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雾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中雾霾话题信息为例,采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使用Gephi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工具绘制有关图表.[结果/结论]揭示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并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实践层面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述的"风险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网络舆情风险频发,对国家推进互联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技术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使网络舆情的监测方式和治理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开启了网络舆情治理的新时代。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的治理现状,探究大数据视域下我国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微信问政:自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4,(15):64-68
微信问政在近两年的风生水起,反映出公共行政主体方在自媒体时代逐步转变舆情观念,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把微信导入政务、把网络弹性民意导入刚性制度建设,力图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均衡话语权的平衡。本文依托微信在中国政治生态中的传播特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研究微信问政在"指尖上的政民对话"中是否有效地适应并促进了社会治理,并试图探索微信问政未来继续改善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接触状态的伴随性与移动化、传播技术日渐成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迅速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性讨论意见,生成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舆论爆发前网民们的意见多以舆情形式蛰伏一段时间,对于网络舆论应用于社会治理环节可从网络舆情处寻找突破口,同时网络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引导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合理运用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季节性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组成部分,其生成与发展通常呈现出周期性、季节性特征,在部分地区、特定时间反复发生,最终引发和促成社会舆论的产生.对此,唯有积极应对,找出合理的治理对策,才能减少网络"季节性舆情"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而面对网络的蓬勃发展,党政部门能否对网络舆论进行科学正确的监管、引导,掌握主动权,以进一步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网络问政"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逐步走向前沿,2013年,丽水"问政直通车"应运而生,着力搭建网上沟通交流平台,以实现政意的传达与民意的反馈。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以丽水"问政直通车"为例,探讨网络时代问政平台善用舆情引导的策略,包括:建立权威平台,集中舆情;与时俱进拓展渠道,整合舆情;舆情透明,迅速处理;舆情疏导,社会各界点赞。  相似文献   

9.
李净  谢霄男 《东南传播》2020,(3):100-101
保障网民言论自由的同时有效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是网络舆情治理的一大攻坚难题。从介入时机、基础保障等角度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的治理路径,结合大数据"4V"特征分析网络舆情发展现状,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路径尚存在拓展、创新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大数据对化解网络舆情攻坚难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切实提升民众对网络舆情治理的满意度,我们有必要从治理过程与治理方式等层面对大数据嵌入网络舆情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媒体时代,《阳光理政》平台发挥网络问政平台优势,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丰富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构建智能化的社会治理平台,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进程中,媒体要介入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需要把握好四个建设基点.一是媒介化、媒体作用与社会治理的场景适配;二是复杂网络、媒体融合平台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媒体社区化、社区故事与基层社会微端治理;四是风险社会、媒体反思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孔利君 《青年记者》2022,(6):107-109
本文以马鞍山市网络舆情治理的经验为基础,总结自媒体时代地级市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变化,反思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本文认为,当下地级市从"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思路出击,积极探索了包含网络舆情监测、转办、引导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善治"策略,有效提升了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和效果,对于巩固地方政府权威性、提升政民良性互动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萍 《青年记者》2017,(5):59-60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舆情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我们更加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提供了可能.对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的治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更加准确地预判舆情发展趋势,提高舆情治理效能,同时也有利于理论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精确化,完善网络舆情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人大-方正舆情监测平台数据,直观化呈现出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整体态势和特点:社会舆情整体压力上升,50%事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社会民生话题不断上升;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和河南等地;微博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策源地、意见发酵池;舆情事件议题活跃周期为23.2天等等.  相似文献   

15.
李莹 《新闻知识》2022,(2):37-44
本文以"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分析突发特大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媒介发展水平城市的网络舆情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舆论治理对策.利用Python抓取新浪微博相关数据,对于结构化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非结构化数据,采用自然语言分析工具,采集主观性文本信息内容及蕴含的舆论情绪....  相似文献   

16.
成倩 《新闻知识》2022,(2):84-86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到来,治理的媒介化已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语境下兴起的特有政治景象"电视问政"便是媒介化治理的实践.本文基于媒介学视角,以技术配置与文化配置为视角,探究了电视问政如何将国家的"权力"隐喻与"电视"技术手段相结合的过程机制.一方面,电视问政凭借"问政展演"中的各种组构技术,打造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17.
刘昕 《新闻世界》2013,(7):151-152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网络早已成为大众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网络舆情治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危机下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能力,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前,各地对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结合当前政府舆情应急处置现状,以此次南京重大公共危机应急处置为视角...  相似文献   

19.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沭宁 《新闻界》2012,(1):17-20
本文认为"微博问政"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评估"微博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积极面对"微博问政",善于研判"微"情绪,形成"微博问政"评判对接机制;二是加强微博民意的理性引导以及舆情评判,引导网民有序问政;三是消除制约微博均衡发展的技术、环境等因素,将微博问政纳入我国政治治理的整体架构之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微博问政"多中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闫伟华 《出版参考》2016,(10):65-66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是刘建华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该书着重研究舆情“消长”对经济社会稳定的作用,建构了两大模型、一个体系,综合考量舆情消长与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关系,力图构建横跨新闻传播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边疆舆情学理论框架.该书紧扣风险社会、利益受损、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社会稳定等关键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当下舆情引导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诸多富有见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