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今天有人问:“你活着是为了什么?”程翔先生会明确回答:“其中一个目标——为了心中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语文     
语文是什么?也许,在一千个老师心中就有一千种语文。计老师用他的智慧、他的才情、他对新课标的体认和感悟,在他和学生共同建构的语文课堂中科学而艺术地诠释和演绎着他心中的语文。一、计老师心中的语文是人性的语文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语文的工具性是浸润着浓浓人文的工具性,是负载着厚重文化的工具性,是流溢着美好人性的工具性。充满生命的活力是什么?流溢生命的动感是什么?擦出生命的火花是什么?计老师用他的语文课堂实践,对此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让语文成为人性的语文。1.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涵的…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是一个老师问她的学生:“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回答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功利地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令人失望。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明眼人在黑暗中会…  相似文献   

4.
笑话园     
“袁”谋人语文老师教文言文时告诉学生、如果你见到一个人,只知道他的姓,不知道他的名,在古代可以称他为X某人。为了强化记忆,老师拉起一个同学问道:“你们只知道他的姓,在古代应该怎么称呼他?”同学们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前我想表扬一下小龙同学,因为他近来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成绩进步明显。“老师今天想表扬一个同学……”我话音未落,小浩急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你想表扬的是小军。”“为什么?”“因为他开学以来不仅数学成绩提高了,而且在语文方面也进步了。”“不对,不对。”小文急得站起来,“老师你想表扬的是小威,因为他昨天的作业做得特别漂亮,是开学以来最漂亮的一次”……多么可爱的学生!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缕敬意。我为这些取得进步的学生感到高兴,更为发现他们进步的学生所感动。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小军数学、语文成绩都提高了;小威昨天的…  相似文献   

6.
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习作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心中的痛,教师费力,学生苦恼。教师常常感叹:怎么始终就游不出那个似乎能看到边的迷蒙之海,怎么就始终走不出那个似乎能看到尽头的荒原呢?《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开篇的话”刊载了贾志敏先生的《“叶老教子作文”的启示》,介绍了“叶老教子作文”的做法,其法甚简,道理却深,让人感慨万千。反复读,蓦然醒悟,原来仅仅一个“懂”字,竟然点醒我等梦中之人。感悟之一:习作为了什么———为了别人“懂”。叶老检查子女习作的办法只有一个———听子女读习作,如果他能听懂,就说“懂了”,也算认可了…  相似文献   

7.
马兆敬 《山东教育》2003,(10):34-34
一、鼓励“争论”几次在电视上看到学生“辩论会”的报道,在看的过程中,我常禁不住为那些辩论者敏捷而严谨的思维、流利而精确的言辞和那落落大方的风度而鼓掌。因此,我常常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导争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一次,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结尾时问:“班长马宝玉在临牺牲前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他为什么只说这一句话?”一个学生说:“班长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时间来不及了。敌人已经爬上来了。”另一个学生不同意,争论道:“并不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是因为他心中…  相似文献   

8.
沟通: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与一位教初中的同行谈起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就在这位同行的班上)。当我情不自禁地夸奖起这个学生语文成绩特别优异时,这位同行却叹了口气说:“不行喽!我为他下了那么多的功夫,可他的语文成绩却越来越不理想了。真弄不明白!”听了这话,我也好生奇怪,心中满是疑惑。教师节收到了这个学生的一封短信,从信中,我感到他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一次,上语文课时,有几个成绩差的学生注意力分散,不想听课。我说:“秦牧同志自幼生长在异邦,他为什么要回到中国来呢?因为他热爱祖国。钱学森为什么自愿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排除万难,辗转回到中国?因为他觉得为祖国效劳光荣。女排姑娘为什么取得五连冠的优异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祖国在他们心中。你们不想学习,是因  相似文献   

10.
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中都有一份憧憬、一幅蓝图、一个梦想,这就是追求理想的语文教育.我不知道李卫东老师追求的是怎样的语文教育,没见过他心中的那幅美丽的图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定是带着实现自己心中渴望与期盼来作"与学生一起读评写"这个课题的,这个课题是他实践自己心中教育理想的实验田.通过讲述一个生动真实的语文教学故事,来呈现这个课题的一个片段,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要善于继承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记诵,就是开展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策略。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向他的朋友吹嘘他读过一首精彩的打虎诗,“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似乎是什么什么苦”,他说,“第三句我记不清了,好在第四句还记得。”朋友不耐烦地催问:“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是厉害得很的意思。”现在我们许多中学生学习语文就停留在“好像似乎”阶段,读书浮  相似文献   

12.
好的语文老师都是杰出的“语言医生”。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语文老师就要像高明的医生一样,敏于发现,善于纠正学生说话、作文中的语病。请看一位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骨碌”除了能说眼珠转动。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谁能用“骨碌”说一句话? 生:天亮了,小强擦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这位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就这样,没过多久这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校园逸趣     
快吐出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化学分子式,然后问学生:“约翰,你来说,这是什么的分子式?”“是……是……”约翰嘟噜着,“它其实就在我的嘴边……”“那还不赶快吐出来,要知道那是盐酸。”历史考试历史考试时,老师提了三个问题,这个学生都答不出来。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老师最后问他:“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老师气急败坏地喊道:“克里斯朵夫·哥伦布!”这个学生拔腿就往外走,老师惊奇地把他叫住:“喂,你为什么要走啊?”“对不起,您不是叫下一个考生吗?”拜访耶稣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一会儿瞌睡,当他醒来时,他哄骗学生说:“我做了…  相似文献   

15.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第一册新增的课文 ,由两段文字和两幅图组成。讲的是 :小鸭要妈妈带他去游泳 ,鸭妈妈让他自己去 ,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要妈妈带他去山那边看美景 ,鹰妈妈叫他自己去 ,小鹰学会了飞翔。这篇文章重在说明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理 ,由“学会”到“会学”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看一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感性到理性。我先组织学生看图 ,给他们一个直观印象。出示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思考 :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他们呆在什么地方 ?他俩在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讨论 ,讨论后激励学生 :“同学们知道…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在不断改进,学生知识质量总的来说在逐渐提高,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一些基本知识的训练上问题更为严重。一个五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完“举杯祝福毛主席”一诗后,提问:“谁祝福毛主席?”沉寂片刻之后,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竟把“举杯”当作主语。一个六年级学生竟把“谭祖尧的未婚妻李婉玉和他的妹妹柔玉”一句话当作四个人来理解。五年级新生入学试卷上,一个学生写着:“马马叫肉我做好争,不要做坏争。”经过全体阅卷老师的猜测,才明白他的意思是:“妈妈教育我做好事,不要做坏事。”问题到底何在?依我看来,是有的语文教师教学很不扎实,教学上存在一种漂浮的作风。  相似文献   

17.
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经理”为题写一篇作文。 同学们开始动笔了,只有一个男同学例外。老师走过去问他:“你还等什么?” 那位同学回答:“我在等我的秘书!”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如何理解“语文”?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影响学生灵魂最大的也应该是语文教师,一个学生长大回忆最多的也是语文教师给他带来的影响,这是说语文的重要性。这一点,从学生到教师,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认识到,不太重视,将它等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不对的。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  相似文献   

19.
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福建福州,有一位语文杏坛宿将、著名特级教师马春暄先生,年届古稀,依然那样矫健,那样潇洒,那样年轻。他的同辈称他“老马不老”,他的同行称他“语文界泰斗”,他的学生称他“年轻的长者”。 为什么会称他“老马不老”?因为他1992年退休后,仍做三件事:一是教书,二是写书,三是参加社会活动(政治的,学术的)。为什么会称他“语文界泰斗”?因为他的语文教学经验丰富,语文知识渊博,著作见解精辟,堪称语文界之一绝!为什么会称他“年轻的长者”?因为他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指出 :“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试卷命题是教学的“指挥棒” ,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 ,应如何做好试卷命题工作呢 ?一、命题目的———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评价。评价什么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继续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