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奇葩之一,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味,已成为华语电影频繁采用的创作元素.本文从民族文化传播、产业壮大、艺术创作等方面,阐释了“武术”在华语电影文化建构与传播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电影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的电影传播秩序,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通过全球化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遍全球.面对好莱坞的气势汹汹,华语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开展对话,不能采取完全对立的模式,而应以“和而不同”为准则,发掘自身的文化品格,在与好莱坞的对话与交流互动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电影学术期刊是传播电影学术信息的媒介和有效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本文以当前学术界认可的主要电影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探索它们在传播电影学术信息过程中遭遇的发展困境及未来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探索中国数码电视电影的多重属性、制作与传播良性前行的因素以及创建数码电视电影多元审美文化世界等问题,对中国数码电视电影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黄力力 《今传媒》2016,(12):89-90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霸权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模式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发展,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柏林电影节中中国大陆电影获奖不少,它不仅成就了一个个国内新锐导演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为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途径和方案.回顾中国大陆电影的获奖历程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产业的真正成熟和可持续的良性的对外拓展与传播,既需要“强攻”式商业主流大片的“高歌猛进”,也同样需要“细水长流”的“中小成本”电影的“浅吟低唱”,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向度和题材类型共同建构和完善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蓝图和格局,承载着对外树立和传播中国主流形象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媒介重任.  相似文献   

8.
徐春玲 《新闻界》2012,(1):54-56
电影作为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是跨国传播潜力最丰富也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该立足本国文化基础,尊重电影传播规律,柔性塑造国家形象.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增强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责任感,找到中国电影准确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颜纯钧 《现代传播》2019,(10):85-90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迎来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但国际传播却不尽如人意.一味陶醉于票房狂收的自我满足,却忽视了在整个国家参与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一份不可推卸的文化使命.“资讯赤字”、信息不对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大量存在,并在西方被描述为一种“文化折扣”.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不仅要表现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更要把全球性问题、全人类命运纳入思考的范围,超越本土的文化视野和精神境界,在交流中实现“文化对冲”.  相似文献   

11.
杨妮 《今传媒》2017,25(10)
与新闻媒体传播相比,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是一种浸透式、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关注主流文化的符号生产,这种软性传播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其声画合一的视觉性、情节故事性、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电影产品的全球流通性等特点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软性功能.中国电影进入世界影坛,在实现其独立的艺术实践中,也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风景形象.本文分析8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电影对国际受众中国形象认知的软性影响,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最能透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电影都频频融入对方文化,形成了中美电影独特的“文化交融”景观.研究发现,在中美电影的文化交融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两国对异质文化的误读现象:美方电影中常出现对中国深层文化的有意识误读,即运用美国文化的符码系统来编码中国的文化符号,其实质表达的是美国文化的精神意涵;而中方电影面对美国强势文化的单向灌输,渴望在文化的交融中展示中国文化,却容易出现扭曲自身文化、误读美国文化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3.
雷远 《今传媒》2013,(4):82-83
“双向、互动、共享”是信息时代的永恒追求,也是现代传播的理念.电影的传播不是一种单向传导的过程,即便在短短的观影过程中,受众和电影之间也不断进行着交互式的信息交流.本文试图用编码、解码理论读解电影中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4.
【导读】吴冠军教授的新作《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借由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后人类思潮,试图把握“电影之为电影”的本体论要素。这恰恰构成了在后电影时代重新捍卫电影之合法性/独特性的一条坚实的论证途径。引言新千年以降,“后电影状态”(state of post-cinema)似乎悄然“迫近”电影研究的学术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15.
廉晓洁  焦阳 《出版广角》2015,(9):100-101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是文化传播领域最能代表时代文明的媒介形态之一.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部影片就是国家社会生活行为方式的展示窗,是整个国家价值观的缩影,也是对外交流和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好莱坞电影的强势输出,对很多国家的电影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以吕克·贝松为代表的当代法国电影新模式,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法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过程入手,分析法国电影的经验与教训,以期给中国电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勾勒描述中国电影评价系统的五大气场,即领导气场、学术气场、媒体气场、票房气场、网络气场,探究各自的话语特征及交互影响,剖析“叫好”与“叫座”现象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2023年“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延续“以外国受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调研目标。调研以2020—202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平台上的整体表现为样本,从媒体关注度、社交平台表现、二次传播效果、意见领袖效能等方面出发,全面评估2020—2022年间,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的传播效果。调研结果显示,2020—2022年因全球社交隔离等原因,中国电影海外平台传播效果好于之前年份;要重视YouTube意见领袖影响效能;境外媒体整体对中国电影的报道较为积极;Letterboxd、TMDB等专业平台对影片热度有较大影响;Twitter普通群体对民生问题电影关注较多、粉丝超过1千万群体对中国动画电影关注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建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评价体系、发挥中华文化主体性等加快“十四五”期间电影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案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创作比较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同时在很多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影片中融入了丰富的佛教元素.本文将这种佛教元素分为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探讨影片借助这些佛教元素在价值伦理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点.希望能为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格局、价值建构,特别是与好莱坞电影的话语争夺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CiteSpace分析CNKI数据库2003至2022年发表的电影跨文化研究文献发现,文献年度发表量呈动态增长趋势;国内研究者和相关机构存在研究合作不足问题,初具规模的学术团体尚未形成;近二十年的研究热点由电影跨文化教学、电影翻译,逐步过渡到立足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建议国内电影跨文化研究采用多元合作模式打造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并创新中国特色电影学科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以后,公权力开始以一种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完全不同的观念与方式介入电影业,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与控制,电影传播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样态,其中有几种则体现着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生成条件与发展概貌.其中,露天电影是新中国电影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播形态,更多时候扮演着民间基层议事场所的角色.内部电影也是中国独有的电影传播现象,是建国后公共权力渗透与控制大众传媒的一个反映."红头文件"电影则是公共权力利用组织传播来控制和影响大众传播的一种做法.对这些电影传播形态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