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在这样一个新媒体的环境下,容易遭受伤害,诸如网络沉迷、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污染。如何防范未成年人受到不良网络侵害,如何建立一个安全、健康、便捷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社会,互联网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带给我们机遇、促进我们发展,对我们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怎样维护网络安全,建立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信息传播弊端及其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繁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空前自由与社会控制相冲撞,形成了较鲜明的对立性,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治理,给人类原有的社会传播的治理经验,带来了挑战,在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点和重要性之外,更要深刻认识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艰巨性,应对这一传播现象的缺陷进行深刻研究、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互联网治理措施,使其朝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高校学生是互联网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依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网络传播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入探究了网络传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互联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积极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加强互联网管理,又要调整高校学生的思路,将道德理论教育与现实接轨,使学生在接受信息时,学会鉴别和吸收,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受到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资源及高度共享与信息高速传输运用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性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信息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步入网络社会。互联网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这场变革不仅仅是学习方式和教育形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标志。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被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在信息的社会里,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就成了当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成了信息社会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其实,这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人们依靠网络获得了快捷的海靛信息,并且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变化。网络已成为民众接收政治信息、表达政见不可或缺的载体。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便捷、快速、直接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及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但受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及其舆论本身的非理性因素影响,政府网络负面舆论一经形成,政府便会置身于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全面认识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增强防范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以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把世界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互联网上也游离着许多宣扬色情、暴力、赌博、迷信和反动思想的信息,由于认识能力和个人经历的原因,学生对其中的不良内容缺乏辨别能力,容易遭受毒害。针对当前网络文化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德育工作者应直面网络这种新的社会环境变量,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一、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现状分析1.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为了解学生上网情况,我们组织班主任和学生会对本校在校学生进行了现…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4,(19):28-28
小记者来回答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方式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获得最新的信息。 小主持大讲堂 我们经常从电视或网络上获取信息,但如果对媒体使用不当,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效果,并不能获得正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1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互联网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和其他人交流的平台,而且也让我们从网络上获得了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和资源。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阅读”成为一种热潮和时尚。  相似文献   

13.
正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丰富的育人资源,通过互联网拓展青少年社会化及道德发展的新领域,用网络为青少年搭建起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是拓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一、贴近青少年网络生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网络生活领域,会不会有选择地视听,能不能在法律框架下有效地表达个人的合理要求,成为信息社会对每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独立、理性、选择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开放化和网络共享化的世界里,个人资料和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流通不可避免。然而,在信息和数据的传递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个人信息的流失和重要数据的泄露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信息防护体系是保证互联网能够健康运营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和构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些措施,希望对净化互联网环境,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都是之前所有时代无可比拟的,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渐渐取代传统的媒介形式,成为公民大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网络本身并不会区别信息的真伪,也难以估计一条信息所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作为网络主体的人类自身要具备对网络的理性精神,尤其是网络信息涉及到政治生活的时候,更加需要我们具有辨别是非真伪、做出正确反应的网络理性。构建网络理性需要发挥新时代背景下公民精神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末,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迅猛的发展,已成为了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人群之一,互联网已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学习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们正充分享受着互联网所带给他们的便利:实时快捷的通讯,不远千里一样可以完成面对面的实时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关注民生、了解社会;数不尽的共享资料,大大开扩了视野;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的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引起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我们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文化的传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上不仅有毒害青少年的黄色信息,也有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因此,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形式,占领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搞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们融入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之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学会利用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它了解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掌握更多的信息,简便、快捷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青年学生既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网络文化的出…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已经日益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科技、经济、教育、传媒、社会和文化等领域,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互联网在加快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因此,在推进整个社会信息过程中,系统地分析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及其动因,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无疑是新世纪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十分重要和紧迫切的任务,我们对此要有充分认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已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它对高校师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它的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广泛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得互联网深受高校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喜爱。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师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