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涛 《青年记者》2022,(6):119-121
全媒体人才培养2018年被确定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型全媒体人才的主体,围绕OBE理念,因校制宜开展全媒体人才培养已不容迟疑.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根据自身定位和客观需要,从融合新闻采编能力入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全媒体人才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媒体深度融合对传媒人才提出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发生转变.从现实层面来看,全媒体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实践应用与教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媒介技术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失衡,知识变动与传媒人才自我建构之间的博弈.如何打通媒体融合发展需求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壁垒,成为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认为,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应将理论与实践、理念与路径相融合,以社会责任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文化自觉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高校教育学科架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平台等方面的改革,构建一个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蒋谊 《传媒》2017,(18)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摄影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种环境下,高校如何开展教学实践,培养满足时代和业界需要的全方位发展摄影人才,是摆在摄影教育者面前的突出问题.文章从分析全媒体时代对摄影专业人才的需求入手,针对目前高校摄影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的人才培养为具体案例,深入展开高校摄影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疫情霸屏的3月初,一则关于全媒体运营师的消息居然在短时间内刷屏了.3月3日,人社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16个新职业,全媒体运营师作为新职业之一引发了互联网从业者的热议.根据人社部的职业定义,全媒体运营师是指“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技术和渠道,采用数据分析、创意策划等方式,从事对信息进行加工、匹配、分发、传播、反馈等工作的人员”,同时还给出了全媒体运营师的五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须转变全媒体人才需求和培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三位一体"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机制、创新性打造"多维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全媒体人才培养过程考核与效果反馈机制、多渠道开拓全媒体人才国际视野等路径,以期对全媒体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发展,对高校新闻媒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媒体所需的业务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新媒体所需的业务素质。然而当前地方高校全媒体人才教学理念陈旧、课堂体系落后、教师缺乏新媒体从业经验,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方高校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快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体系的改革,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几天采访下来,十几位杭州媒体负责人谈及最多的就是报业的"全媒体"战略.怎样在报业层面进行全媒体布局?如何建立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全媒体战略?报业发展的剩余空间在哪里?杭州报人的想法与实践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社部等部门发文将全媒体运营师列为新职业,相关文件明确了全媒体运营师的工作任务,其每项任务都与互动管理息息相关。全媒体运营师的互动管理职责主要是新闻互动管理、服务互动管理、互动行为管理。全媒体运营师做好互动管理工作应开展前端用户调查和分析,加强传播能力和效力分析,强化互动内容管理,推进互动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传播、全媒体竞合、全媒体运营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业全媒体化发展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文章从全媒体的视角分析传媒人才需求,梳理传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趋势的传媒教育的结构、职能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陈薇 《新闻界》2013,(11):68-70
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本文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论述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在内容生产层面上,再造生产流程,整合全媒体信息资源,保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在传播层面上,优化数字信息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终端;在运营层面上,重构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建立数据库营销,实现数字产业价值链共享。  相似文献   

11.
徐承刚 《新闻界》2014,(2):71-75
在全媒体人才普遍缺失的背景下,加快人才培养和对人才进行科学定义是当下新闻媒体行业和高校联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媒体人才的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通过对全媒体新闻人才的综合素养分析,我们找到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格、对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搭建实训平台,加速人才培养提供了对接的途径,为高等院校建设新媒体专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20):76-80
伴随着媒体的转型,传统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狭隘化的局限性日趋明显。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新闻传播院校面向单一媒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有所拓展,应包含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三个层面:培养适应多媒体、全媒体、多部门的人才;培养信息社会中与信息采集、传递、发布相关的岗位人才;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合格媒体公民。本文认为,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可以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提倡注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两大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13.
张为 《青年记者》2021,(2):66-67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媒体运营人才培养是对以往媒介类型细分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是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为实现全媒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本文在跨媒介叙事的视域下,探讨全媒体运营人才培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新阳 《传媒》2018,(2):71-73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而立,要实现传统媒体自身影响力的提升,就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与新媒体的联动报道,以联动促进转型.为此,需要培养全媒体人才,创新报道形式,注重内容运营,打造"中央厨房",推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喆 《青年记者》2012,(18):113-11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以及广告等行业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要求更高.在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满足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化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各种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为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6.
张琨  宋晓楠 《今传媒》2023,(1):49-51
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势不可当,这一发展态势不断推动着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县级融媒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媒体人才的缺失始终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融媒体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专业全媒体人才,这对传统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转型为例,分析了国内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导致其人才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县级融媒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戴蔚 《东南传播》2014,(11):122-125
融媒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在传媒科技和新媒介发展推动下不断变革创新,在开放的视野下广播电视的路径不断阔宽。融媒时代传媒市场人才需求多元,广播电视人才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形式多样化。良好的就业环境要求广播电视人才开阔视野,树立"大传播"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市场运营能力。围绕这些素质要求,高校需要改革人才培养理念,准确定义融媒时代广播电视人才的专业内涵,转变人才培养视角,贯彻媒体融合理念,树立多样化、精品化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强化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理念,为当代传媒业发展培养合格的广播电视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的7月1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成立集团层面的全媒体新闻中心,以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平台为轴心,横向打通,纵向整合,开始了以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营销为特征的全媒体运营.可以说,在中国传媒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那时的心情是:"战战兢兢".三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战战兢兢".不过,上一次的"战战兢兢"是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心中有点后怕,但这一次的"战战兢兢",却是担心"跟不上"全媒体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传播时代对全媒体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是全媒体转型的稀缺资源和关键短板,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成为各级主流媒体的迫切任务。分析全媒体人才的特征和应当具备的素质本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媒体应当树立以人才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人才核心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培训培养、激励考核和福利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各尽其能,发挥才干。  相似文献   

20.
专业"大而全,小而全"是某些地方高校的真实写照,由于一些高校师资、设备、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市场论证不充分,在办学方面只能简单地模仿、盲目地照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是单纯地复制一些大学的办学思路与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在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能否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技术性人才转向,加强与地方传媒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