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财经证券类新闻是当前媒介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最近几年各类电视财经栏目明显增加,各家都市类日报的财经版面扩版显著,出现了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专门的财经类日报。但各家媒介财经新闻之  相似文献   
2.
深圳报纸读者市场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一度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报业竞争市场.但随着前几年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的合并.深圳报业的市场竞争活力也开始淡化。虽然报纸众多.市场较大.但在有竞争力的综合性报纸中除了南方都市报外.都属于同一家报业集团。目前深圳报纸的读者市场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状况?本文通过“覆盖率”指标来进行考察.“覆盖率”就是指报纸在整体居民群体中、或者在某一特定群体中拥有的读者比例。覆盖率与发行量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有的报纸发行量大.但传阅率不高.读者人数也就不大.从而覆盖率不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
报纸公信力的定义和测量:指标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韦伯新学院词典》的注释,"令人可信的(to be credible)"被定义为:能够提供一些合乎逻辑的,使人信服的理由。然而,一些报社的编辑表达了另外的思考。他们认为,"公信力"这个概念应该增加一个额外的维度,即报纸在社区中保持和谐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按照传统的发行观念,报纸需要有较大的实际印数才代表报纸有较大的读者群,也才能产生影响力,美国ABC机构就是做这方面工作的.国内各家报社在向广告客户推荐时,发行量也是一个证明报纸影响力大小的最重要指标.而最近两年纸张频频涨价,很多报社为此叫苦不迭,视为影响报社发展的一个"拦路虎".  相似文献   
5.
张洪忠 《新闻界》2004,(1):36-38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正式出刊。这是中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具有合法地位的两家媒体集团跨地区经营管理的报纸,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大型日报。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一家中央级党报集团与一家最具有市场扩张性的省级党报集团的跨地域合作。  相似文献   
6.
"刻度"和"阀门":公信力对不同类型媒体受众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忠 《新闻记者》2005,(12):45-46
一、传媒公信力与市场占有置的不一致 按照通常的逻辑,传媒公信力对其受众市场占有率有直接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传媒公信力越高,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播渠道的内涵。从传播方式看,基于算法的智能推送在改变传播模式的同时也提出了规制问题;从渠道的呈现形态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下智能语音应用让人的"口"的功能也得到体现,人工智能开始扮演"人"的传播者身份;从渠道形态拓展看,虽然VR技术还处于创新扩散早期的创新者使用时期,但一方面让沉浸式新闻有了渠道基础,另外一方面基于VR的社交4.0时代是社交媒体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互联网+比喻为建高速公路,那么媒体即汽乍公司,我们需要修的是跑在公路上的汽车,今天我们已经迎来全面人丁智能+的时代,对传媒业而言,现存处于什么状态?目前整个传媒业对人工智能+处于一种恐慌的心态,比如写稿机器人出现记者是不是就要失业了;人工智能带给新闻业新的速度和体验,却无法带来真相与解释:实际上,人丁智能已经足够聪明地威胁我们而不需要意识等等这些非常多的观点在传媒业弥漫,带来的是对人工智能的恐慌。  相似文献   
9.
获取报纸方式的变化其实就是探讨报纸发行的变化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掌握我国报纸读者阅读行为的一些基本走向,也为报纸的发展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是一个复杂的媒介系统,其中社交机器人、媒体、公众等传播主体混合交融形成了最终的社交媒体议程。本研究基于新冠疫情早期Twitter数据,综合运用图形观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交机器人、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和时间滞后。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和媒体都对公众议程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贡献度逐渐上升,而社交机器人的贡献度则呈现波动和整体下降趋势。其次,社交机器人引起公众响应的最佳时间滞后为1小时,影响持续时间是9小时;媒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设置公众议程,最佳时间滞后为12小时,影响持续时间也更长,为24小时。最后,针对不同性质次级议题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主要是在“具体的议题”引起其他议程响应,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均较短,而媒体主要是在“抽象的议题”产生议程设置,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