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预备立宪公会与1910年国会请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为推动清廷真正在中国实行立宪政治,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宪政国家,立宪派人士联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中,预备立宪公会担当了发起人的角色,并利用它在各地的影响力,竭力动员各方力量参加这场政治运动。张謇、汤寿潜、郑孝胥等公会核心人物,无论台前幕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的声望和谘议局的合法地位,策划组成国会请愿代表团;鼓动资政院通过速开国会议案;借助与锡良、瑞徵等地方督抚良好的私人关系,策动他们联合电奏清廷速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迫使清政府缩短国会召开年限。  相似文献   

2.
1908年6月16日,江苏寓沪士绅在新开酱园胡同法政讲习所召开会议,研究国会问题。随后,与会者一致通过了请愿书稿,掀起了全国立宪请愿运动高潮。在此前后,河南、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之际,各省咨议局应运而生。河南咨议局在抚署官员的筹办和各地绅民的配合下,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1909年到1911年短短两年中,经过前期的设立筹办处,选举咨议局议员,到正式开会,讨论各方议案。中间又发起了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最后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散。作为近代河南的民主尝试,这一小步的作用不能小看。  相似文献   

4.
从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到1926年奉系进入北京,李大钊领导国共两党北方组织联合北京自由知识界、国会进步议员发动了一系列游行、请愿活动,呼吁废止袁世凯时期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等打压舆论、侵犯人权的恶法,并最终在国民军进入北京后取得了胜利。这是李大钊与中共党组织领导法制改革的成功尝试,也是中国法律进步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在中国爆发的立宪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民主化运动,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试图以和平的手段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机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清末留日学生直接推动着中国立宪运动的进行。运动中,他们积极推动全国的立宪人士由分散走向联合,促成全国性立宪团体乃至政党的成立;以各种手段宣传立宪,进行宪政的启蒙;是推动全国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的进行。虽然他们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但是,此次运动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其历史作用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清末立宪运动的灵魂人物。他亲历了当时绅商及各阶层人民从热切期望通过立宪推动国家、社会进步和发展,到对清政府完全绝望,不得不改而赞成推翻帝制,拥护共和的历史过程。他在1910年国会请愿运动最高涨的一年里,屡次说到,清政府如不真正进行改革,不出两年必亡。他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准确的预言,是因为他切实感受到人民离心力几乎到了极度,民变层见叠出,清政府成了制造革命党的大工厂,日日为自己准备掘墓人。梁启超细心研究了社会经济、财政状况,认识到已陷入不可逆转的深刻危机之中。在如此情况下,清朝的王公贵族、大小官吏却腐败益甚,都只顾为儿孙后代聚敛财富,而不顾国家危亡。根据这些方面的深入观察与研究,梁启超才敢于预言清政府两年之内必亡,并终于成为事实。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最终垮台,固然是因为革命党的起义给它以严重打击,以及立宪派的活动从内部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同时也是清政府自己的愚顽和腐败有以致之。  相似文献   

7.
晚清预备立宪期间,立宪派以变革政体为核心进行全面社会改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上鼓吹立宪政治,发起请愿活动.以促进早日召开国会;经济上积极提倡兴办实、世;文化上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促进地方自治,提倡文明风尚。立宪派的政治目标虽没有实现,但促进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发动突然袭击.国民党反动派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丧权辱国,蒋介石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去哀求“国联”主持“公道”,实行卖国投降主义.九、十月间,北京、上海、南京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两次到南京政府请愿,要求改变不抵抗政策,出兵抗日.但蒋介石却要学生“忍辱含愤”,“安心读书”,极力扼杀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十二月,学生举行第三次请愿,蒋介石更变本加厉,发表反动电文,大造卖国舆论,对请愿学生实行残酷镇压.为了揭露“党国”的  相似文献   

9.
李修睦(1910年~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擅长图论、数学教育. 李修睦于1910年10月2日生于安徽省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他的父母只生他一个儿子,另有5个姐妹.当时农村人迷信,算命的说李修睦不应做体力劳动.他父亲不得已,在李修睦8岁时,将他送进本村  相似文献   

10.
秀芝 《文科爱好者》2004,(23):73-73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都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两名,50个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大约50万人选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届满全部改选。国会每两年一届。州长任期不一,有2年或4年的期限。由于国会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其中一次与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一起举行,另一次在两次总统选举之间举行,所以在两次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通常就称为“中期选举”。  相似文献   

11.
"以赛带训"是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各类技能大赛而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实训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建立"赛中学"、"学中赛"。这种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信访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属于缺乏消费弹性的刚性产品。信访的免费性激励当事人进行信访,但作为信访消费者的纠纷当事人,往往会沉溺于纠纷解决"沉没成本"的心理效应,而导致对于穷尽一切纠纷解决方式的信访兜底路径依赖,从而扩大了对信访公共产品的需求。作为信访产品提供者的国家,虽可以通过信访机制获得对代理人地方治理的绩效考评,改善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委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不过,这种改善的前提在于需要配套足够的上级信访受案容量,以免造成信访者为获得信访纠纷解决而产生的过频过度放大纠纷强度的逆向激励。但是,这种前提却存在着逻辑悖论,即为了满足信访的供应量而实现的放量信访纠纷解决公共产品供应,只会分流其他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并反过来加剧信访本身的拥堵,进而使得信访制度这一公共产品劣质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进京上访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也日趋激烈。引发大量进京上访的原因包括:政策因素、法律因素、政府部门因素、干部工作作风因素、群众心理因素等。为此提出破解环首都"上访潮"的措施:应该制定环首都区域信访工作特殊政策,规范上访程序;建立长效机制,常态解决信访问题,从根本上化解大量上访问题;理顺环首都省、市信访工作体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国语学者山田孝雄使用语言同化观分析受古汉语深度影响下的日语。其语言同化观与国体论、国语观组成一个整体,是在与欧化思想、尊崇汉学思想对抗的社会背景里,以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为基础构建出来的。其语言同化观只能将汉日语言接触研究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5.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诉讼回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司法官员在诉讼活动中客观公正执法,建立回避制度,赋予诉讼当事人申请回避权,是世界各国的普遍作法。我国诉讼法虽然也赋予了诉讼当事人申请回避权,但因为回避制度还没有引起立法和司法部门的充分重视,所以诉讼当事人的回避权还存在着泛原则化和空洞化的倾向。在观念上高度重视回避制度的重要意义,并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充实和完善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是我国诉讼活动走向程序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群众工作,因此要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信访当家事,对群众的利益诉求提起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有才能够做好信访工作,才能够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既是大学生权利之救济手段,也是高校自治之自律手段。从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的这一制度属性角度考察,该制度在申诉组织、申诉范围和申诉程序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为实现大学生权利与高校自治的双重保障,应当从建构更具独立性的申诉组织、确定更宽泛的申诉范围、设置更科学的申诉程序等方面完善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农村信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面对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为系统工程,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各个方面和不同层次。其中,信访和谐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访和谐大格局的构建中,农村信访占据着关键地位。因此,充分认识农村信访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对实现农村信访的和谐和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信访条例》,新信访制度的构建成为焦点。本文从信访制度的概念、新信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新《信访条例》五大亮点以及对新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构建的设想四个方面对我国新信访制度的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