台世界》2013,(13):135-136
<正>纵观我国历史,宋代是图书版权意识出现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介于宋代图书版权保护的典型性及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探讨价值,在版权保护氛围日益深厚的今天,研究宋代版权保护运动的特点并从中获得启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一、版权保护在宋代发展的前提条件1.良好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相似文献   

9.
试论古代图书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版权保护起于近代。1910年,清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标志着中国的版权保护进入系统的法律实施阶段。但是,版权保护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书版权意识以模糊复杂的形态存在于古代图书史、出版史和法律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述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版权保护的关系,中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中国人的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计划经济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使人们的版权意识淡薄,不利于版权保护。版权意识的路径依赖性延缓了版权意识的形成。因此,版权意识的演进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健全版权市场秩序,培养公民意识促进版权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中国古代的版权形态具有三个特征:个别保护、局部协调与载体依赖.首先揭示个体出版者如何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维护其版权,其次介绍古代民间的几种版权管理实践,然后指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的版权与其物理载体--书版紧密联系,最后探讨了形成这些版权特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景增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03-106
元代出版业出版大量的书籍,同时也出现许多版权纠纷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元代书籍版权保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在书刻管理、书籍出版标记使用、书籍辨伪等方面。元代的书籍版权保护贡献是明显的,对当代及后来出版物的版权保护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是有意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科技期刊的版权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与国内外电子出版服务商签订网络合作出版协议和数字版权协议的情况,通过分层分析发现与国外电子出版服务商有合作的期刊其版权保护措施到位,版权意识也相对较强。文章指出了上海科技期刊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版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出版科学》2016,24(5):116-120
中国明清时期图书出版者充分利用凡例位于一书卷首这一位置优势,在其中植入各种广告。坊刻小说之外,与科举考试关系较为密切的经义、类书、史书、总集以及子部中偏实用的如术数、医学类图书的凡例中也多植广告。这些广告包括夸耀性广告语辞、征稿广告、刻书预告以及版权警示语等,表达方式分直陈式与比较式,而后者尤见宣传技巧。图书出版史上的凡例广告对于当下图书出版业者仍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出版科学》2012,(4):101-104
明代史钞类图书出版颇为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史钞类图书的产生是抄撰著述方式的余绪,也是史学著述方式由繁冗趋于简省的必然结果;明政府以史辅经的伦理教化意图,对史钞类图书的出版起了导引、促进作用;科举考试的现实需求刺激着史钞类图书的编纂、出版;明代尤其是中后期史钞类图书之所以得到广泛流传,也得益于图书生产市场化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6.
从署名权、作者稿酬、书籍的复制、古代作者的编辑活动和古代图书市场的出现等方面对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涉及到的书籍版权保护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我国直到魏晋时期,士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才成为惯例;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作者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稿酬收入;手抄复制书籍现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很少被限制;虽然古代学者为校订书籍做出的包括校雠、注释等在内的编辑活动属于二次劳动创作,却得不到封建国家的有效确认和保护;我国宋代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现象与古代图书市场的出现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士人的个体自主意识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明杰 《出版科学》2007,15(6):68-71
以史料的挖掘、分析为基础,本文从出版体制、人员配置、经费来源、校勘程序、版权保护、选刻对象、发行渠道诸多方面探讨了宋代国子监的出版发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明杰  周亚 《出版科学》2011,19(3):18-23
以历史时序为线索,对宋元明清时期文人著述观念的演变进行纵向梳理,其变化态势为:从宋元时期的重名轻利,到明代的追名逐利,再到清代的淡泊名利,其总体趋势是复归文以载道的著述本意。文章着重探讨儒家义利观对宋元明清时期人们著述观念的影响,以及古代著述观念演变与著作权保护意识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志刚 《出版科学》2012,20(3):25-29
版权资源是出版产业的生命之源,因此出版企业应该重视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本文以部分美国出版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版权获取、版权运营、版权保护三个层面分析其经验,以期对我国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网络图书有数据库和文件两种组织形式。其出版主要有在线版和印刷图书数字化后上网传播两种形式 ,阅读方式有在线、下载到PC机上或手持阅读器上阅读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出版主体有待认定 ,著作权保护状况不好 ,收益模式有待探索 ,选题狭窄 ,相关技术落后 ,等等。上述不足 ,也正是今后对策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