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西方文化霸权的猛烈批判,促进了殖民教育史的研究。西方文化霸权在殖民地的实现方式是:殖民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力压制与文化霸权的建构,被殖民者自我技术的生产,以及双方文化的杂糅。这也蕴含在殖民者对西方教育霸权建构的历史之中。通过牢牢掌握殖民地教育的统治权,殖民地人民与殖民教育的合作,以及殖民地教育对西方教育的反哺,殖民者构建了西方教育的霸权地位。后殖民主义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在于:揭露殖民教育压迫殖民地人民的历史,呈现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教育的历史,描述殖民政策下土著教育不平等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方菊华 《文教资料》2008,(27):24-27
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之心>,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涉及海外殖民的小说,它蕴涵的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话语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热点.本文拟通过分析作者在与读者的理解互动中所采用的话语人际意义手段,深刻揭示文本蕴涵的殖民主义意识和种族优越感.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的殖民地叙事把作为西方“他者”的殖民地当做一面镜子,以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揭示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在西方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西方人的深刻影响,反映西方文明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西方殖民主义的同时,康拉德也暴露了自身所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拥有跨文化身份和多元文化观,与后殖民理论家有着诸多异同。她从积极的意义上言说中国,解构殖民话语霸权对它的歪曲和丑化;在与明恩溥的个案比较中可见,她和殖民主义文化立场有着巨大差别。这一切证明赛珍珠有鲜明的后殖民性,对她的研究可以和后殖民主义建立起联系。  相似文献   

5.
新闻翻译与国家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后殖民主义是为消除殖民思想而对西方霸权进行的质疑和拒斥,也是对西方话语权力的重审。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既是一种殖民手段,也是一种解殖民手段。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新闻翻译中采用的方法及其体现出的殖民倾向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解殖民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象征手法的运用和“他者”叙事策略的两个分析角度,对康拉德短篇小说《黑暗之心》进行了文学读解和赞赏,指出作品<黑暗之心>不仅仅是一部反殖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斥“种族优越论”之观点的小说,并对作品提出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主义理论因立足于反映遭受过殖民压迫的弱小国家的民族观念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支撑,探讨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所体现出的白人"文化霸权"影响下黑人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自我身份的迷失等悲剧现象;同时表达对冲击下部分坚守民族文化的黑人形象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王华勇 《文教资料》2006,(26):65-66
诸多理论家对约瑟夫·康拉德及其名作《黑暗的心脏》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进行了批判,认为康拉德是种族主义者,也是殖民主义者。笔者解读了小说文本和康拉德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批判之批判,并得出结论:康拉德不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御用文人,而是真正的反殖民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出生在波兰,成长在海上,他热爱波兰却又加入英国国籍,虽然加入了英国国籍,但对自己作为流放者的边缘地位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意识.<黑暗的心>被视为一个矛盾体:一方面颠覆帝国主义扩张的霸权主义,巧妙抨击殖民暴行,字里行间却体现了作者反殖民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却建构出康拉德的帝国主义情结.本文从帝国主义情结和反殖民主艾双重思想来分析<黑暗的心>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中的“文化殖民”,为旅游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从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内外旅游殖民主义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尤其分析了旅游殖民的定义和类型,重点分析了旅游殖民主义产生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中外旅游殖民主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国内今后的研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殖民同时起步,随着20世纪60年代帝国主义政治殖民活动丧钟的敲响,经济殖民主义也经历了从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到隐蔽但更加变本加厉的殖民剥削的发展过程.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以后,其经济殖民活动并未歇止,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元综合的理论,立足于种族、性别与阶级这三个层面上,对西方宗主国的经济侵略与文化侵略进行意识形态的抵抗。后殖民主义的文本观是它的理论基石,主要代表人物赛义德等人大都是从分析文本入手来解构西方中心话语的。在赛义德等人看来,文本是话语权力的直接体现,文本的叙事方法和角度隐含着来自权力中心的隐喻和暗示。后殖民主义的文本观是在福柯的话语学说的启发下逐渐完善起来的,认为文本是一种权力隐喻,透过文本的表面文字可以揭示出潜在的殖民霸权,揭露出西方对非西方的文化侵略和科技侵略。但是这种揭露却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因为由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自身身份等的制约,这种理论可以看成是西方第一世界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所以后殖民主义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调和性理论,充当了西方文化和原有地方文化之间的协调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康拉德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和他的多元文化经历共同造就了其作品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性。以《黑暗的心》为例,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混杂性揭示了殖民主义的虚伪性,同时反映了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态度以及西方话语对东方“他者”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黑暗的心》所表征的殖民话语的含混性揭示了殖民地历史的复杂性,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既共谋又对抗的复杂关系消解了殖民权威;库尔兹的人生悲剧映射出殖民主义与生俱来的矛盾;“模拟”本来是殖民统治的策略,但最后却成为被殖民者反抗殖民压迫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5.
章萱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1):57-59,74
康拉德对于殖民主义有着强烈的批判,但是生活在西方话语世界中他依旧无法摆脱西方思维和话语的影响。从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视角、"东方学"的阅读者、后殖民主义思想的继续三方面来挖掘小说《黑暗的心》中的后殖民话语,发现小说体现了康拉德敏锐的反殖民主义视角,又无意识地流露出了强烈的后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晶瑶 《文教资料》2007,(32):51-52
后殖民主义理论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文学界及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后,全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东西方经贸、文化等往来更加频繁,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往更是带来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西方的文化霸权、话语霸权策略引起了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的注意,同时反映在文学作品及文学批评方面,给批评界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揭示出在西方文化霸权的背后,是跨国资本的霸权逻辑;跨国资本霸权遵循着资本扩张的逻辑,依靠不平等的国际劳动分工、依托跨国公司的触角进行霸权伸展.与马克思恩格斯所揭露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的霸权相比,跨国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的霸权呈现什么样的扩张逻辑和变化逻辑?这些变化在抵抗资本霸权上导致了什么样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我们力图厘清这些问题,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霸权的考察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涉及海外殖民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能看到他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所进行的无情谴责,但是小说中流露出的殖民话语和殖民意识为殖民主义者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因其丰厚的文本质地、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背离传统的叙述方式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过去30年中,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始终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人们就这部小说反映出的殖民主义思想抑或反殖民主义思想争论不止。但这些研究多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文本中的话语入手,阐释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本文试图从作品的叙述层面入手,分析小说中人物马洛和叙述者马洛之间,以及叙述者马洛和作者康拉德之间的距离,进而揭示了作者康拉德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益和建立美洲霸权的企图;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殖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殖民制度造成的经济壁垒和改造欧洲垄断了四百余年的世界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