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将黄河流域的九个主要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经济、生态的耦合协调模型并分析其耦合协调关系,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黄河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是上游地区,最后是中游地区;物流业生产总值对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同时在正向影响因素中,进出口总额、地区绿化面积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为加速构建黄河流域的物流、经济、生态耦合发展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1.地理知识要点;(1)了解和初步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入海处等源流概况,以及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主要特征。(2)了解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的原因及解放后黄河流域人民治理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所取得的成就。 2.思想教育要点:通过讲述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密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自古以来以水土流失严重著称于世,也是困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因此,根治黄河应以疏浚整治流域干支河道、水库、塘坝的泥沙淤积为主.据此,笔者提出利用黄河巨大输沙能力,人工改道山东段河口和下游,进行莱州湾和黄海辐射状沙洲群填海造陆两项设想工程,作为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全局的首要工程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0,(4):14-15
1999年1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是黄河实施水量调度后的第一个完整的调度年。调度期内,在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下游沿黄地区又遭遇特大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不利形势下,基本满足了沿黄各省区计划分配水量的供给,最大可能地兼顾了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兼顾了国家重点在建工程和下游防洪工程施工用水要求,同时实现了黄河下游不断流。这也是自1991年以来,在此时段内黄河首次未断流。  相似文献   

5.
根据1950—2014年黄河流域水沙数据,花园口站以上流域降水量,下游河道冲淤量以及水库冲淤量和工农业引沙量,对黄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和下游河道冲淤响应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黄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占25%,人类活动的影响占75%。1950年以来下游河道经历了淤积—冲刷的交替变化,在仅考虑水沙条件下,当花园口站含沙量小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淤积。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下旬以来,黄河流域发生了多年不遇的长时间秋汛,黄河干、支流共发生十余次洪水,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经过治黄职工和抢险队员的共同努力,战胜了历时3个月的洪水,取得了黄河防汛抗洪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引领和规划了黄河流域城市及其文化软实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点定位、凸显了济南在全国区域、黄河流域、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济南在新发展阶段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得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迈进了"黄河时代",彰显了黄河文化资源,凸显了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根和魂。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得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黄河文化底色和黄河文化特色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断面萎缩,过流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大幅度减小,致使黄河洪水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特点.通过对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规律的认识,以黄河下游洪水不同时期水位的变化、洪水传播时间的变化以及漫滩流量和削峰作用的变化来论述下游河道淤积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河湿地保护法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湿地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肩负着提供水源、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我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现阶段黄河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并存,对传统的湿地碎片化治理提出新挑战.针对黄河流域湿地保护管理面临的基本概念混乱、统一的规范体系缺失、合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未来我国应该确立科学的基本概念,积极推进黄河湿地立法,构建一体化的执法机制,促进黄河湿地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每年以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口区,并向海域快速推进建造的三角洲体系,它是黄河流域最新的陆地,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的建造和演变过程除与滨海海水动力条件有关外,主要是下游河道频繁变迁和河口尾闾摆动改道影响所致,也受控于黄河特有的  相似文献   

11.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推动了明代黄河下游的改道及频繁迁徙,对孟津以下河段区域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从水系格局、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明代黄河下游改道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认为明代的黄河治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总体上弊大于利。以史为鉴,科学治黄,方能消除隐患,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2.
继国务院已批复珠江、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后,日前,国务院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批复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逐步恢复主槽行洪能力,初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云露 《海外英语》2024,(6):235-237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在黄河流域技工院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许多院校已经尝试将黄河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整体设计不足、缺乏系统性等。文章旨在探讨将黄河文化融入黄河流域技工院校英语课堂的意义,并从学科教学、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黄河文化英语课堂,以实现黄河文化的全方位、全程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记载 ,有史以来黄河下游决口 15 90次 ,较大的改道有 2 6次 ,在西起郑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的黄淮海大平原上留下了其变迁的历史痕迹 (如题头图 )。笔者借鉴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 ① ,史海钩沉 ,勾勒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大体情形 ,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 ,了解相关史实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概况1.先秦西汉时期先秦时期 ,古黄河的下游河道在冀中平原上游徙漫流 ,形成多股河道 ,故有“九河”之称。这一时期下游河道的河床是比较稳定的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 ,在筑堤以…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古老文明的象征。几千年来,它哺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夏、商、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隋、唐、北宋等王朝的都城均建立于黄河流域,说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里一直是我国古代政治中心。唐、宋以前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黄河流域细腻而疏松的黄土层较适宜远古木石铜器农具的运用和粟、稷等旱地作物的生长,所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达到较高水平。与此同时,这一地区也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分布颇为密集的…  相似文献   

17.
蔡守秋 《红领巾》2005,(1):108-11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儿女应该尊重黄河,与黄河和谐共处.以敬重黄河生命为契机,我们更应倡导河流伦理.河流伦理与环境道德具有浓厚的思想渊源与物质基础,振兴河流伦理,倡导环境道德,也是实现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雅合达拉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全长4,845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我们祖先很早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开辟草莱,辛勤经营,创造出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人口密集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固然与历代劳动人民对黄河流域的肥美土地辛勤开发分不开,但黄河水利的被利用,也起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古代黄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一直很发达。根据考古学的证明,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着  相似文献   

19.
<正> 诗人飞雪生长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村庄。他从黄河那开阔的性灵中受到启示,他把他的激情、理想追求交给黄河。为了对梦魂牵绕黄河母亲的秉性有更多的了解,他不辞千里之遥,风尘仆仆到黄河中上游深入考察和采访。他蘸着黄河的浪花抒写黄河的苦恋之情。“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文采来自对黄河、对家乡的热恋之情。正如他说:“我是黄河的儿子”“是黄河冲积的这方土地,养育了我,滋润了我,使我成长为文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小花。”飞雪散文以黄河口为基地,辐射整个黄河流域。《飞雪散文集》《草思集》《黄河三角洲风采》等展示着黄河散文系列蔚蔚壮观。飞雪笔下的黄河,千姿百态:既抒写黄河峥嵘的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吹响了新时代黄河保护和发展的号角,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背景,构建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测度体系;选取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对其经济综合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说明沿黄9省区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选取的数据采用TOPSIS-熵权法。估算了2012—2016年沿黄9省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进行了相应的测度分析。从总体来看,大部分省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分项指标来看,创新、绿色和开放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若使黄河流域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