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是构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君子人格是兼容多端、最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结构而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最近指出:“党员干部的人格形象很重要”,“要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同理,工会干部的人格形象也很重要。一、工会干部人格形象的现状早在五六十年代,工会干部在职工群众心目中形象较好,有威信、有感召力,职工有话对工会干部讲、有事找工会干部解决、有疑虑找工会干部指点迷津;工会干部是职工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主心骨。但曾几何时,这种良好的氛围不见了,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信任感、依赖度降低。有的职工说工会是“官办工会”,是;“行政的附属部门”;说工会干部“成了行政干部”,工人这个“家”不…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自然人格、社会人格、文化人格。在不同个体那里,构成人格的三个部分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对应性地呈现出不同的外在人格形象。就欧阳修而言,其自然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情痴”,其社会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太守”,其文化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则是“醉翁”。正是“情痴”“太守”“醉翁”三者的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4.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格,也是历代儒家推崇并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中的“仁”、“义”、“礼”、“信”、“学”等内容寓有深刻的人格教育内涵,研究“君子人格”对当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审美修养对于将要承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人格完善的重要一面。值得注意的是,审美修养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不断实践,在审美态度、审美能力以及正确塑造“美”的形象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小人”人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判定一个人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尺。以原型说和特征表说的研究方法探究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小人”人格依次为卖国求荣、不仁不义、祸国殃民、阴险狡诈、言行可憎、不讲信义六大结构。“小人”人格结构符合实际,富有时代特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摒弃“小人”言行,从而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理想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7.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准确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而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人格结构所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9.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一年级学生4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wr,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和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对照组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有“留守经历”男生比女生更为内向和孤僻;老一辈监护方式对学生影响最大,单亲监护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开始留守生活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最深远。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教师形象与人格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形象对高校“两课”的教学实效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突出教师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对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和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理想人格,是指各个时代塑造的,让人们学习、追求的最完美的人格模型,是人格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它特定的理想人格形象,反映该时代的文化主题和价值取向。所谓道德修养,是指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应达到的境界。我们利用儒家理想人格施之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首先要确立道德修养的理论前提即人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或人的道德品质上的善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和谐人格是个体组织好内部心理因素并且协调好外在关系的最佳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也是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追求。然而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冲突正从人格的“单面化”倾向、“知行分离”、心理健康隐患以及忽视外在关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高校德育要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倡导审美化德育、树立大学生“我与你”的世界观、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发挥其人格教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站在“理想人格”的角度研究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文章由此立论,首先基于“理想人格”辨析了当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而后在此基础上一一分析指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六大方面的内容及其实现目标,最后从“理想人格”的角度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多途径手段三个方面,点明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诗歌作为直接表述主体感受的艺术,其核心是对主体感受的形象表现。朦胧诗的主体人格形象表现为真挚个性、“自我”核心地位的确立;超越“自我”的情感抒发,以及对主体人格形象审美的趋向类型。  相似文献   

15.
陈聪诚 《江苏高教》2005,(5):150-151
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是指公共关系原理和原则在大学生头脑中逐渐渗透,成为每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代表着自身、学校甚至大学生形象,有意或无意地作出行为选择。公共关系作为大学生热衷的学科,许多内容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一致性。加强公关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公关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公关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健康人格是艺术专业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表现出片面追求“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等人格特征。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是艺术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推进大学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艺术实践活动等途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健康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身心、智力、道德、情感和谐发展的人和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公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塑造大学生的自身形象要强调内在形象即人格、人品的塑造、强调内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真诚 ,是人格的真缔 ,也是一个组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的重要原则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真诚 ,顾名思义是真实诚恳 ,是诚心实意为他人 ,为公众着想 ,并以此赢得公众的信任。真诚 ,是创造奇迹的源泉。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订房。“很抱歉” ,柜台里的人回答说 :“我们的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 ,往常碰到这种情况 ,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 ,可是这次很不凑巧 ,据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对540句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以“SCL-90”症状因子分≥2.5作为心理障碍的评定起点,把心理障碍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的人格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躯体化症状患者人格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心理障碍大学生在其他14个因素(除B和Q1)上与正常大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症状因子呈显著性相关的人格因素为C(稳定性)、H(敢为性)、O(忧虑性)、Q4(紧迫性)。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综合因素有四方面:1.情绪自控;2.情绪外射;3.人际技巧;4.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散文的主体人格形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作为直接抒写主体感受的艺术,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感受的形象表现。90年代的散文的主体人格形象主要表现为真诚及个性的回归、“自我”的核心地位、超越“自我”的本质意义以及对主体人格形象的审美趋向的求索  相似文献   

20.
在孔子眼里,理想的君子应当有仁、有知、有勇、有艺、有乐.其中,“仁、知、勇”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基本要素,而“艺与乐”则表现为外在的文采.孔子认为,内在的“质”与外现的“文”要比例协调,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要求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