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报纸的受众接触规模:各主要媒介的受众接触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电视、报纸、网络新闻、新闻类杂志和广播,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本次调查发现,各个媒介在全国城市居民中的受众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95.62%)、报纸  相似文献   

2.
保证报纸的出版时间是个大问题。山西日报在报社内部开展突击攻“关”竞赛运动中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夜班变白斑,赶前不赶后”;“困难留给自己,方便送与别人。”在这些口号推动下,全报社为保证出版时间开展了一条龙竞赛。谁是龙头整个出版过程,从编辑发稿到组长看稿、部主任看小样、总编辑看大样;从排字、制版、校对到印刷,龙身很长,究竟谁是龙头呢?过去总认为部主任是龙头,因为许多稿件经过他们手的时候往往要受到阻碍,通不过。但现在经过分析研究,大家发现龙头不是部主  相似文献   

3.
“图文并重”在新闻界是一个响亮的、有诱惑力的口号,愈来愈多的报纸在向往着、尝试着、实践着。 一“图文并重”是办报理念的创新 1、从“并茂”到“并重”是当代报纸的与时俱进。 我国的报纸经历了无图到有图的漫长阶段。即便到了有图的时代,版面上的图片最初也是很少、  相似文献   

4.
坚持为基层官兵服务,是我们军区军兵种报纸坚定不移的办报方针。眼下,军区报纸虽然版面都变“大”了,但“小”的本质没有变。“面向基层,以战士为主要对象”,是总政为军区军兵种报纸规定的办报方针,既体现了军队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报宗旨,也体现了加强部队基层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报纸宣传的主旋律与规模效益张进善报纸宣传要贯彻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基本要求,就必须牢牢把握住一个时期宣传的主旋津。而旋律的奏响,又需要一定规模“交响乐团”的通力协作,借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要有相当规模的布局和投入,才能产生报纸宣传的规模效益,即...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中国报界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报纸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面向市场”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并被付诸实施、这种转变.与经济界的市场营销理论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即从生产观念到市场观念、亦即以生产为中心到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轨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市场营销理论对报纸的经营运作实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卷首语不要用战略性口号去处理战术性问题。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提出了,新闻出版工作“从数量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向质量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这虽然是在实际运动中正在发生和逐步实现着的转移,但是,明确地将其概括出来,呼喊出来,成为新阶段的一种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辉 《青年记者》2003,(5):42-42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已成为报纸在现代条件下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口号。就报纸发展过程而言,从“有文无图”,到“重文轻图”,再到“图文并重”,就是对新闻摄影的再认识过程。当今形势下,强调报纸编辑对新闻摄影的再认识,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爽 《记者摇篮》2004,(1):27-27,55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主要是报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的问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  相似文献   

10.
翻开1959年的山西日报,最吸引读者的是“红勤巧竞赛运动”的报道:回顾1959年我们的工作,最发人深思的也是“红勤巧竞赛运动”的报道。这一报道像红线一佯贯穿着全年整个农村报道,从年初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它标志着我们报纸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和全省群众运动的关系,已开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报纸和运动紧紧地拧在一起,同命运共呼吸 1959年继续跃进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劳力不足。中共山西省委在年初就提出:“要使1959年一个工作日的效率等于1958年一个半甚至二个工作日的效率”。根据这一战斗口号,我们在一、二月份组织了大  相似文献   

11.
在80年代中期,人民日报编辑部曾经提出过一个办报口号,叫作“可读、可信、可亲”。这个口号提得不错,有利于密切报纸和读者的联系,且简明扼要,便于掌握。果然不胫而走,很快地在新闻界流传开来。到了90年代初,人民日报对这个口号又作了补充,于“三可”之外又加上了“一可”——“可用”,全称是“可读、可信、可亲、可用”,这一补,补得好,把办报的要求概括无遗,体现了办报的动机和目的的高度统一。作为一条办报的口号,至此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了。近来见到报刊上一些论及新闻工作的文章,引用的还是那条80年代的老口号,只提“三可”,不讲“四可”,我以为这样做未免有失周到。所以说“不周到”,因为报纸的可用性,绝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常言道“看效果下结论,古来如此。”报纸宣传的效果,不是看读者一时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一直在研究“报纸组版学”,为了便于大家接受,我试以数字为序,从“一”到“十”,编成“十条纲目”,或称“十字歌”,来概括报纸组版学的主要内容。 我的“报纸组版学十条纲目”是:一门学科,两个来源,三大流派,四种怪版,五大特色,六项素质,七条法则,八种规程,九个步  相似文献   

13.
从一张四开的地方小报到今天的“三报一网”集团化经营大格局,从三类报纸蜕变为省“双十佳”报纸,《驻马店日报》贯彻“新闻立报”的思想,定位准、品位高、实力强、模式新,以政治新闻的深、地方新闻的精、民生新闻的特在地市级党报中间勇立潮头,由一棵幼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界重提“让消息唱主角”的口号,抓住了搞好新闻工作的“牛鼻子”。这一原则应当长期遵循,并走出“喊一次好一段,糟下来再次提”的怪圈。消息主角地位的回归,必须实现从数量到质士的定位转移,求得经与质的和谐。这是消息专栏生存的必要。现在,不是报纸上的消息太少。打开报纸,从要闻版到经济版、政治文教版,一般情况下,各版消息的条数远远大于其它品种的新闻条数。但为什么从新闻界到普通受众,都有“消息成了报纸上的配角”这一感觉呢?关键在于报纸上会议消息太多,基层鲜活消息太少;一般消息太多,精彩消息太少;冗…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报纸行业的产业属性由此确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化生产力”的目标,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义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本尝试以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为依据,围绕如何提高管理效益,从报纸企业特征和产业属性的演变入手,考察我国日前报纸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行模式,研究主业流程再造的标准、原则、关键和实施等问题,并运用这些成果尝试提出省级党报业务流程模式概要构想。  相似文献   

16.
张帆 《出版科学》2012,20(5):76-78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报纸的发行渠道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报纸发行渠道的主体之变、形态之变和功能之变。  相似文献   

17.
做冷静的促进派,这是我们报纸在1959年组织更大跃进的战斗口号。怎样使这个战斗口号贯徹到实际行动中去呢?我们在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办报思想和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的文件后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编辑人员的思想上来个大跃进,用辩证法来武装我们的脑袋。一南县报“六结合”的措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什么是“六结合”呢?六结合就是“热冷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搶压结合”、“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结合”,“编通结合”。热冷结合,是指我们的报纸在宣传方法上,必须以冲天的革命干劲和科学分析的精神相结合。要大力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为农村类报纸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农村类报纸逐步尝试转型,主要分为从综合类报纸到专业报;培育媒体品牌价值;构建“涉农大平台”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媒体无所不在的时代,广播电视报纸林林总总铺天盖地,竞争激烈而残酷,新闻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真正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质量立台”、“质量立报”不得不从漂亮的口号进入切切实实的行动。而如何以质量立足?凭什么造就强势品牌?靠精品。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报纸的头版就是其“脸面”,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自从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和启发之后,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报纸的“脸”变了——头版已不再板着黑面孔,登载一些密密麻麻的长篇大论了,取而代之的是“图片 标题”式的图文导读。如今报界流行“三五”说法,即“要让读者三米之外注意到,五秒钟之内决定是否购买”。因此报纸头版的导读成为展示报纸精华的橱窗,导读也成为报纸走向“易读化”道路的体现。都市报、晚报以及消闲类报纸对导读的处理可说是极为细致、也极为有效,报纸头版一般都以大标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