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剑辉 《科教文汇》2014,(3):107-108
“儿童作为研究者”是指儿童发挥自身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课程观,是教育者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在课程实践中的体现,是儿童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课程活动。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引起了课程观与课程资源观的变革。新的课程与课程资源观凸显了“教师即课程”的价值,使教师成为一种“活”的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主体条件有:教师要树立积极的课程参与意识;教师要成为反思实践者;教师要与学生结成良好的师生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刘书英 《科教文汇》2008,(16):80-80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综合课程”,是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按课程整合性来分,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经验本位综合课程。“综合课程”观在数学中的应用是发展的趋势。其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儿童作为研究者"是指儿童发挥自身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课程观,是教育者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在课程实践中的体现,是儿童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课程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旁观者知识观的求知模式人类对知识的寻求不仅没有发现所谓的“理念”,而且离真实而丰富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其中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从一开始就预设了一种与认识者个人分立的认识对象,即“先在本质”。知识成为一种通过寻求绝对定义的方式寻求客观的、与求知者个人无关的活动。个人只能旁观和接受事物的先在本质而不能使之发生改变。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二、旁观者知识观中的接受学习旁观者知识观引起两种不同的“接受学习”形态。一种是蕴含在古希腊时代自由教育中的“接受学习”;另一种是近代科学进入学校课程之后所导致的“接受学习”。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6.
汪爱民 《科教文汇》2012,(32):179-179,18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重点任务.针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课程就是知识、经验、活动.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上,要具有“知识领跑、经验助力、活动先行”的课程改革观.  相似文献   

7.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逸仙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212-214,2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浪潮,提出建立“大工程观”。要想实现大工程观所要求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必须在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上下功夫。通过对中美高等工程教育在政府和市场对课程设置的影响程度,课程体系建设,学科之间联系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在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积蒜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怀英 《科教文汇》2009,(26):41-41,48
首先介绍了经验本位课程观的含义,然后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着“繁、难、偏、旧”的问题,谈了经验本位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国之大计,课堂教学是培育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如何用好课堂教学,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学习融会贯通,是目前高校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实际问题。高层钢结构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开展兼具传道授业和育人育才功能的教学至关重要。该文基于高层钢结构的课堂教学,在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课程知识体系中挖掘能够体现育人思想的知识内涵,提炼“文化自信”“保护环境”“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实践创新”五大课程思政主题元素,并设计出相应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向引发了教育理论的相应变革,形成了以开放性、多元性和创生性为特征的后现代课程观,以及以主张平等对话、提倡主动探究、强调自主建构为特征的后现代教学观。在后现代知识观照下,我国课程与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以推动学校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研究了阿普尔反科技-工具理性、反客观中立的课程意识观、反传统范式和反文化霸权与控制的批判课程理论观,和批判课程理论指出的课程的意识形态特性、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并根据批判课程理论视课程为“反思性实践”的理论,提出了关于课程权力与结构改革及课程行动研究等方面在我国新课改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雪  雷杰 《科教文汇》2023,(21):127-130
课程思政实践是高校教育实践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思政教育与“毒理学基础”课程的有机结合,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文总结以往“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药学专业背景,以“毒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讨论环节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建议用四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作为设计后现代课程的标准。根据实际,构建个性化、多样化、通识化、校本化与国际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4.
林如心  冯立新 《科教文汇》2013,(22):108-109,111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建议用四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作为设计后现代课程的标准。根据实际,构建个性化、多样化、通识化、校本化与国际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廖华  林蓉美 《科教文汇》2009,(30):21-22
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提出归功于北美后现代课程论专家多尔。1993年出版的《后现代课程观》系统地提出了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一个里程碑。本文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对教师的课程意识现状进行研究与反思.从后现代课程观中得到一些启示,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不断地增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卓旭春 《科教文汇》2014,(34):39-40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为比较对象,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设置宗旨及其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影响。从学科与“价值”间的关联来看,作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宗旨是“价值教育”,而作为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更为强调“历史事实”。课程设置宗旨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别于“中国近代史”等历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引起了课程观与课程资源观的变革。新的课程与课程资源观凸显了"教师即课程"的价值,使教师成为一种"活"的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主体条件有:教师要树立积极的课程参与意识;教师要成为反思实践者;教师要与学生结成良好的师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常春兰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11-1615
库恩之后,相对主义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表面看来,主张地方性知识的实践科学观也具有相对主义色彩,但实质上,实践科学观真正超越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实践科学观同样承认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是,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属于表象科学观,都主张知识是一种理论表象,而实践科学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20.
鱼慧洋 《科教文汇》2020,(13):109-1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从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给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