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是近年来信息文化传播中的活跃要素,它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渗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新媒体语境下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新趋势和新策略,是现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的重中之重。由周小华等著的《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一书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形式、渠道和效果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分析与总结,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功能、价值与应用方案,反映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金虹谷 《大观周刊》2012,(24):19-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再生产过程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统一,不仅包括“思想力求成为现实”的向度,更包括“现实力求趋向思想”的向度。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巨大变革,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芝兰 《新闻战线》2015,(5):213-21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是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近几年,新媒体技术成熟,社会迈入了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产物的媒介产品,以独特的手段与信息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推广与发展的基础,通过大众化,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念转变为实践指导,并  相似文献   

4.
正典型人物报道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之有效载体,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这一著名论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繁荣与发展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传播的进程中,作为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仍然散发着不可阻挡的魅力与活力。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典型人物报道是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需求,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王勇 《现代视听》2013,(1):19-2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垄断的媒体环境进入到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营造的新媒体环境。在新媒体环境里,有关社会公共事务信息的大众传播和人们意见的公开表达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它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渠道便捷化和传播内容海量化的鲜明特征,并进而导致舆论的生成前所未有的活跃、舆论构成前所未有的复杂和舆论监督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等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邓昕 《报刊之友》2014,(4):108-110
20世纪60年代,格伯纳等学者通过对电视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涵化理论”,揭示出大众传播在建构社会现实、影响价值观、形成受众的社会共识方面的教化作用。如今,由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所营造的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部分传统传播理论遭受挑战。本文旨在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涵化理论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并尝试结论:涵化理论的适应性确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了挑战,但却并未全然失去其原有的理论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以手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特性使媒体环境更趋复杂化。本文在对新媒体及其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透视新媒体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广告传播模式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新媒体、新媒体环境及其带来的新的广告传播模式,为新形势下的广告传播提供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8.
以手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特性使媒体环境更趋复杂化。本文在对新媒体及其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透视新媒体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广告传播模式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新媒体、新媒体环境及其带来的新的广告传播模式,为新形势下的广告传播提供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目标定位存在模糊性、传播环境具有复杂性、传播过程缺乏可控性等问题,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准传播提供了策略:明确交互对象定位,构建信息反馈机制;转变环境利用思维,增进网络优势发挥;规范控制传播过程,完善信息管理机制;构建专业人才队伍,巩固传播人力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通俗化、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伴随着多媒体、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煤体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新媒体的支持.利用新媒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左琳 《新闻世界》2011,(4):73-74
本文从央视网络春晚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案例,总结大众传播中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性,并提出新媒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在三网融合中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深化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信息资源,借鉴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力,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拓宽传播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叉大众化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就不会有马克思主叉的大众化.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者路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中国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已经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这里主要以中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陈望道、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冯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的学者路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者路径的特点和作用,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事业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叉,是十分宝贵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电视媒体概念的阐述及相互关系,从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几方面论述了新数字媒体环境下,新数字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介的融合。首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从结构化到面向对象的转变;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变。其次,从电视节目形态的板块化、实时性、互动性、非专业化四个特征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张宇 《新闻前哨》2015,(1):74-75
分众传媒作为中国知名的视听新媒体企业,紧抓"分众"概念,开创了传媒行业新蓝海,发展迅猛。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无处不在的分众广告形成市场饱和,移动智能终端占据了分众传媒所依赖的"无聊时间",受众注意力转移,分众传播发展面临挑战,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的演变现状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媒体.新媒体技术促进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显示出跨媒体的整合潜力.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拓展了传播内容与传播的途径,带来新的传播状态、新的传媒业态,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大众化,同时也改变着整个传媒生态,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7.
业务研究     
本期《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征文》栏目刊登的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钱耀敏撰写的文章,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阐述。文章指出,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媒体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媒体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文章从七个方面对创新传播路径作了分析阐述,这是对我们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经验总结,对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守正创新性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展开,以此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科学依据。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对传统媒体继承的基础上逐渐呈现新的特性:传播渠道多样、虚拟与现实结合、言论自由与开放等,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之间、新媒体格局与舆论导向之间、人民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双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面临的现实困境。唯有创新传播模式、改进传播理念、增强传播效果、优化传播内容,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张力,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音乐传播成为音乐在现代化大众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技术开辟了广阔的传播领域,丰富了音乐传播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新生活追溯人类音乐传播的历史,经历了  相似文献   

20.
李蕴峰 《今传媒》2015,(3):126-127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手机、微博等一系列的新兴媒体应运而生。语言传播作为大众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语言传播提出了诸多课题,语言传播现状的改变也对节目主持人的基本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规范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