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从一个相沿成习的“说法”论起长期以来,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通行着一个相沿成习的说法,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哲学史,就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即必须坚持所谓的“党性原则”,否则,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哲学史了。对此,人们不曾觉得有何不当,自然也不想去对它作任何思索。  相似文献   

2.
合法性是一门学科进入当代学科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纵观中国哲学史研究近百年的历史,不免发现,到底是"中国的哲学"还是"哲学在中国"的争论也从未停歇。这也使中国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总处在一种尴尬处境。另一方面,如果有中国哲学,那么中国哲学现有的研究范式又是否合理?这两点是研究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两个问题维度。  相似文献   

3.
祝大征教授     
祝大征教授祝大征教授,1933年出生于西安,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生班。先后任陕西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哲学研究室主任。1984年起,历届被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中国化也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包括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理论初步探索,列宁、斯大林的哲学理论的东方实践、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政治理论体系继承、丰富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后者占着主要地位,这也是本文所主要关注的,但同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将二者互补之处做到完美结合,这样我们中国化的成果将会不断完善更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狄慈根是马克思的战友和学生、杰出的哲学家。目前,如何客观地看待狄慈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通过梳理已有成果、解读狄慈根的相关著作,发现狄慈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理论体系中,均较早而独立地提出了许多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相一致的观点。另外,他还积极从事传播、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动。可以说,狄慈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问题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主题、功能、特征及其发展形态等的深度反思和新的理解,是构成现代哲学深刻的文化-实践转向的实质性内容之一,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研究中的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关键问题。将“合法性”叙事范式运用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处境的分析,意味着必须反思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何种意义上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合法性概念所蕴涵的“反思”式叙事以及对于“认同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诉求,从“检讨”和“建构”两重维度上,提供了一个现代性语境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化危机的有效诠释视域。合法性话语的确立,不是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产物,而是“对话”的结果。立足当下以及未来思想演进的主题,从文化“公共性”视角介入,当是直面并化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合法性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学理性资源和正当性、合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哲学、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科学的关系;三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世界文化的关系。一方主导和多元并存将可能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基本格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世界化、现代化发展统一起来,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可行的进路。在中西融通中通过吸收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当代西方哲学,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重建人的精神家园,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陕西师大学报》载陈俊民同志《论哲学史研究中的党性原则问题》一文,读后颇有启发,然稍假思索,亦不乏疑义。现将笔者不解之处,具列于后,并略陈己见,以就教于陈俊民同志。一、根本分歧何在?陈文的第一部分写道: “长期以来,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通行着一个相沿成习的说法,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哲学史,就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即必须坚持所谓的‘党性原则’,否则,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哲学史了。”陈文第四部分,又以《通常所谓的“党性原则”根源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题,专门论证了这个“所谓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种单纯解释世界的知识哲学,而是一种为了实现人们的解放而改造世界的价值哲学,即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其以实践思维方式为主导,改变了哲学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实践功能。只要对其实践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就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精神实质等进行理解与掌握。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价值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本价值哲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中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致力于“实践哲学”体系的创新。作者认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大厦,完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用实践来构建整个哲学大厦。现在出的几部流通全国的哲学教科书,如果说是要建构“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观点和结论,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它所展示的科学内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视域出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研究,是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和哲学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已有80多年的历史。认真界定马克思义哲学中国化内涵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景,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形态进行分析,在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构建原则以及构建方法展开分析,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沟通与对话,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转化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方可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态与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开放性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充分吸取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合理成分的问题 ,也是一个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哲学思想的开放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开放性。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哲学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分析借鉴现代西方哲学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当代话语 ,走综合创新之路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1]。但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人民的要求,能指导人们实践,并且随着精神实质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精神具有能动作用。“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实践是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社会实践得出的伟大结论。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新士林哲学背靠天主教信仰,融会了中古士林哲学、新士林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舞台上的"有神论"学派,"信仰"与"理性"的融通问题成为台湾新士林哲学最有特色、也最具争议之所在。要打破目前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的"概论"现状,给予此种学术以客观评价与定位,就必须深入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明确其信仰背景,确立其信仰导引下的标志性哲学概念,进而论证标志性概念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三点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的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传播、道德教化、反思和批判功能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效能性。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论述,使我们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有效的。只有从思想上明确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才会真正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澄明马克思哲学的演变历程,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而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也是尤为重要的。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面对国际的新形势,从国情出发,审时度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唯物史观中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实际发展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国际政治的多元化,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从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发展理论的创新,反映了邓小平时刻把握着时代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