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旅夜书怀》一诗,以愁情选悲景,以悲景写悲情。从诗歌所涉的时空层面来看,“悲”的内核在于“独”。“独”既是诗人思考的背景,也是诗人当时生命状态的总结。在这一富有情感浓度的环境中,诗人思绪万千,感眼前之无望,念人生之坎坷,由“独”而陷入了对人生困境的沉思。诗人因万事潦倒、信念崩塌而痛苦愁闷,又因“破”而难以接受、无法释怀、矛盾挣扎。尾联中沙鸥意象的运用,是诗人试图为摆脱困境探寻出路,但心有重负又何谈自由洒脱。沙鸥孤独却自由,诗人孤身却迷茫无措,踟蹰不前。这一意象的观照,赋予了“独”更为深刻的内涵:不仅是人生状态,也是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2.
何逊、阴铿作为南朝梁陈时期重要的山水诗人,相比于谢灵运、谢眺、江淹等诗人,二人的山水诗中,景因情显得更加形象,情因景显得更加感人,情与景的关系更为和谐统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3.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画家和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成就非凡的诗人。他一生写作了三百多首抒情诗和十四行体诗,他的诗歌不仅动人,而且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奥的思想,他的诗歌是他一生心灵的写照。本文将通过分析他的爱情、友谊和有关人生探索的诗歌,试图去理解艺术家对这些问题的独特见解,同时展现米翁在诗歌领域的高超造诣。  相似文献   

4.
西方结构主义诗学认为,语言学中二项对立的原则是人脑思维产生意义的基本动因。对于在创作中处于想象与直觉状态的诗人来说,一个个意象的出现仿佛都是即兴而偶然的。其实,情感的逻辑和诗人思维中两种因素的区别与对待构成的二项对立结构,却在无意识中引导诗人营造出一系列意象群,从而使诗歌意象呈出现有机的生命的形式。时间与生命的二项对立,正是陶渊明《杂诗》等诗歌意象的深层结构。诗人在时间与生命的矛盾、对峙、抗争、妥协、和解与冲突中生发、扩展、构造了一系列诗歌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医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摩尔在《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一诗中实现文学与医学的跨学科相融,书写了鼠疫、癌症、脊髓灰质炎三种疾病,帮助重新审视美国复杂的医史伦理环境。诗歌以隐喻的方式揭示了医学精专、现代技术、公民健康等医学伦理事件,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民疾病与安康的关爱以及构建和谐共生国度的理想信念。“美善爱”是摩尔诗歌美学实践与生命伦理观的灵动统一,是她伦理智慧的充分体现与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中多次运用自称,是李白、杜甫诗中独有的现象,而尤以杜诗中这种运用最为突出。杜甫诗歌中的自称丰富而繁多,诗人面对不同的对象所选择的自称也各具特色,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诗人更好地抒发内心情感,同时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艺术,这也是杜诗千百年来总能感动人心的众多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毛泽东把它用于一般战争规律和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研究,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研究,用于战争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的认识过程的研究。要在新的矛盾中探求规律,依客观规律办事,学会和运用一般和特殊相联结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作为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被尊为现代派诗歌的鼻祖。这位伟大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诗集《恶之花》,为我们展现了其博大,深邃,而又充满激烈冲突的内心世界。文章对《恶之花》中地狱魔鬼、丑陋女人、腐尸、死亡等大量丑的审美意象进行分析,在为大家展现诗人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探寻丑这一独特审美范畴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特别是文学活动中带给主体的独特审美体悟,揭示丑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重要的早期浪漫主义诗人.作为画家、诗人、雕刻家,他的诗歌中互文性特征显著.他诗歌内部及诗歌与绘画间存在共时性互文;诗歌与其他作家的文本有历时性互文.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他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对全面深刻地理解他的主题及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公认的辩证法大师,他的经济哲学理论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工作中,他对矛盾规律的深切理解和娴熟运用;他对经济活动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准确把握;他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原理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迪伦·托马斯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主题开掘和语言变异,是英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先驱.依据文体学理论,通过前景化视角分析和解读托马斯的抒情诗<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宵>,为读者分析和欣赏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实现了诗歌分析和解读中意义、形式、体现的有机结合和主题、词汇、句法、韵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康德指出,辩证法虽然是一种对立,但它与矛盾的对立不同:后者对立的双方必然一真一假,前者则可同真同假。对同真同假两种辩证法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康德的辩证法思想涉及哲学所有的核心问题。对康德的重视,使我们当前进入困境的辩证法研究获得一个有益的转向。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融入西方哲学史的大背景,康德是一个比黑格尔更值得重视的中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真是海瑞所追求的为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为文的基本准则。海瑞诗歌中抒写其精神世界的本真之作,有很多是通过用典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海瑞诗歌中的用典,基本上是沿袭传统路子,或据事类义、托物言志,或语典意工、情味隽永。用典不妨性本真,通过探寻这些典故的出处本意,再结合诗人的行踪,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当时的思想状态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艾青被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他诗歌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被压迫阶层的关怀无不反映出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上,艾青对意象的娴熟运用充分发扬了惠特曼大胆而颠覆的现代诗歌创作技巧。两位诗人均用诗歌深刻揭示了下层社会女性遭受的种种苦难,对女性的同情跃然于字里行间,但从他们笔下也不难发现男性运用话语权力不自觉地压制了女性的声音。因此本文将以时代为背景,以语言风格为依托,从女性形象的刻画入手去窥探两位诗人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诗     
当代诗作存在三乱三无现象:意象混乱、思维混乱、语言混乱;无节奏、无旋律、无真情实感。诗歌的革命、改革、创新,总得有个底线。诗人是社会、时代和人类感官的代表,他的痛苦与欢乐应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真正的诗歌,是时代的记录,是前进的鼓声;它抒写的是人生之旅,谱写的是心灵之歌,喷射的是感情之火,闪射的是思想之光。真正的诗歌,具有诗情、诗景;诗美、诗味;诗眼、诗魂。真正的诗歌,景真、情深、意美、语警。真正的诗歌,以生活为源泉,在人民的沃土中萌芽;以感情为生命,在爱与憎的血液中铸型;以思想为灵魂,在真善美的熔炉中升华;以想象为翅膀,在灵感的彩翼中飞腾。  相似文献   

17.
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诗"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与其沉浮的一生有莫大的关系,不过到中年才始见端倪,成熟于晚年.中外诸家都在考其"沉郁"的内容和"顿挫"的诗歌形式表现,却忽视了杜甫晚年诗歌中的"纵横"之气的展现形式.杜诗所展现的是"悲壮"的空间和时间的纵横交错感,也正是这种"纵横交错"之感成就了杜甫诗歌的悲壮.考其具体源流和诗歌表现以及所营造出来的诗风都将成为思辨的内容,而这都要落脚到杜甫晚年诗歌"纵横"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自然诗人,中国的陶渊明与美国的弗罗斯特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不仅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体和内容,而且也是其诗歌的灵魂与生命.但是,自然在两个具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笔下有着各自的表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同谷七歌》为杜甫逢绝境之作,展现了诗人凄凉的生活境遇,在主客体的融合中传达了穷愁绝境的哀痛之情.然而,外在的痛苦并没有使他消沉,逆境中的坚守与深沉情感的推己及人,反映出儒家仁爱的精神,同时,诗中蕴含的沉痛的家国之感也升华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