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沈琪 《出版参考》2016,(3):50-51
2015年9月的某一天,同事传来一条微信,“版权专业人员列入国家职业分类”这几个字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链接阅读起来.原来在最新颁布的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中,版权专业人员被标注在“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分类之下,成为了正式获得国家认可的新增职业分类.而《大典》对版权专业人员的定义是:从事版权登记、交易、代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工作任务包括进行作品登记、版权合同备案、质权登记及作品保管;进行版权咨询、法律服务;指导版权交易和交易代理业务;指导版权贸易业务.未及我看完全篇报道,同事紧接着又发来微信:“恭喜你!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在那一刻,我真有一种终于找到了组织的幸福感,从事版权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随之浮上心头.  相似文献   

2.
自九二共识以来,两岸版权贸易越来越频繁,出版合作进一步加深.目前,台湾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版权输出地.两岸出版交流是跨越体制的文化交流,文章梳理了当前两岸版权贸易中出现的法律纠纷问题,主要有重复授权问题、无权授权问题、出版作品侵权问题以及中国内地作者维权难等,提出促进两岸版权贸易合作、解决两岸版权贸易纠纷的法律和制度协调方案包括制定区际版权贸易法律冲突法、构建两岸著作权法律法规数据库、完善中国内地著作权法附属型立法.  相似文献   

3.
话说版权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说版权贸易焦广田一、版权贸易的基本概念版权贸易是指版权所有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就有偿转移某部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之著作权中某项或几项财产权(作品使用权)进行的法律行为。其实质是版权人(著作权人)对自己版权的行使和实现。首先,仅仅是指版权中有关经济权...  相似文献   

4.
版权问题已成为古籍整理和开发利用的羁绊.引发古籍整理与开发利用中版权矛盾和利益纠纷的原因包括思想认识偏颇、经济利益驱动、法律依据阙如、行政监管不利、行业自律不够等.文章从古籍整理作品的独创性判断、创作法律关系辨析、抄袭剽窃行为的鉴别、侵权赔偿数额确定等视角阐述了相关版权问题的特殊性,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理、开展版权实践、研发版权技术等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5.
与图书版权贸易相比,电视节目版权贸易捉襟见肘,这阻碍了一个合理、完善的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进而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与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本文从节目版骀权交易现状切入,讨论版权交易之于宏观经济发展、中观层面传媒价值链建构的意义,尝试提出以交易节展这一微观层面作为版权交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版权贸易的表象可能仅仅是交易作品部分权利的转让,其实质却是贸易双方在以交易作品为代表的文化趋同上持有的一致.上海文艺出版社作为国内一家有着五十多年优秀传统的文艺学术出版大社,版权输出与引进一直是社内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蔡晓东 《编辑之友》2012,(3):111-113,115
数字千年版权法把知识产权当做私有财产,其中规定的接触控制技术不仅有碍于消费者欣赏作品,而且给他人利用已出版的版权材料创造新作带来不便.版权保护措施反规避条款,特别是其禁止规避技术交易的规定,减少了传统版权法所允许的他人使用版权作品的机会,禁止规避技术交易的条款应仅规制行为人向第三方买卖技术措施的行为.相关的侵权诉讼只能针对那些通过规避版权保护技术,真正危害了版权利益或者非法进行相关技术交易的行为人.另外,区分版权接触控制技术和版权权利保护措施有利于作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迁  文棋 《编辑之友》2021,(5):98-105
媒体融合在版权语境下的内涵是媒体的数字化及平台化演化趋势,它对应着角色界限及时空界限消融的传播生态.媒体融合中的作品创作、传播及再利用相关版权困境愈发凸显,主要包括:新型作品认定问题、创作中的合理使用认定问题及版权归属问题;新型传播行为定性问题、新型传播方式改变利益格局引发的体育赛事及电子游戏直播等版权争议;作品再利用涉及的侵权判定、特定权利限制制度构建及聚合平台义务与责任问题.在梳理及总结这些版权困境基础上,可得出制度革新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胡懿 《出版广角》2014,(14):22-24
正从事版权贸易工作与一般意义的营销工作不同,既需要懂出版,又需要懂法律,既要有纯熟的外语能力,也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此外,还要熟悉市场,并且具备敏锐的眼光。因此,从事版权贸易的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从事图书版权贸易工作多年,深切感受到版权贸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确定引进或输出版权的选题,到筛选合适的作品,再到与国外出版商联系、洽谈版权贸易,直至最后签订和执行版权合同,版贸工作不仅是从业者  相似文献   

10.
常馨予 《出版广角》2015,(6):100-101
本文将数字版权作为研究对象,以版权交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数字版权交易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完善数字出版法律制度方面,对数字版权交易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数字版权转让制度进行详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外版权贸易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外版权贸易的一般概念所谓版权贸易,即出版物的版权拥有者,通过某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向购买版权的一方实施有价转让的贸易行为。从地域界限划分,版权贸易可分为国内版权贸易和国际版权贸易。我们通常将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版权转让行为,称之为国内版权贸易;而将我国同其他主权国家之间所进行的版权贸易,称之为国际版权贸易。但由于我国目前尚存在着台湾、香港、澳门这样的特殊地区问题,因此,还存在着海峡两岸三地之间的版权贸易问题,通常称之为海外版权贸易。在我国版权贸易的实践中,我们往往将国际版权贸易与海外版权贸易,统称之为对外…  相似文献   

12.
权贸易,是中国书业走出去的最主要方式.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出版界开始尝试与国际出版界包括版权贸易在内的多种合作方式.1990年9月和199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与实施,为版权贸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版权贸易逆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版权贸易指作品版权中全部或部分经济权利,通过版权许可(copyright license)或版权转让(copyright transfer)的方式,以获取相应经济收入的贸易行为,也称为版权交易(copyright exchange)。它属于许可证贸易范畴,是无形财产权贸易。自中国1992年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  相似文献   

14.
版权贸易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版权贸易在交易链条和交易效率等方面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新环境,数字经济则从交易对象、交易场景、交易模式和产业链等方面为版权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立足数字经济背景,探索我国版权贸易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从交易方式、消费模式、交易场景、交易范围等方面作出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英美国家版权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对出版物附属版权的开发,而作为附属权利之一的商品权因能给出版社和作者带来巨大的声誉和经济收益,更是成为出版社版权交易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商品权的法律属性为基础,结合英美国家商品权的历史沿革和成功案例的分析,论述英美出版社的商品权交易,并对我国商品权的法律保护以及出版社对其开发、利用的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出版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电子书版权产业也面临一个新的契机.一方面,电子书内容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增长,海量的版权资源积累巩固了数字版权产业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全媒体融合及信息交换的深入进一步激活了版权交易的需要,版权价值最大化挖掘成为了可能.面对版权产业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学者除了从法律和技术的角度思考电子书版权运营外,对电子书版权经济价值的评估也进行了探索.对于电子书版权这一巨大的宝藏,能否对其价值进行正确评估,事关版权交易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也将对电子书产业和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版权贸易的表象可能仅仅是交易作品部分权利的转让,其实质却是贸易双方在以交易作品为代表的文化趋同上持有的一致。上海文艺出版社作为国内一家有着五十多年优秀传统的文艺学术出  相似文献   

18.
版权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之下,版权产业转型需要版权制度的支撑.为促进版权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必须确立思想表达二分法、孤儿作品制度,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公有领域制度;为促进版权产品交易,必须完善版权登记制度,确立版权价值评估制度与版权保险制度;为加强对产权产品的保护,必须完善作品自身保护的相关制度与打击盗版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北京地区版权贸易的发展,总结交流版权贸易的经验,北京市版权局自2003年开始,在进行版权贸易的出版单位中,开展年度北京地区版权贸易“十佳单位”、“十佳版权经理人”及“金牌版权经理”的评选活动。2004年5月份,“十佳单位”、“十佳版权经理人”及“金牌版权经理”的评选活动揭晓,其中,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地区版权贸易“十佳出版单位”称号,九州出版社的孙红梅、中信出版社的李英洪连续两年获得“十佳版权经理人”。在金秋九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隆重召开之际,如何与外国人谈版权,谈判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细节,想必都是业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们特请这些优秀的版权人讲述他们在版贸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无论是他们败走麦城,还是谈判桌上意气风发,其所感所受,想必对业内人士都会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版代"差距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江波 《出版参考》2006,(21):32-33
国外版代的发展历程 <出版参考>:请您先介绍一下国外代理公司的起源和作用. 黄家坤:版权代理的出现始于19世纪末工业革命时期.那时,作者的地位不断提高,但由于他们缺少书稿贸易知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版权,更不愿放下文人的清高与出版社讨价还价,因此迫切需要中间人的帮助摆脱这一尴尬局面.于是,他们就委托自己的亲戚或朋友出面替自己同出版社谈判以获得较高的稿酬,最早的版权代理人就这样诞生了.之后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了专业化的版权代理公司.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一般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还需了解出版流程和必要的版权法律知识,他们在出版社和作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