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学校作为连接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单位,其道德教育职能是把社会规则内化为个体品德。社会规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仰、伦理和法律;学校道德教育亦相对应地有三个层次,即信仰教育、伦理教育和法律教育。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信仰教育迷失、伦理教育滞后和法律教育冷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指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受教育者接受这种教育的威望和力量.从道德的信仰化倾向、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矛盾以及道德学习的心理规律等方面分析,理性的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是必要的.现代社会的权威认同方式以及人们对道德权威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现实因素.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权威要从道德教育主体权威、知识权威和环境权威等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传统学校道德教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如何正视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现象,剖析其问题所在是当前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我国学校通德教育低效的问题出发,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从学生主体性、知识观和方法论三个层次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提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仰的缺失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仅从学校道德教育缺失对意义的追寻、忽视对生命的关怀、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三个方面分析信仰迷失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以期启发更多的学者思考信仰缺失给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玉 《教学研究》2006,(2):103-106
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传统学校道德教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如何正视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现象,剖析其问题所在是当前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我国学校通德教育低效的问题出发,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从学生主体性、知识观和方法论三个层次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提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可以从校园道德教育、消费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四个方面来加强,从而使高等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梅萍 《教育科学》2008,24(2):77-81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法律主治的社会,但西方国家在寻求法治化道路的历程中,道德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繁荣。西方国家的公民道德认同是通过宗教倡导、法治融合、民主政治以及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启迪我们坚守道德的崇高信仰,强化主体理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法律主治的社会,但西方国家在寻求法治化道路的历程中,道德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繁荣。西方国家的全民道德认同是通过宗教倡导、法治融合、民主政治以及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即坚守道德的崇高信仰,强化主体理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法律主治的社会,但西方国家在寻求法治化道路的历程中,道德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繁荣。西方国家的全民道德认同是通过宗教倡导、法治融合、民主政治以及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即坚守道德的崇高信仰,强化主体理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主要表现在:学校模糊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实践中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混淆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11.
薛晓阳 《中国德育》2007,(12):21-26
道德教育始终包含两个层面的目标,即国家意志和生活伦理。国家意志使道德教育由于自身的伦理性和文化性而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发生特别的关联,为守护民族国家的道德信仰和丈化独立承担责任,通过文化认同传递和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理性和民族意识。道德教育是一个文化、历史的存在,必须置身于特定社会历史进程中。道德教育不能陷于个体伦理或生活世界的有限境界之中,不能远离社会历史命运,不能拒绝民族国家的政治责任和文化使命,否则将失去自身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伦理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伦理失序是社会转型期的现象之一,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功效,伦理秩序与道德教育是共生共谋的。道德教育失效有其自身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的原因,但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伦理失序则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困境,伦理失序直接瓦解了道德教育的根基,因为伦理失序破坏了道德教育的动力,破坏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摆脱道德教育的无力感,必须直面伦理失序的事实,在伦理失序的背景下,通过价值澄清教育、培育学生道德自我和涵养德性等措施和手段来应对伦理失序所带来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底线教育和超越性教育相分离的困境日益突出。对此,从道德教育的层次逻辑、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内部探究,并从社会转型以及学校教育误区的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分层教育、实现立体的多元化目标、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以及优化校园、家庭人际关系小环境几方面寻求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引入伦理利己主义是当下我国学校德育在面临重重困境下的无奈之举,但教育者对伦理利己主义的后果则估计不足。教育生活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扬弃伦理利己主义:第一,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文化自觉及其创造性转化,在整合伦理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培植抵御伦理利己主义的精神资源;第二,在教育生活中重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为学生认同伦理道德提供客观基础,消解伦理利己主义的作用前提;第三,回归道德教育的精神生态,充分把握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德育价值,推进学生道德成长中的知行合一,以超越伦理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原因,指出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依托大学生法制教育,从法律认知、观念和信仰三个层次实现法制教育对规则意识的教育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对规则的信仰,使学生在规则意识教育的熏陶下,形成对社会公序良俗、校规校纪的自觉认同与遵守,达到法制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17.
开展留学生道德教育,是来华留学生教育不可回避的任务,也是国际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本文拟从“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来华留学生道德教育工作实践,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对来华留学生德育具体方法内容进行探析,最终形成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四位一体的全员德育模式,将来华留学生道德教育贯穿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力求从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留学生开展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借此为高校来华留学生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析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主要表现在:学校模糊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实践中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混淆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19.
孙彩平 《中国德育》2007,2(3):95-95
社会伦理提供一个社会所认可的合理性价值体系,决定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及社会的运作模式,是社会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巨大社会变革(包括教育及道德教育变革)会导致社会伦理的转型。社会伦理转型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主体的转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伦理主体:虚幻的神、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与之相应,道德教育的伦理范式也经历了三种变化:记诵经典内容、灌输社会约定的内容和规范、反对灌输内容和规范。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正是这一转变,使中国学校道德教育不得不放弃灌输不可质疑的、外在既定道德观念的做法,转向尊重学生道德判断权利,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民利 《教育探索》2006,2(1):97-99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种种困境,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分析,学校道德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伦理基础规范的断裂,使学校道德教育失去了公共伦理环境支持;物质主义给道德教育带来了冲击,导致道德教育的失落;学校道德教育没有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要求,致使学校道德教育没有建构起相应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