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4):98-100
在建筑元素中的造型和装饰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审美特征。近代开平碉楼的楼顶、女儿墙和门窗是侨乡建筑装饰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乡土建筑上呈现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从变化丰富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中看到西方建筑艺术风格与传统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开平碉楼正式开启了中西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侨乡建筑中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品及陈设品,是室内设计中非常关键的造型要素,是一种装饰艺术风格的体现,是各种造型要素的集合,融入了各种历史文化、美学、设计学等多种学科,是装饰艺术的一种最佳体现。多种材料、多种形态的室内装饰品及陈设品在室内设计中起到了美化的作用,是室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建筑是文化的存在,在环境、造型、装饰等方面体现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皮影艺术--净角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皮影戏是古老的综合性艺术,其独特的造型极富装饰美感。净角是皮影戏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角色,它的造型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装饰艺术魅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民族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北京四合院结构规整、布局合理、有房有院、温馨敞亮;注重装饰、雕梁刻柱、油饰彩绘、古色古香,除具有实用功能外,在造型方面也独具特色,且文化内涵丰厚,有着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载体,体现了中国人的居住观念、思想追求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6.
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是福州传统祠堂装饰的典型案例。它饰域完整、工艺丰富,展示了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审美特色;题材鲜明、表意通俗,体现了闽东祠堂装饰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特征;造型秀逸、格调清丽,充溢着“海滨邹鲁”的福州人文底蕴和闽东独特的海洋文化气息。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样式丰富了福州祠堂文化的审美内容,同时也为闽东灰塑彩绘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化审美支撑。  相似文献   

7.
浅析东江麒麟中麒麟的造型特色与装饰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东江麒麟舞中麒麟的造型作为着眼点,对代表东江麒麟文化的惠州小金口镇的麒麟舞进行深入调查,重点放在对麒麟头部造型与图案的分析上。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东江麒麟的造型显得仁慈、安详,体现出麒麟祥瑞、喜庆的特点,其装饰图案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特点,装饰性强,寓意深刻,寄予了东江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体现出朴素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和风格,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服饰文化特色。同时,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纹样无论是装饰部位、装饰手法还是装饰风格、题材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比较发现,传统畲族和惠安女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凤鸟纹样、蝴蝶文样的文化内涵和装饰造型的吉祥寓意上。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装饰艺术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们通过劳动和智慧不断创作和发展的独特文化。装饰艺术的视觉和功能属性充分地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特征和审美追求,同时体现出草原民族的生活。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同时,又不断在历史进程中延续并发展着。蒙古族装饰艺术广泛运用在民族服装、寺庙建筑、金银器皿和皮毛刺绣等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本文通过论述蒙古族装饰艺术的风格,分析蒙古族装饰艺术的构成及来源,对其独特造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究发展趋势和在现代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建筑装饰中的动物、人物形象,反映了东西方或相似或迥异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以及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华文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它拥有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华人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非华人族群的"汉语热"日趋增温。但"一种文化、一种语言、一种源流"的教育政策,导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也陷入困境。华人族群的华文教育向本土化转型、非华人族群出于商业价值形成的"汉语热"这两种形态并存,是马来西亚近期华文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学术活动之一,全球135位学者出席,主题为"华文教育发展研究"。主要内容有:华文教育中的认同问题;国别华文教育的成就、困境与未来发展;两岸华文教育发展研究;华文教育、教学标准研究;华文师资、教材、教法研究;华文习得与偏误分析;面向华文教育的汉语本体与语用研究。研究新动向:华文教育与族裔文化身份的认同;华文教育的语言生态;华文教育史的人文价值;现代教育理论视角的华文教育;华文教材的价值赋予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的角度对古文字材料进行研究对古文字学、汉语史和古代文献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内容:阐释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目的之一;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内容;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则是考释古文字的重要根据之一。汉语史研究也不能不利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古文字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汉语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追溯汉语历史的最重要的途径;古文字本身也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据。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释读古文字文献的基础,这种研究的深入也可以明确古文字材料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实践需要语文知识,可语文知识教学却长期低效。主要原因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狭窄;语文知识往往“教不得法”;语文教材缺乏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呈现语文知识的合宜方式。因此,要解决语文知识教学长期无效的问题。只能在充分认识语文知识作用的前提下,认清语文知识的历史和现状,重构语文知识;对待语文知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逐一解决;《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知识的含混表述,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汉语语法学的最小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先从两个方面论证汉字是汉语语法的最小单位:一、汉字(基本上)等同于汉语语素;二、研究清楚了汉语词组里汉字与汉字的结构关系,也就基本上搞清了汉语的所有语法关系。并且通过汉语中对外教学的实例,进一步论证了汉字在汉语语法学里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类语言学科,是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使国学经典得到更好的传承,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对于国学经典的界定、语文教学中传承国学经典的具体策略、传承国学经典的意义三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传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庆委 《高教论坛》2007,(3):173-176
从中日学者在汉字研究方面的共同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汉字与汉民族、汉字与汉字文化圈的各种关系,汉字研究的种种方法以及中日两个民族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并意识到中日学界今后仍需进一步互相交流与切磋,深入开拓,共同发展,以此推动汉字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汉字教学是以现代汉字为内容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汉语是以汉字的习得作为基础的,汉字的积累和训练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本文试图对汉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进行整理分析,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