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平等关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首先,它是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不惟上,不惟书,重在人的体验和感受,这是合作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它还遵循师生之间“可逆性”平等的原则。在合作…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应如何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精彩无限呢?  相似文献   

3.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很显然,新课程凸显这样的“学习观”:学习是一种“对话”。从这个层面来思考,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生变革,就是追求走向“对话”的学习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特级教师薄俊生老师以其独到的教学构思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追求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指导学生学习读书习字,彰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6.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一、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当然,要…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复写,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同“个性的、生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语录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教学: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什么是对话 ,用巴赫金的话说 ,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 ,肯定和补充关系 ,问和答的关系。”① 当然 ,这里的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 ,也不是简单的问答 ,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没有民主和平等 ,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 ,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流 ,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和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讲 ,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 ,并…  相似文献   

11.
张燕子 《学语文》2008,(3):53-53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生本对话是核心,师生对话是关键,师生对话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生本对话的质量。然而,师生之间能否顺利地展开对话,则主要取决于师生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平等是师生对话的前提。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同时,阅读活动的本质并不在于只去探究文本的原意,而应鼓励学生站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同时,阅读活动的本质并不在于只去探究文本的原意,而应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特定的理解基础上,以特定的视觉去理解和诠释文本的意义。从这一角度看,阅读是一种创新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努力去实现这种过程,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语氛围。  相似文献   

14.
刘建松 《现代语文》2006,(12):29-31
一、背景 《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本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所以,新课程中又提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本之间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会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主体性的凸现,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关系的有效确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重新认识和确立阅读关系,共同亲历阅读过程,拓展丰富阅读时空,从而使教师在“平等对话”中真情耕耘,欣喜收获;学生在“平等对话”中个性张扬,全面发展;文本在“平等对话”中展现风采,再现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评语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它关注人的自然发展健康成长和人的健康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热闹不等于对话“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什么是对话,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当然,课堂上的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问答,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有人把课堂对话狭隘地理解为,只要课堂上热闹就可以了。于是,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后教师作点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得出正确的结论。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致使“生本对话”这一重心偏移;  相似文献   

19.
熟透的西瓜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将语文教学定位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对话式”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