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水的沸腾》是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热学部分中很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该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测定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在实验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以下几种现象:①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中出现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变小或破裂。②当水温到达沸点并发生沸腾时,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遇到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且安全性差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改进,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进一步学会突破和创新。比如,在学习浓硫酸稀释实验时,为了说明向浓硫酸中滴水的危险性,按教科书所设计的方案实验,沸腾现象不易被观察。原因是水滴沸腾飞溅起的液滴非常小,并且持续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压强”一章中的“大气压强”一节,有一个“水在低压和高气压下沸腾”的演示实验。对此实验,我经改进,使实验原理及实验效果更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温也沸腾     
徐杰 《阅读》2023,(22):10-11
<正>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是,水的沸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我们平常做饭时,只要加热至沸腾,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但如果是在高原或高山上,由于大气压强变低,水不到80℃就会沸腾,而饭还未煮熟。做下面的实验,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 (华东版 )第 56页第 4章汽化和液化一节中 ,要求学生按图 1所示的装置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和观察水的沸腾。粗看起来本实验似乎无技术性问题 ,几乎无失败因素 ,而结果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 ,得不到应有的结论。其失败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实验消耗时间太长 ,致使课堂冷场和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是温度升不上 ,继续加热 ,温度却维持在95℃~ 97℃ ,烧杯中的水已明显减少 ,温度仍不上升 ,而且也不出现大量的由小变大的气泡上升到液面破裂。图 1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温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热学实验受环境影响较大,原来初中教材中热学实验"水的沸腾"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数据易出错。为此,针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到"液体的沸腾跟压强有关"和"沸点随气压改变"实验中,使改进的实验装置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沸腾、蒸发及凝结实验,是中学生初次上化学课韵第一个演示实验,它通过水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创意且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但是由于传统实验采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用玻璃片冷凝水蒸气的方法,造成了加热速度慢,沸水易爆喷,冷凝效果差,致使该实验经历了几度增删。为了适应新课程对实验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也为了使该实验做得更加快速、生动、趣味和安全,研制了一种能够演示水沸腾、蒸发及凝结全过程的实验演示仪,并进行了工业化小试验,  相似文献   

8.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本教具利用大气压自行密闭形成负压空间,且取材方便。②负压空间以及负压空间的端口可以做得较大,便于向负压空间中放置和取出实验器材与物品。③由于负压空间的容量允许做得很大,所以该装置可以做多种实验。如自由落体实验、声音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的传播实验、吸气涨大气球实验、负压下水的沸腾实验、真空中生物生存实验等等,  相似文献   

9.
观察实验是传授自然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发展智力的先导,实验是培养能力的途径。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课,不仅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良好品质及操作实验的技能,而且要教给学生进行科学探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教好观察实验课,下面就《水的蒸发和沸腾》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水蒸气的凝结》增补实验佘时云(湖北潜江市熊口镇石阳小学433106)小学自然第一册中《水蒸气的凝结(二)》,有一个观察实验,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由什么变成的?“白气”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许多微小水点...  相似文献   

11.
1 原实验不足之处 :使用实验器材多 ,操作较为麻烦 ,而且比较费时 ,效果不理想。2 改进后实验器材 :饮料瓶 1个 ,热水 1杯。3 操作过程 :实验时 ,将热水倒入瓶内 ,盖好瓶盖 ,并在瓶盖上打一小孔 ,把瓶倒立 ,流出一部分水后 ,马上可看到水沸腾起来 ,可反复多做几次 ,现象十分明显 ,如图 1a所示。为了增加可信度 ,把瓶内热水倒出 ,倒入冷水 ,重做实验 ,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如图 1b所示。 图 1   4 实验原理 :流出一部分水后 ,瓶内压强减小 ,即小于外界大气压 (P瓶 =P0 -P水)。5 改进后的优点 :实验器材易取 ,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 ,…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一、气压降低对人体影响的模拟演示实验及其装置  一、装置(见图1)图1  二、实验人体在一个大气压左右的环境中,体温为36℃~37℃,新陈代谢正常,维系生命。气压降低对人体有何影响呢?现做模拟实验如下:将一盛37℃水的广口瓶和一盛37℃水瓶口套有小气球的广口瓶置于透明玻璃密闭器内。打开抽气开关K,转动抽气机摇把,随着玻璃密闭器内气体渐渐被抽出,气压渐渐减小,可以看到小气球越来越大;过一会儿,开口广口瓶内37℃的水沸腾起来。我们把37℃的水当作人的血液,小气球当作人的肉体,那么,当气压降低到一…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课本 (必修 )第二册学生实验中 ,《测定玻璃折射率》一实验较容易操作且简单 ,其中是用插大头针的方法来确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但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把大头针插得东倒西歪。由于用大头针来确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而致使学生们对光线的传播过程不能够理解 (为什么就是这几个大头针决定的 )。在学生做此实验时 ,我建议他们先用大头针做 ,然后再改用小型激光手电来做此实验 ,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上来了。原因是用小激光手电做此实验时 ,光线传播的所有过程均被显示得一清二楚 ,非常明了。小型激光手电市上有售 ,且价格比…  相似文献   

14.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15.
观察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能力。在初中生物38个学生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学生实验的73.7%,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过程中。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科学、有序的观察能力。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在观察时,观察者必须预先确定观察目的或任务,拟定计划,然后进行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使浓硫酸特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减少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逸散而污染教学环境,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浓硫酸与铜反应装置其实验操作如下:往具支试管1中注入5mL98%硫酸,在其内侧贴一润湿的品红试纸条7,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待管内浓硫酸6沸腾,慢慢插入上端带有大、小橡皮塞4,内装长铜丝3,且内壁贴润湿蓝石蕊试纸5的玻璃管2,当预热的铜丝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反应时(较为激烈,若采用铜片会更剧烈),立即塞紧橡皮塞,并把导气管插入盛加有3—5滴酚酞试液显红色的NaOH溶液8…  相似文献   

17.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节中,所选用的平面镜都是用平板玻璃来代替。平板玻璃取材简单、实验效果较好。但现在的实验室都是白色墙壁,学生做实验时,用的不是白色蜡烛就是红色蜡烛,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看得不是十分清楚。全部采用J2530平面镜实验器(镀膜玻璃)也不现实。根据平板玻璃反射较差,透射较好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在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学生分组实验时,经常出现危险,这主要是没有合理仪器的缘故。从现在所用的仪器看,用铝箔包好金属钠,用大头针在铝箔上扎眼,再用镊子夹住铝箔伸入水中,操作繁杂,反应缓慢,并造成两大不安全隐患。其一,在做实验过程中,钠容易从铝箔中跑出来,使正在聚精会神做实验的学生受到伤害。其二,在做完实验后,对铝箔中未完全反应的钠处理不当,遇上易燃易爆品容易发生灾害,后果难以估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实验不安全隐患,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圆锥摆运动是一种简单而典型的圆周运动,在高一圆周运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教版必修2中,就有《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演示实验,但该实验很难做成功,主要原因是如果利用教材中装置,通过用手带动钢球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手与球分离时,钢球很难做稳定的圆周运动,因而无法对向心力表达式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笔者在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回顾历年高考实验题,如2008年江苏生物第31题,考查的是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的实验第五小问: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什么?(浸泡和冲洗)。这个问题的得分率很低,而如果此实验真正做过的,回答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但没有做过此试验,仅靠课堂上讲实验的话,是肯定回答不出来的。通过这个例子引发我们要认真思考新课程视角下的生物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