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一帆 《视听》2022,(5):34-36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在我国掀起了热播浪潮,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形势.2021年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以看作一个以内容形式为基石、以传播机制为活力的有机体.节目的策划、展演、传播等环节动态协作,共同构建了河南卫视风靡一时的媒体产品.该系列节目广受赞誉并成功出圈,是优质的节目内容和正确的营销策略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2021年至今,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以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如“黑马”一般迅速出圈,凭借着《唐宫夜宴》《纸扇书生》《洛神水赋》等节目,收获了网友们的大量点赞。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河南卫视系列节目深入挖掘中华文化,打造优秀节目内容,更在于作为传统媒体的河南卫视,在新媒体时代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借助新媒体创新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解雪 《新闻世界》2023,(5):81-84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守正创新,获得了广泛赞誉。接受美学理论重视接受者的作用,关注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文化类节目要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经验,从叙事方式、审美接受的途径和方法、节目意境、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着手,探寻新的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袁辉  张志平 《视听》2022,(2):3-5
全媒体传播环境正在深刻改变着艺术传播方式和观众的审美体验,这对广电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广电媒体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传播管理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意义重大.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管理经验,广电媒体的艺术传播管理要强化以"融合—用户—审美"为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卫视不断推出以节日、节气为主题的“奇妙游”系列文化类节目,在全网收获了上亿次浏览量,被外交部转发至外网,节目频频“出圈”。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利用新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与线下场景,积极与受众进行情感连接,激发受众的共情心理,并通过创新叙事方式打破不同文化圈层壁垒,唤醒人们主动参与到节目内容传播之中,构建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让人们看到了传统节目创新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河南广播电视台在传统文化类节目制作上有良好的表现,其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具备创新意义,对我国的节日文化以及地域文化进行良好展示,并且受到了广大河南群众的喜爱与追捧,在互联网上有较高的热度与话题度。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作为案例,对传统文化类节目对外传播效果提升策略进行浅析,期望能够给予广播电视台传统文化类节目策划人员一定的参考,让传统文化在电视媒体中得到良好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楚丹阳 《今传媒》2023,(9):107-110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演绎,线上、线下的“破圈”传播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赋新提供了思路。本文从场景建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传统文化的主题内涵、意蕴风格和“破圈”传播上的赋新之道,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8.
单霁翔 《传媒》2021,(17):18-19
今年7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在郑州组织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类节目座谈会,总结推广近期河南卫视优秀节目创作经验,交流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成果,部署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化类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笔者有幸应邀出席会议,谈了自己对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如何让文化遗产走近亿万观众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秦敏 《视听》2023,(4):73-76
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不仅能传承中华文化,还能成为推动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优秀电视节目。文化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成为节目品牌形象树立的关键。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爆火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壁垒并没有阻碍年轻人的喜爱之情。从整体上看,文化类节目呈现出技术创新、多平台联动传播、全民互动参与、打造IP等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李波 《新闻战线》2022,(4):92-95
河南广播电视台相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打造了文化国际传播的样本,促进河南文旅产业融合,提升了河南、河南人的形象,品牌价值获得相应提升。系列节目破壁出圈的秘诀是坚持内容为王、青春表达、触达传播、改革破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在河南生活了将近60年的河南人,今年看到河南卫视从春节到端午节四场在传统节日推出来的节目特别受欢迎,非常兴奋.这些节目忠实地贯彻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做好文化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正确导向.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郑州组织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总结推广河南广播电视台创作经验,交流文化节目创新创优成果,部署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化节目创作播出工作,就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深入交流.笔者应邀参会并做了交流发言.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要做好文化类电视节目,必须恪守以下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胡煜华 《传媒》2023,(3):21-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近年来,河南广播电视台遵循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连续推出14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总传播量超600亿的佳绩,为当下文化有效传播和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典型范本。本文尝试通过对“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运营策略进行分析,以明晰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卫视坚守文化责任,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其春晚、元宵、端午、七夕、重阳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面对“出圈”后期待值水涨船高,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如何让“奇妙游”继续奇妙下去?如何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持续发展?深化认识、深入挖掘和浅近有趣、浅显生动的深浅之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21年以来,河南卫视、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中国风系列节庆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本文从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坚持媒体融合的改革、深度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剖析了河南台如何利用多种现代制播手段和运营模式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子 《青年记者》2022,(6):82-84
从春节《唐宫夜宴》到端午《洛神水赋》,再到中秋《鹤归来兮》和重阳《逍遥》,河南卫视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节目相继走红网络,广受好评.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目创新深植互联网基因,在策划思路、创作运营、表现形式和主题内涵上均契合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逻辑,快速迭代打造内容IP、开放互动沟通粉丝、革新节目叙事架构、技术赋能文化传播,为...  相似文献   

16.
冷凇  陈瀚颖 《传媒》2023,(2):62-64
通过对李子柒短视频、云南象群北迁报道以及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视听艺术美学的赋能下,视听作品以画面语言替代说明说教,以极致美学唤醒文化价值,以电影化升维促进大众传播,用“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涂涓 《采.写.编》2023,(12):114-116
河南卫视不走寻常路,发扬中原传统文化优势,频出大招,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晚会节目,令人耳目一新,让亿万电视观众为之痴迷,给其他省级卫视树立了一个节目丰碑,这种文化创新节目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别开生面的节目形式、大屏小屏联动、演员非凡的努力与演绎、打造“中国节日”大IP及全网参与的生产模式,将节目类型推上了一个新高峰,在如今满是真人秀节目、综艺节目的银屏世界,不啻于一股清风。  相似文献   

18.
吕姣姣 《出版广角》2021,(19):84-86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源起的见证,也是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精神力量.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和社会现实中,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保持本原不褪色,还需要焕发新的生机,保证自身的延续性.河南卫视自2021年春节晚会"出圈"以来,借助本土传统文化优势乘势而上,在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精心策划了口碑和传播效果俱佳的中国传统节日晚会.本文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为起点,通过分析河南卫视系列晚会在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成功实践,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以期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2021-2022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携手文旅,补齐价值短板,纠正供需错位,将内容、传播、技术等诸要素精磨,为媒体纵深融合提供若干启示:厚积创意起,视觉内容发,实践叙述创新,作好技术贯穿与融入性存在,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传统文化节目在内容、渠道、终端等方面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节目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在网络上悄然破圈,赢得网友们的一致赞誉.河南广播电视台趁热打铁,陆续播出《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