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媒介也快速进入传媒行业,并引起对"她形象"是什么、为什么的批判以及智媒与性别媒介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路博 《东南传播》2021,(3):47-49
人工智能、VR以及AR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媒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必将拓展媒介的边界,丰富媒介形式进而重塑传媒业态.智能技术赋能短视频,使其出现了用户身份重构、视频内容形态升级以及移动终端分化的新趋势."短视频+智能场景"逐步取代缺乏沉浸感的短视频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若不能及时调整短视频的发展方向,用户必定会大量流失.故此,研究智媒环境下短视频发展的新趋势对短视频平台未来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姣娇  郝雯婧 《传媒》2021,(14):88-90
随着新媒体急剧崛起与智媒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局,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并持续影响着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向、规格、能力等.智媒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深化和拓展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提高智媒内容运营能力,提升内容价值的判断能力,注重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介智能化推动传媒业态与媒介形态发生嬗变,要求传媒人才要拥抱智媒,满足时代所提出的新需求和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智媒时代的技术特质与未来态势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传媒人才培养要深化“智媒”认知,增强“智媒”能力,强化“智媒”思维,形成传媒人才培养新范式,以规范和引领传媒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媒体工作开始向智能化转变,智媒时代降临。智媒时代,传媒行业在进行重构的同时,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方案落后、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的多重困境。在智媒时代的背景下,只有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师资力量、教材教学、培养方案、实习实践等多个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做好传媒人才培养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所需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人机交互为特点的智能音箱产品的出现及其市场的发展壮大,智能音箱已然成为智能媒体发展的一个风口.本文以智能音箱产品的技术形态与发展状况为背景,针对其交互模式进行研究,旨在对智媒时代下人机交互模式中的优势与出现的问题与隐患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韦路  左蒙 《当代传播》2021,(3):73-78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渗透到媒体的多个环节,催生出新的传媒业态,并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对中国智能媒体的使用现状进行扫描,分析用户对智能媒体的使用、认知和评价,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智能媒体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已经进入智媒时代,智能媒体的发展前景广阔;智能媒体的使用鸿沟以及智能媒体在信息环境、隐私安全和人文价值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从媒体、政府以及公众的角度提出了有利于中国智能媒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智能手机等智能媒介的广泛使用,媒介技术发展及其深度应用宣告了智媒时代的到来,铺就完成了数字社会的新型基础设施。但在社会日益技术化与媒介化的同时,“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加剧与升级,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智媒时代的数字鸿沟,在性别、阶层、年龄、代际等方面不断衍生出新的议题,也同步推进了传统数字鸿沟理论在鸿沟生成基础、核心表征、技术逻辑等层面的深化拓展。面对全球性的数字鸿沟难题,需要在技术应用方面坚持价值理性、制度理性和实践理性,以综合治理的方式弥合数字鸿沟,以切实的社会行动促进实现美好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9.
全丹  张亚楠 《传媒》2023,(7):93-96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与新兴社交媒体的运作深度结合,把社会互动带入智媒传播的新范式。智能技术的深度学习不断增进算法与人性思维的相融,在传播关系层面改变了传媒领域的传播生态,变革了在传播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导性和相应话语权力构成。本文在明晰智能算法对社交媒体传播的技术赋能和带来的权力转移现象后,重点对智媒传播中主体性虚置的多重表征和权利让渡引发的主导性迁移进行分析,以期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传播的规范化、合理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人、算法推荐、语义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等对于传媒行业的全面渗透,已经成为近些年的一个现象级事件。本文依据相关案列,重点分析智能技术下媒体融合的新范式对于传媒业正负向的叠加式赋能,并简单探讨媒体融合下半场的新闻从业者如何在人机协同方面发挥"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褚殷超 《传媒》2023,(10):70-72+74
智能媒介的发展影响着体育赛事直播的传播格局,新兴媒介技术的加入为体育赛事直播的呈现形式与内容表达提供了媒介支撑。随着智能媒介的不断深入,体育赛事直播所依托的传播生态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人工智能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为体育赛事直播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智媒时代体育赛事直播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为体育赛事直播进一步运用智能媒介提供可行性策略,从而利用智能媒介为体育赛事直播赋能,实现体育赛事直播与智能媒介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2.
智媒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深度报道日益式微,而智媒传播的显著特征是智能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性。因此,从以研究传播技术、文化、社会关系为主题的媒介环境学派视域切入,分析智媒传播技术下深度报道式微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如何重振深度报道,不失为一个既能深刻正视技术本质,又利于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钟蕊 《出版广角》2021,(10):74-7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与传统新闻传播不断深度融合,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出现了"智媒化"特征.智媒升级意味着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尤其是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亟待转型.智媒的发展对传统新闻传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到智媒升级给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带来的影响,才能进一步提升对智媒的驾驭能力,实现新时代人机互动的相互促进、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14.
李严 《东南传播》2018,(4):146-149
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为新型媒介的衍生及扩散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领域,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范围,而场景作为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是重构社会关系,调整赋权模式的全新范式,这是媒介进化中的"人的选择".机器新闻写作作为智媒时代的衍生物,具有引发传媒格局转变的催化作用.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合理化应用诸如机器人写作这种现象级智能产品逐渐成为人们尤其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媒介技术与新闻生产模式变革的探析来了解机器新闻写作自身所附带的价值属性,以期为人们把握人工智能的赋权能力和逻辑创新提供些许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智媒时代如约而至,新生代读者作为阅读主力,对智能阅读体验的偏好渐成刚需,出版产业站到了智能化重构的风口,业态融合运用智能技术有了多重尝探.然而,出版与阅读智能化实践仍然盲点多端,基于多视角、多维度、多取向逻辑解构的研探尤显重要.本文试图基于出版与阅读智能化内涵的"逻辑释义",从二者智能化联动的"逻辑分析"、智能化体验的"逻辑构建"到智能化追求的"逻辑取向"等维度分享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个媒体深刻变革的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媒生态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存在重大意识形态风险、威胁清朗网络信息环境、造成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以及产生严重数据安全威胁。对此,中国需要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创新,加强人工智能社会规范,推动智媒发展战略迭代,提升社会公众智媒素养,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传媒生态的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融合创新、智能传播、思维革命、价值重构已成为传媒业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形成传播新形态、媒介新生态和传媒新业态.开放多元的媒介生态催生新内容和新服务,跨界融合和开放合作成为媒体融合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胡佳林 《青年记者》2017,(29):25-26
技术变革与媒介发展一直密切相关,2016年“人工智能”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眼前,从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到走人多个领域引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带领媒体走向了智媒的时代.《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6)》研究结果表明:过去以人为中心的媒介形态逐渐走向瓦解,在人工智能与媒体操作工具走向融合的时候,传媒行业变革的新篇章已经开启.过去传媒业固化的边缘开始模糊,一个新的博弈蓝图已经缓缓打开.现在我们正处于智能媒体的初始发展阶段,智能化媒体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另一动向.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所掀起的浪潮前所未有,如今媒介形式不断拓展,新闻的生产写作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本文将通过具体分析智能媒体时代中机器新闻写作出现的应用以及特点,探讨机器写作对传媒行业冲击与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应对当下智能媒体时代,为新时期的传媒行业提供一些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郭静  杨庆国 《今传媒》2023,(1):132-135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形成,信息技术对传播领域、学科构造及传媒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智媒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布局调整、国家重视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媒介技术推进与传媒产业发展转型、数字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大量应用对人才的需求,使得“网络与新媒体”高端人才成为市场急需。基于此,本文提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新文科发展背景,立足地方发展要求,着重从价值塑造、能力导向、知识传递、素养培育四个层面来培养新闻传媒人才,并努力形成能够满足媒体融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