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绿色图书?在200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向参会的出版社发出了“用再生纸、出绿色书”的倡议,国内首次完全采用再生纸印刷的图书正式对公众亮相,这本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儿童环保行为规范》所采用的每一页纸都是环保的。绿色事业是指环保事业。因此,有的绿色图书是指环境保护的图书,如《绿色经典文库》中的书都是在世界绿色环保运动史上起到过关键作用的经典著作;另外,由于绿色是健康的颜色,因此,人们也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图书称为绿色图书;还有,国内一些出版人士将正版的图书称为绿色图书;更有出版社对图书进行了新分类,即:买回来就看的图书,叫做绿色图书。而在美国,“绿色书”的内涵早已确立下来,并且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关注,美国的“绿色书”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越来越受欢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陆,提起摇滚,人们多会想起崔健,其人名气可谓大矣!但这位名人却很少在中国大陆主要传播媒介上出现,这是为什么?本文在解释这一奇特现象的过程中,介绍了摇滚乐在大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鲍红)一日与一个出版社的朋友逛书店,朋友十分郁闷:自己策划的本版书被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而他们出版社与文化公司合作策划的图书却摆放在很显眼的位置.这位朋友很是抑怨,心理很不平衡:为什么他们的书就能这么靓!?  相似文献   

4.
媒体启动自身“造星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传媒观察》2004,(9):34-36
越来越多的媒体人认识到,名记者、名编辑和名主持是构成媒体品牌的人格化符号,是媒体品牌最重要的形象代言人。比如,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尽管已经不在人世,但一提起她,人们就会想起她生前所服务的报纸——意大利《晚邮报》,而一提起《晚邮报》,人们也同样会想起法拉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开始不久,听到一位出版社负责人说:“出版社卖书号不合算。”究竟如何不合算,这位出版社的负责人没有说,但账想必是算过的。若干年来,尽管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部门严厉禁止买卖书号、买卖书号却一直是出版界的痼疾,有的出版社还出现不卖书号似就难以为继的征兆。 为什么有的出版社或者出版社的有关人员热衷于卖书号,卖书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里不妨为卖书号算  相似文献   

6.
伪书何以畅销?为什么会出现"伪书驱逐良书"的现象?通过对伪书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富有成效的营销策略是促使伪书走向"成功"的关键举措,而这也正是处于产业转型期的国内大部分出版社所欠缺的.或许,分析伪书"成功"的方法,对提升出版社的营销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下涉足音乐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已达300余家,但这块蛋糕由少数几家出版社所占有,其中人民音乐出社、上海音乐社、湖南文艺社稳居销售前三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于音乐图书出版有其一套不同于其他图书出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慷 《编辑之友》1997,(6):6-10
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有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几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见大的进展?从1985年就开始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10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9.
改革势如大潮,人心所向。编辑工作如何改革呢?不少出版社的编辑部门,试行了经济承包。就我周围的情况看,确实触动了一些久负重债的编辑部门,年余之内,经济上“转危为安”,令人刮目相看。辨析一下所出图书,却又令人索味。虽不乏传世之作,但档次稍低而转瞬即逝的图书却比重不小。骤然想起伍杰同志讲过的  相似文献   

10.
解释现实世界有很多方法,经济学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实世界里有穷人和富人,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有的人会穷,有的人会富呢?是不是富人创造的财富就多,穷人创造的财富就少呢?如果富人没有创造那么多的财富,他们是怎么变富的?穷人又是怎样变穷的呢?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没有电脑就上不了网,人们会相信;若说没有网络就不能出书,那就很难说会有人相信了。人们会说这种说法言过其实,耸人听闻。然而,一本刚出版的新书——《告诉我为什么》却应验了这句话。此书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从美国引进的一本科普图书,内容是一位科学博士回答儿童们提出的390多个有关科学的问题。问题中有的涉及动物,有的涉及人体,还有的与我们身边的宇宙有关。书中的语言稚气与睿智共存,生气勃勃,童趣盎然。这本书的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完全依赖于网络,可以说没有网络就不会有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的性质是事业?还是企业?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志从出版物是商品出发,认为出版社是企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及其他出版物,通过书店出售,是一种商品,这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了。但是,因为出版物是商品,就说出版社是企业,这个意见,值得商榷。有的同志从目前多数出版社实行企业管理(或企业化)出发,认为出版社是企业。然而,出版社的性质和经营管理方式是不是一回事,也值得探讨。要研究出版社的性质,就必须弄清确定出版社性质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我认为,确定出版社性质的根本因素不在于出版物是不是商品,也不在于出版社是否实行企业管理,而在于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图书的印制质量是印刷厂的事,与出版社关系不大。出版社的成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对图书印制工作不甚熟悉,加之忙于案头工作,因而几乎无暇顾及图书的印制质量。为了声明印装质量由承印厂负责,出版社往往在图书的主书名页或封底加上“本版图书若有印刷装订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之类的话。诚然,承印厂应该对印制质量负责,而出版社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吗?  相似文献   

14.
马莉 《视听纵横》2010,(2):99-100
打开电视,为什么看到某个主持人就想多停留会看一看节目,有的看到就立马调台?为什么会因一个主持人而追看某个节目,而又因为换了主持人就再也不想看那个节目了?为什么有些主持人说的东西挺有道理却让人不待见?为什么有的主持人很养眼,却很难留住大家的心?  相似文献   

15.
"人才"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在实际工作却又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大家知道,人才至关事业的兴衰,至关国家的发展.没有人才,事业就不可能兴旺,国家就不可能发展进步.对于出版社来说,人才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出版社生机勃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那么它必定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一个出版社困顿畏缩、违规违纪、经济困难,那么它必定是个人才匮乏或者不重视人才培养的地方.为什么有的出版社能聚集人才发展事业,而有的出版社却忽视人才培养只想走捷径呢?这与目前我国出版社的人才管理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没有人才决定事业兴衰的强烈意识,就不能在"人才"上做足文章,也就没有事业的发展.具体地说,在出版社人才管理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6.
9月6日《新民晚报》报道有出版界人士披露部分出版社和书商买榜造假。买榜何以风行?很简单,它是一条利益链,图书销售方乐得有人多买书,作为销售平台,也没有理由限制用户买书的数量,所以图书销售方对买榜  相似文献   

17.
从有关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审读通报和有关读者反映看,图书质量问题已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图书质量问题呢?这是近几年来某些出版社淡化或舍弃编辑主体意识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出版社是党的宣传机构,同时又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图书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同时又是商品。出版社一方面肩负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重任;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8.
合理确定图书印数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图书印数及出版社库存规模,恐怕是摆在每个出版社管理者面前的最捉摸不定的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出版社某个业务员发错一笔书导致货款无法收回受到行政的或经济的处罚,而某种图书因过量生产,造成大量积压则不闻不问。有的出版社一年利润不过100万元,库存码洋却达1OOO万元以上。造成库存过大的直接原因在于图书的过量生产,主要表现为品种的过量和印数的过量。另一原因就是某些图书的印数极不合理。 图书的生产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编辑加工费、排版、校对费、制版费、稿酬、管理费用等。可变成本包括印刷工本费、材料费等。一般而言,固定成本是平均摊入印数中的,印数越大,每本书摊入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因而出版社获利越大;印数越少,每册书摊入固定成本越高,出版社获利也就越少,甚至出现亏损。 印数过少导致出版社无利或亏损,印数过大导致库存积压,也会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与创意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版业有无影响? 大多数出版人认为有,但不大.为什么影响不大? 因为不少出版社还没有转为企业,大多数图书可算是生活必需品,读者钱再紧张,该买的书还是要买.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 回答是:图书总体销量会下降,回款账期会延长,外向型销售会减少,出版发行企业上市步伐会延缓.具体影响那些类别图书的销售?答案是对专业类和教育类图书销量影响不大,大众类图书会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1993年起,我国图书出版引用条码技术至今已有5个年头,推广条码无疑旨在使国内的图书出版发行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同世界出版发行体系接轨。然而仔细观看正规出版社的书籍,出现了有的有条码,有的却没有条码,有的出版社在同一时期出版的书籍中,有的书有条码,有的书却没有。如某出版社的《金嗓子唱名曲》和《好歌金曲伴你行》就如此。没有条码的现象,在一些大部头的精装书中更常见,近年出版的《现行建筑结构大全》、《医宗金鉴》、《古今医案大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与特种结构手册》等皆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