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是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体制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现实,在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1978-198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先行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试点改革时期,以农村家庭承包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经验;1982-1992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至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时期。纵观2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以极大的反作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这种关系必然在其体制上有所体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特别是农村的全面综合改革,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并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带有方向性的问题。为使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体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4年,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即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制,把农户塑造成为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这一阶段改革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经营机制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交替发生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逐步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形势,科学总结各个地区已经取得的典型经验。于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工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江泽民对邓小平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比较利益,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绩效与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突破、全面探索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了延安农业和农村的市场化进程。但农地制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等的改革严重滞后。因此,今后还应通过采取在农地制度创新上做章,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乡镇企业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小城镇。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公务员化制度,适度扩大县、乡、村规模等对策,不断深化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发展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性质决定了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当前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能保障经济体制的改革成果,且还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1978年至1982年,广东高校得到了恢复调整,但高等教育尚未建立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迫使我国的经济从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僵化体制,转向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这样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广东贯彻1983年全国高教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步伐,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改革。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  相似文献   

7.
张扬生 《江苏教育》2008,(13):14-14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教育改革必然渐次展开。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统一。这种管理体制压抑了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人才。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治体制也必须作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转变城市政府职能,进行城市政府机构改革。本文分析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城市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和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运用政治学理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政府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进行了探讨,初步回答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改革系统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性,无法替代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制外改革时期的经验,不能适用于体制内改革。中国改革的成就及前苏联改革的挫折,也不能成为轻视政治体制改革的理由,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国企改革全面展开的时候,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必须摆到比过去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改革的转折时期,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经济体制。那么,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应当是什么呢?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最佳的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全面展开,金融体制尤其是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也在努力推进。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受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而且也制约着整体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现有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中央银行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两次变革的结果。第一次金融体制变革发生在本世纪五十年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教育》2008,(1):14-17
改革开放经纬,国富民强乾坤 1978年,被称为中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开放元年. 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被给予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4年,中国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如何尽快转变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是城市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由于城市教育改革涉及许多部门,影响面广,较之农村教育改革更为深刻和复杂,就教育论教育,或仅着眼于教育的局部或单项改革,难以解决城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鉴于此,在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化的条件下,为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适应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下同决定在全国开展城市教育综合改革。  1987年,以教育部在湖北沙…  相似文献   

14.
围绕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中心,论证了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是改革经济体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与计划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运作关系;以充分的事实剖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文章还讨论了社会主义市场济经的特征、需要搞清楚的几个关系以及当前要抓好的4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我国的媒介产业飞速发展但仍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因此如何顺应经济体制变化,掌握市场经济规律,以促进媒介发展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以上海市的《解放日报》为例,探讨了经济体制的变化对我国报业的影响。其间具体分1978—1992、1992—2000、2000~2010三个时...  相似文献   

16.
改革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问的纽带。必须切实抓紧抓好。我国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在建国初期形成、发展和延续下来的。这种制度与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以产品经济为基本模式的经济体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我国农村过支0多年改革的经验,本文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邓小平同志农业经济思想的主要精髓-如何实现我国农村发展和农业改革,分析了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飞跃”-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推行和“第二个飞跃”-发适度规模集体经济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强调在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所起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提出要改革旧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对新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认识,在改革实践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十二大时,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使用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公费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费医疗改革势在必行张韶华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是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至今已四十余年,在很长时期内,它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随着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这种制度的缺陷便日益表现出来。一、旧医疗体制存在主要弊端1.在旧的医...  相似文献   

20.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自己的路,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从1982年至今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