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1995年7月28日,浑河上游发生了1888年以来最大洪水.大伙房水库最大入库流量10700立方米每秒,浑河支流东洲河流域面积只有524平方公里,且发生了421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其频率超过千年一遇的标准;同时,辽河干、支流也发生历史上第3号大洪水,辽河干流铁岭以下各站洪峰流量均超过4000立方米每秒;太子河支流北沙河出现超标准洪水.歪头山雨量站24小时降雨量达394.1毫米,超过千年一遇标准.8月2日至8日,暴雨中心东移,使鸭绿江流域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丹东潮水站最大洪峰流量达到332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达8.25米.  相似文献   
2.
访美杂记硅谷成就和儿童游戏──科普的因与果王慷硅谷是举世闻名的,是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发源地,是高科技的象征。硅谷又是神秘的,令人想起60年代中国在大山沟里修建的大三线。其实,硅谷并没有大山,也没有大山沟,而是在美国西海岸边,旧金山市南的一大片地势平缓的...  相似文献   
3.
王慷林 《资源科学》1992,14(5):67-72
一、前言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的南部边陲,紧临老挝、缅甸,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除汉族外,已正式定名的少数民族有;傣族、哈尼(爱尼)族、瑶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攸乐)、佤族、回族、白族、壮族、苗族、布依族,以及一些尚未确定族称的有克摩(插满、科目)、克篾(科米)、空格、苦聪、补角、阿克等。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食品,在饮食习俗方面都有其鲜明特色。同时,由于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渗透,长期的生产活动交流、物质交换等,使  相似文献   
4.
驱动力与突破点———从教材看发行体制改革□王慷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流通决定生产,产品销售的实现水平制约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出版业也是如此,图书只有依托发行渠道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及经济价值。多年来,新华书店为中国出版产品的流通立下丰功伟绩,但是...  相似文献   
5.
试论“编校分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慷 《编辑之友》2000,(4):10-12
  相似文献   
6.
走向市场的困惑王慷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5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以推进?从1985年起就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  相似文献   
7.
七七事变后,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南洋各地华侨也不分阶级,不管是民间社团或者是教育机关,都竭尽所能唯恐落后,纷纷投入筹赈运动,赈济中国伤兵难民。由陈仁炳博士所率领的武汉合唱团(1939-1940)和王莹、赵洵所领导的新中国剧团(1940)也在新马各地巡回公演。中国画家徐悲鸿、翁占秋、施香沱、杨善琛、刘海粟等都先后于1939到1941年间在  相似文献   
8.
电脑照排出片带来的新问题王慷电脑照排的普及,以其速度快、占地少、没污染、校改容易、字体规格编排格式适应性极强而迅速超过铅字排版,从而大大缩短了排印周期,提高了印刷质量,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是,由于排版过程完全在计算机中进行,也出现了一些过去铅字排版时...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1897年,南洋才子丘菽园(187—1941)跟内渡定居蕉岭不久的台湾诗人及抗日志士丘逢甲(1864—1912),开始诗文论交,成为至好.时丘菽园不过廿四岁,丘逢甲卅四岁.越年,即1898年5月26日,邱菽园在新加坡开办了《天南新报》,自任总理(即社长)兼总主笔,立志以文字启迪民智,同时亦积极鼓吹维新救国.半个月之后,丘逢甲的诗文(以诗为主)就开始在《天南新报》邱菽园亲自主持的文艺栏里陆续出现.1900年初,丘逢甲与王恩翔奉惠潮嘉道沈洁斋之命,到南洋一带宣扬清廷保护华商政策.两人于3月18日抵新,在新马两地逗留了两个多月.丘逢甲与邱菽园的私谊,有了进一步的发殿.这时期,丘逢甲在《天南新报》所发表的诗文更多.一直到了1900年5月底丘逢甲离新后,这种现象,才告消失.因此,丘逢甲与《天南新报》的文字姻缘,前后维持两年.  相似文献   
10.
王慷 《编辑之友》1997,(6):6-10
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有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几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见大的进展?从1985年就开始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10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