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乔达摩·悉达多究竟有些什么称谓?其涵义如何? 答:乔达摩·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约公元前565—485年),相传是佛教创始人,属刹帝利种姓,释迎族人。以后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Saky,amuni),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或“释迦族的隐修者”。乔迟摩一译瞿昙。瞿昙是古代天竺人的姓。旧时,因释迦牟尼姓瞿昙,故又以瞿昙代表释迦牟尼。我国佛教简称释迦摩尼为释(后又用来泛指佛教,如释教、释典等)。他出家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时,从佛教中分化出来的小乘佛教(即南传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成为一支有影响的佛教教派。小乘佛教教义源于原创的经典教义,但在内容及教义阐释上,佛教的活动形式上都与大乘佛教有别。基本教义中将经典中的“四谛说”、“十二因缘说”、“三法印”等总括为“四真谛”、“八正道”的内容。与大乘佛教相比其教义更具有世俗的成份和唯物的哲学观。首先,小乘佛教在教义中并不把佛教宗教化,对释迦牟尼也没有神化,而是视为教祖、传教的老师。在教义中传述这位佛教始祖出生时并不把他提升为…  相似文献   

3.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合称世界三大宗教。它从公元前六世纪出现,至今仍有重大影响。其发展史可分四个时期:佛教创立至公元前三世纪为早期佛教时期,亦称原始佛教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保持着释迦牟尼生前所宣传的教义,基本上是一个整体的时期。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至公元前一世纪,由于对教理和戒律的理解与解释不同,佛教分裂为许多部派(十八部、二十部),称为部派佛教时期。从公元一世纪中叶至七世纪,印度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产生了大乘佛教并广为流行,故称为大乘佛教时期。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为密效时期。密教乃是佛教和印度教相结合产生出的一种新的教派。之后,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4.
《读书》杂志 1 999年第五期上 ,金克木先生在《两大帝国的统一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道有了三种。一是孔子的……偏于肯定现世。一是老子的……对现世兼有肯定和否定。一是释迦的 ,说是要修行达到寂灭 ,不生也不死 ,但在达到以前还要救人救世 ,所以没有完全脱离世道 ,言语上否定 ,行为上肯定。”这里的“释迦”从上下文看应该是指释迦牟尼 ,不会是释迦部族等。联系文中对释迦之道的几句说明 ,似乎“释迦”一词换作“佛教”较为适当。泛泛而言 ,经常可以将儒、释、道三者并称 ,以释指代佛教。但具体就《两》一文而言 ,佛教与释…  相似文献   

5.
浴佛节为纪念释迦诞生而设,是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摩耶夫人怀胎十月,于四月初八(一说二月初八)在一处花园里生下了释迦,多数佛经记载当时还有两条龙从空中口吐温水、凉水,为他洗浴,是为“二龙灌顶”。二龙灌顶图流行于藏传佛教和西域地区。只有一部佛经记载是九龙灌顶,但中国佛教却流传九龙灌顶之说,早在北魏时期九龙灌顶在当时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佛教造像中频见九龙灌顶图像,佛教文献中也有记载。本文对二龙灌顶、九龙灌顶的佛经记载和图像流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经文的二龙灌顶到图像的九龙灌顶的转变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绝好例证。  相似文献   

6.
大乘佛教的晚期经典《楞伽经》与印度古代的哲学宝典《奥义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有一个一元论的超越的观念;强调心的作用;具有某种超越语言的神秘主义倾向。东西方的佛教学者对此有着共同的认识,这反映了大乘佛教晚期受到了来自印度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殊的身世来历,在佛典中记载不一:有说他是一个实存的历史人物;有说他仅仅是一个用来表法的虚构人物;有说他是从佛所出家修道得本土人,有说他是自外乡宝英佛土感召而来的外乡人;有说他是释迦弟子,有说他是释迦师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互相矛盾的身世记载呢?文章就以此问题意识为线索,通过佛教阐释方法的介绍,佛教史的梳理以及大乘义理的解读,对这个矛盾重重的表象展开阐释。  相似文献   

8.
澜沧民族宗教,既有原始宗教,又有外地传入的大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原始宗教具有古老的典型性,只祈求赐福消灾;大乘佛教形成过政教合一的“卡些”制度;南传上座部佛教具有全民性,求自我解脱;基督教天主教为民国初期从国外传入,糯福教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述宗教对澜沧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思想带来过各种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对民族宗教及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使之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10,(12):20-20
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在其骨灰中发现了许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佛门至宝合利子。  相似文献   

10.
陈涛 《文教资料》2012,(16):34-35
小乘佛教中"佛祖"专指释迦牟尼,大乘佛教中"佛祖"一词则是佛陀和祖师的统称,而现代人常言之佛祖,则更倾向于小乘佛教之"佛祖",即释迦牟尼佛。从佛教经籍中可以追溯和研究"佛祖"一词的源流,同时,古今小说演绎中亦有大量的"佛祖"观念。  相似文献   

11.
明州佛教     
佛教是公元前四世纪,由印度迦毗罗诚净饭王太子释迦瞿昙创始的,后人尊他为圣人,称之谓牟尼,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佛教创始人的尊称。佛教的教义很繁复,传到中国后又演化出许多宗派,每一宗派各宗其经,各主其说,观点纷纭复杂,一般人看起来就觉得奥秘难测。而归纳起来说,佛教的宗旨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世间苦难重重,而这种痛苦不是来自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一个人的痛苦不是由于社会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是由于各人自身的意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变《太子成道经》叙述释迦牟尼从其母“右胁出身胎”、“袖中生,,出。这与印度古代的种姓等级制度密切相关,是婆罗门教所谓不同种姓的人从梵天不同部位生出的神话之体现。“右胁”出生主要是秦汉以后“尊右卑左”观念的影响;释迦太子出生后“九龙吐水”洗浴其身。“九龙,,是佛教输入后中国化的产物;释迦牟尼娶妻时所问“三从”,是借用儒家提倡的妇道。来表明印度古代妇女在宗法家族中的卑微地位。  相似文献   

13.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7,(1):112-112,F0003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末五世纪初.相当于我国春秋时代末叶。相传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前486年),属于释迦部族。他的父亲是伽毗罗卫城(在今尼泊尔境内)的统治者。称为净饭王。身为王子的乔达摩·悉达多自幼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他总觉得人生充满苦恼。终于在29岁那年的一个夜晚离家出走.开始了修行的生活。七年后,他彻悟了人生的道理,便在恒河流域传教。他被信徒称为“佛陀”(中文简称为佛),意思是大彻大悟者。又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图1—9)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佛陀创立的宗教。佛陀本名悉达多,公元前383年约80岁去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死后约100年,佛教教团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此后大约又过了100年,大众部和上座部内部先后分袭,派生出18部派,习惯上把上座部和大众部与派生出来的18部称为“小乘二十部”。小乘佛教中最有力量的一部是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大藏经》等。大乘佛教是在对小乘佛教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把当时在宗教界具有绝对权威的传统佛教即小乘佛教作为直接攻击的对象,在对小乘佛教进行攻击和批判的过程中,出现了《般若经》之类的经典,自称大乘,贬传统佛教为小乘。大乘佛教的两大派是中观派和瑜珈行派。中观派的鼻祖是龙树,瑜珈行派的创始人是弥勒。大乘佛教是中国、日本佛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龙树在印度大乘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释迦,在中国大乘佛教史上被尊称为八宗共祖,对佛学的贡献尤甚。文章旨在阐论龙树所造《中论》的理论特色,重点探讨如何融合《阿含经》与《般若经》的论典对原始佛所创主的缘起观进行深化阐释。  相似文献   

16.
佛经《金刚经》由梁昭明太子萧统科为三十二分 ,素为历代诠解家所重视 ,本文取用萧统划法而对“正信希有”分节给予分析与阐释 ,认为之中包含着大乘般若学的核心原理、佛学证悟的途径、方式及释迦牟尼对佛教未来行世的预测等内容 ,认真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准确把握《金刚经》和佛教义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考察泰国清迈、清莱佛教建筑文化和资料分析有如下结论:建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建筑文化的精神特征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内容和层次的表现。泰国的佛教建筑文化集中表达和包含了泰民族的精神世界与泰国的政治体制。泰国的佛教建筑文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泰民族在南传佛教浸润下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于建筑文化模式所产生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泰民族吸收中国、印度、欧洲文化的积极进取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与泰国佛教建筑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18.
阿弥陀佛”是人尽皆知的一句口头禅,它来源于佛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据1980年《大英百科年鉴》统计,佛教现拥有信徒25500万人。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其为释迦族人,又称释迦牟尼,牟尼,指明珠,喻为圣人。释迦牟尼的生活年代,约与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相当,他本是古印度迦毗罗王国净饭王之子,但他没有承袭父业,而是出家苦行修道,殚精竭虑,创立了佛教。据佛教经典记载他14岁时,一次外出郊游,见农夫在炎炎烈日曝晒下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躬身耕作,十分可怜,牛的颈上勒着粗绳,不断受鞭挞,以至皮破血流,田间的蜚虫,被飞来的小鸟争相啄食,而耕田人全然没有顾及生命之可贵,他哀叹之余猛然感悟到,原来人世间是何等残酷,生命又是何等悲戚啊!后来他又见到步履艰难,老态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痛苦万状的病人,以及失去生命,尸体僵硬的死人,更感人生的苦痛悲惨。为寻找人生痛苦的根源和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他陷入了无限的感伤、惶惑,烦恼和痛苦之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乘菩萨思想在我国的发展,犍陀罗时期作为主流题材的释迦与弥勒、观音组合的三尊像,发展成为卢舍那(释迦)与文殊、普贤组合的华严三圣像。这一造像题材的发展、变化,既有经典义理的主导,也有一定时期佛教思潮和流派的影响,还有佛教图像艺术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作者对此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泰国清迈省和南奔省几座佛寺的田野调查,发现泰国清迈地区南传佛教的艺术风格是较为多样化,同时受着孟人文化、印度文化、蒲甘文化、兰那文化以及泰国中部地区文化的影响,此外,一些佛寺里甚至还发现有汉传佛教的痕迹.这期间必然有一定的历史联系.因此,依据对泰国清迈地区部分佛寺的田野调查,对泰国清迈地区南传佛教的佛寺艺术风格和佛寺历史的情况进行一个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