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校教师文化中的接受主义、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表明其仍然处在自在的文化阶段.自在的社会文化、压制的学校文化和非专业化的教师文化传统是造成这种文化状态的主要根源.高校教师文化要走向自觉的文化将仰赖于学校制度创新以及教师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此篇文章紧接着上一篇本栏目发表的文章,对庄子的自然主义继续加以探讨。通过对庄子的世界观、生命态度、认识理论中的自然主义做层层剖析,进一步揭示庄子自然主义的独特意蕴,展示其独特的对人类生存的自然主义的形上探索、理想追求和自然主义的超越境界和生存智慧。这不仅是对闲世的狭隘和局限的生存态度的批判,也是人生永恒的参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整体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哲学倾向,而其自然主义哲学的关注点和主导指向是人类的自然主义的生存态度,其超越的、理想化的自然主义的境界,是心灵的转化和内在超越,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大胆揭露,是对人类文明的批判和反思,是对人类生存的本然状态以及本然状态中的人类自由的追求,体现出庄子自然主义的独特意蕴,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主义思想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解构了传统科学哲学将科学知识视为真理、实在等哲学观念而独霸对知识解说权的地位,同时建构了一种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说明的恰当模式。与哲学家关注人们应当怎样进行科学研究不同,社会学家思考的是人们实际上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关注点的不同,致使科学知识社会学选择了自然主义作为其方法论的基础。自然主义诉求的实现需要借助具体方法的运用,体现在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对自然主义的诉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将经验主义方法、描述主义方法与之缠结在一起,共同寻求探索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自然主义在中国的流变及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茅盾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甚至可以说,他对自然主义的态度和困惑直接折射出自然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及变迁。本文试图勾勒出茅盾关于自然主义的"矛盾"论述,以期反映自然主义在中国的境况与遭遇,从而揭示出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一个微观的侧面。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自然主义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解构了传统科学哲学将科学知识视为真理、实在等哲学观念而独霸对知识解说权的地位,同时建构了一种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说明的恰当模式。与哲学家关注人们“应当”怎样进行科学研究不同,社会学家思考的是人们“实际上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关注点的不同,致使科学知识社会学选择了自然主义作为其方法论的基础。自然主义诉求的实现需要借助具体方法的运用,体现在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对自然主义的诉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将经验主义方法、描述主义方法与之缠结在一起,共同寻求探索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吴静 《华章》2011,(33)
汉魏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急剧变化之期,如果说汉朝时期的文化思想偏向于经验主义,不管是艺术、思想还是学术.那么,晋宋文化则趋向于浪漫主义抑或是自然主义.在学术界,汉晋文化思潮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其变迁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这种变迁只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士风、文风以及学风上.在学术界,对于这种变迁的共识大多只是停留在印象表面阶层或者经验之谈,而没有予以认真而全面的总结或者整理.本文主要围绕士风、文风以及学风这三个方面浅谈了一下“汉晋文化思潮变迁”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教学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景芸 《江苏高教》2006,(6):153-153
1.人本主义教学法的基本主张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人本主义教学法起源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始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本主义得以发展,并进一步形成了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和主知主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社会科学解释,主要有自然主义、反自然主义和多元论三种观点。三者对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无本质区别、社会科学问题可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解释等问题作出了不同回答。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这三种哲学立场的争论源于对逻辑经验主义统一科学观的评价。逻辑经验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0.
逻辑经验主义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其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以下特征:(1)通过提出物理主义和统一科学,对社会科学进行理性重建,实现了对社会科学的定位;(2)通过对社会科学规律的多元化认识的发展,显现出弱化自身纲领的趋向;(3)在对社会科学解释模式演变的过程中,触碰到现象学和诠释学等学派思想。事实上,在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中,不仅表现出自然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传统,而且也触及欧洲哲学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为后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重构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体现为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三相互贯通的统一体。休谟以其经验论为基础,从对外在物体存在的怀疑论论证过渡到对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自然主义解释和怀疑论批判,显示了其哲学的调和色彩。怀疑论与自然主义在休谟哲学体系中不分伯仲,如果片面地将休谟看作怀疑论或自然主义,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教育学以"自然"的不同内涵而有不同历史形态。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与卢梭为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以人的潜能为自然,以城邦需要为其补缀,是古雅典自由教育反省的结果;他对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艺术统一的追求,为自然主义教育学定下基调,但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点。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以改善宗教社会为目的,以外在世界为自然,并以其规训教育艺术,使教育世俗化成为可能,具有经验论特点。卢梭以人的内在自然为自然,提出自然教育概念,并上升其为教育本体;其教育一般方法的旨趣为教育艺术提供了余地;自然主义教育是其契约国家的教化工具,它使教育研究直面人本身,但具有机械论特点。自然教育学的历史形态反映教育科学思维发展的历史性;其共时性,在于追求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三方面构建了一种以中国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既尊重汉字的教学规律,又注重发掘汉字的文化底蕴;既重视人伦日用的反复练习,又强化传统经典的朗读背诵;既重视经典的学习,又重视经典的力行教育。这一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加强学生的背诵,强化汉字教学,以及在教材编写中加大中国文化的融入力度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族在吸收我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国字和和制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记日语的重要手段,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反映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折射出日本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研究的主导范式是"消费主义"与"文化主义",并对与其相对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主义"、"自然主义"进行了批评。本文通过对相关思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文化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然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这种自然关系在马克思物质生产论中又具体落实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消费主义快感论强调的是立足于人人间社会差异关系的某种"观念变换",而生产主义强调人的享受也可生发自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梳理出文化研究的四个基本维度,有助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形象的建构上颇具特色,在跨文化传播中十分成功。它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出发,让"国家形象"从一个普泛的想象体转而成为影像中一个个以人物为主体的表现体;它独具地域性的民俗展示不仅引人入胜,而且阐释出了中华文化中统一而丰富的精神价值;它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勾连在一起,以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为诉求,体现出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力图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凸显出日益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新课程已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语文新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模式,树立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语文新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证科学批判进路主要是为了完成现象学如何为具体科学进行奠基的任务。同时,胡塞尔也在这条进路中对自然主义、客体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纯粹逻辑学为科学奠基的《逻辑研究》时期、区域本体论为科学奠基的《观念》时期以及生活世界为科学奠基的《危机》时期这三个阶段展示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证科学批判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