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100     
明天期末考试,我该吃什么早餐呢?爸爸妈妈也在想同样的问题。“孩子他爸,明天女儿期末考试,该给她吃什么早餐?”妈妈的话声从房间传来。爸爸嗯了一声,半晌没说话。突然从爸爸嘴中蹦出“叉烧包”三个字。妈妈明连声说:“不行,不行,这怎么行呢?你希望女儿考试成绩像叉烧包呀!让她考试脑子突然不灵活是不是?”我听了,在房间里笑得前俯后仰,四脚朝天。妈妈听见我房间里有响动,就立刻过来问道:“女儿呀,明天期末考试,早上想吃什么呀?”我脱口说了一个“随便”让妈妈为难去。妈妈从我嘴里找不着答案,只好失望地走出房间,脸上仍是一副不甘心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六月份就是我冲刺的时刻,我真希望能考入重点中学。大人们都说:“现在升学考试比高考还难!小学生的负担更重了。”谁都想在“小升初”考试中胜出,我也不例外。为了能让我考上,爸爸妈妈竭尽全力,什么作文、奥数、英语……安排得一样也不漏。妈妈消息最灵通,只要有补习班,不管是什么内容,总要我去学习。爸爸只要听到报名两字,跑得可比兔子还快。为了听课,双休日也向我招手说再见了。星期六上午学校上课;下午辅导班学习写作;晚上还要上奥数课。星期日更别提了,上午、下午奔向数学教室;晚上走进学英语的大门。除了双…  相似文献   

3.
宕子 《教书育人》2009,(7):26-2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害,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4.
<正>一、好学生的考试焦虑"老师,解决考试焦虑症有什么好办法吗?"晓雯的妈妈在电话里有点急切地对我说,为了弄清情况,我在电话里安抚了她的情绪,让她具体说说孩子"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我了解到晓雯今年六年级,是个优秀的孩子,全  相似文献   

5.
“冬冬冬。”我的房门被敲得山响。接着,就听见妈妈在怒气冲冲地喊:“又在玩电脑了吧?天天不务正业,玩电脑有什么出息?快开门!”接着是一阵更响的敲门声。自从爸爸买来一台电脑,我开始学习电脑知识了,并很快把握住了这个21世纪的通行证。可是妈妈却坚持认为电脑是个既费眼,又费时的东西,与其打电脑,不如多做些习题。于是妈妈和我就为电脑发生了碰撞,而且时常进出火花。这不,妈妈又在为此大发雷霆了。没办法,我只得从电脑世界中走出来。一开门,妈妈就没完没了地给我上“思想政治课”。我不言语。妈妈见说不动我,只好气哼哼  相似文献   

6.
四滴眼泪     
昨天,我的数学只考了96分。回到家,我请妈妈在卷子上签字,妈妈把卷子仔细地看了一遍以后说不签。我问妈妈为什么不签字?妈妈说:“等我掉完四滴眼泪再签。”我说:“要是你一直不掉眼泪就一直不签吗?”她连连点头。我没办法只好先去做作业。 作业做完了,我问妈妈:“现在能签字了吗?”她  相似文献   

7.
“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这是一名美国教师为在美国就读的中国女孩斯蒂芬的大学推荐信中的一句话。斯蒂芬在国内读书时,是一个“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感到厌学”的女孩,可到美国仅仅三四个月,就顺利地渡过外语关,并在各学科获得全面进展,甚至有点出类拔萃。这巨大的变化令所有了解她过去的人感到吃惊,人们不得不问:斯蒂芬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一个老师的孩子在做作业,有道难题问她妈妈。她妈妈也不会。后来看见我就象获救似地说:“快问问这个老师。”好象只有从我这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我想小学习题有什么难,可是我接过一看,也道不出、说不清。怎样对孩子准确、完整地说出来呢?我只好承认:“我这个老师也不会了。”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罗牧言 《师道》2011,(5):29-30
“老师,这个假期我可累死了,整天都在学奥数,学得头昏脑胀的。”“老师,我妈妈让我参加奥数培训。我去不去呀?”新学期一开学,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起奥数的话题。当前,由于高一级学校要选拔学生,因此奥数成为家长和学生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热捧的奥数教学,在孩子心中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0.
五个妈妈     
妈妈生了个小宝宝,可是,没有奶水,宝宝饿得哇哇直哭。没办法,妈妈只好出门去为宝宝找奶喝。她碰到了牛妈妈,便向牛妈妈讨奶:“牛妈妈牛妈妈,你能让我的小宝宝喝点奶吗?”牛妈妈晃晃它巨大的奶袋子,摇着头说:“不行!我的奶是给我的牛宝宝喝的。”妈妈只好去找羊妈妈。“羊妈妈羊妈妈,你能让我的孩子喝点奶吗?”羊妈妈听了直摇头:“那怎么行,我的奶是给我的羊宝宝喝的!”妈妈又去找马妈妈:“马妈妈马妈妈,你能让我的宝宝喝点奶吗?”马妈妈甩甩它的蹄子,说:“不行不行。我的马宝宝饿得厉害哪,我怎么能把奶给你的小宝宝喝呢?”妈妈不想空着手回…  相似文献   

11.
巴拉克是个聪明灵俐的小猪,课余时间他常常鼓捣点小玩艺儿,什么写字用的三用笔啦、废钢笔帽粘成的“火炮”啦、仙人掌嫁接芦荟啦……这可惹得猪妈妈老大不乐意,常常唠叨他:“你鼓捣这些玩艺儿能在考试单上加分?能考上重点中学?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你就家蹲着吧!好让我养着你。”妈妈还不止这些话哩,说急了,什么话都往外扔,烦得小猪巴拉克只好塞上耳朵,来个不听。有一次,猪妈妈把巴拉克手里的小玩具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中考语文考试一结束,我便急不可耐地向学生打听作文题目。得知是以“心灵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时,我的脑子着实有点懵,同时也开始担心,这“心灵的脚步”,学生们能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13.
我最害怕妈妈拿出一叠白白的卡片,这时候她会把我叫到她身边:“来,跟妈妈识字,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妈妈教我认“南”字,我不知道什么叫“南”,妈妈也不说,她就是不停地让我跟她念。对了,夏天的时候,奶奶烧老南瓜给我吃,老南瓜的“南”字是不是这个“南”字?我想一定是的,因为“南”字跟南瓜很像很像,有根柄,还有大大的肚子,里面还有籽呢。“脑子在想什么东西?快,跟我念。”妈妈突然冲我吼了一声。我吓了一跳。赶紧跟着妈妈念“lai——”“nán ——”妈妈纠正我,“怎么这么不专心?没有比你再笨的人了!”  相似文献   

14.
烦恼     
一次数学考试下来,我考了满分,还有一些得意。这时,后面的一小群同学拥到我面前,其中一位先说道:“柳凯林,请客吧?”“请客?为什么?”我有点糊涂了。“别傻了!谁不知道你这次数学考了满分呀!”原来就是为了这个。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借口而已,看来好事要变成坏事了。“算了吧!考个满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何况又不只是我一个人考个满分。”我急忙辩道。并且下意识地摸摸我口袋里的那五元钱,这钱可是我这个星期的生活费。单枪匹马,寡不敌众。看来今天他们不敲我一笔,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中的好几位都请过客。大家都这样,我也只好“入乡随俗”…  相似文献   

15.
我的苦恼     
我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家里,我是爸爸的心肝,妈妈的宝贝,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他们疼我爱我,什么要求都满足我。本来,我应该高兴呀!可就有一样,他们不让我干活。我已经十二岁了,按理好多事都能干了,可家里的大人却不让我干。爸爸说,“你还小,别累坏了!”妈妈说:“你这个‘小不点’能干什么!还是去复习功课吧!”爷爷奶奶说:“别动!别动!家务活有大人干!”真是的,在他们眼里,我永远都是个“小不点”。没办法,我只好不干了。天天做完功课,就看小人书,玩皮球,像个小娃娃。看到邻居家的小孩什么活都会干,我心里真…  相似文献   

16.
考试不用怕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谈起了考试。我有点害怕考试,又有点希望可以考好,心里七上八下的。这时,妈妈告诉我,她和她的朋友也聊过考试。妈妈说:“我们觉得学习和考试就像在吃火锅。教材是鸳鸯锅,有不同的味道,大家都好接受;老师上课的时候是微辣,有点小刺激,但是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7.
对不起,妈妈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妈妈下班回家后一直愁眉不展。爸爸问:“怎么啦?”妈妈说:“今天我发现了一根白发。”听到妈妈的话,我连忙缩回自己的房间,再也不敢把手里那张试卷交给妈妈,原本想在妈妈面前撒撒娇,再低头认个错,以求得妈妈原谅的想法也飞得无影无踪了。这个学期,由于我贪玩,语文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的成绩都不好,奥数成绩也一塌糊涂。妈妈嘴上没说什么,但她心里一定很为我着急,每天晚上不是帮我复习语文,就是督促我温习数学。等我睡觉后,妈妈还要忙着洗衣、打扫卫生,每天晚上她都要忙到很晚才睡。清晨又要早早起床为我和爸爸忙早…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教育》2007,(6):15-15
“我孩子要学奥数吗?什么时候可以报名上个奥数班?”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夫子庙小学副校长范建国近来常常被刚入学没多久的一年级孩子家长问到这个问题。过去我省小学数学领域最知名的两项竞赛“华杯赛”和“小数报”都已经叫停两年多了,中考竞赛加分政策也从去年开始取消了,为何奥数热还迟迟不退烧?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奥数”,“奥数”是一种国际级别的数学竞赛。小学哪来的什么“奥数”啊?现在区、县级的竞赛也都称为“奥数”了,更不用说省、市级的了。过去是个别省市的中学搞“奥数”,现在几乎所有小学生的家长都知道“奥数”(但是可能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可以说,今天“小学奥数”已经越搞越大,远超过马季当年的“宇宙”牌香烟了。  相似文献   

20.
比尔和杰克是相识多年的一对老朋友,两人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周必定会去打一次高尔夫球。然而,时间长了,打的次数多了,两人都觉得缺少点什么。"比尔,你是否觉得我们老这样打高尔夫有点太过平淡了?"杰克率先说出了他的感受。"没错,我也感觉有些乏味了。你脑子好使、点子多,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改变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