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学校的学前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他们的身心有一定缺陷,性格内向、退缩、不合群,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弱,缺乏自信心。要想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广大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根据特殊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四方面就如何做好特殊学校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进行探究,旨在促进特殊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芸 《考试周刊》2015,(50):187-188
现如今的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会对儿童长大成人后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可见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来看,合群的学生普遍优于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这种恐惧交往,更倾向于独来独往的性格,会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在学生时代不合群,将来也很难与人合作,变得难以适应社会,解决学生不合群的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交往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和自我需求。在幼儿时期的开端教育中,接受良好的交往启蒙和积累,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交往意识观念,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并将受益终身。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睿智、合群,为人教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观、活泼、有集体意识及活动能力,而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培养幼儿较强的交往能力在所有的启蒙教育中至关重要,那么,面对幼儿教育中少数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强烈,集体活动中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不合群孤僻等诸多不良现象和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和能力呢?一、抓住身边小事,树立交往意识斯宾塞讲:儿童是父母行为的映照之镜。他(她)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感受首先从父母处得到经验并开始模仿,所以,一定程度上,做为  相似文献   

5.
学会合群     
有些同学每遇集体活动,就感到自己不合群,像一只“孤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不喜欢与人交往,影响了自己合群心理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性社会过程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已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代人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不良因素,从而造成孩子交往、合群能力差,大多孩子都不愿与人接触,自己的玩具、食物、用具等一律不让别人碰,班里的玩具、图书等都想全部据为己有,不愿和其他幼儿分享、合作。那么,应该如何使小班的幼儿学会和人交往呢?  相似文献   

7.
方竹玲 《家庭教育》2002,(10):33-33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山东省青岛市一家长来信:我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他常跟我说“在学校没意思”。经了解是在班里不合群,不爱讲话,比较孤独。请问怎么办? 答:你注意的这一问题很重要。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呢?  相似文献   

8.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特殊儿童由于环境、性格、家长教育等原因,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孤立,加上他们生活圈子相对狭窄,大多比较内向、自卑、急躁、胆小等,他们交往能力也弱,不容易合群,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他们害怕新鲜事物和新奇的对象包括陌生人。有句俗语说:一切从心开始。心,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条件。要让特殊幼儿主动与普通人交往,融入到这个社会中,首先要找到问题在哪?根据问题对症"下药"。逐步培养特殊儿童自信心理,让特殊儿童充分相信自己,要有耐心地引导他们,还要有爱心地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感受到别人的爱。  相似文献   

10.
丁丽娟 《考试周刊》2014,(5):189-189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互动的一个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不合群及自私自利等表现。因此,培养、提高早期幼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为今后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苗雪红 《学前教育》2004,(11):14-16
人类个体发育有着漫长的不成熟期,通常称之为儿童期。在这一时期,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活动需要儿童之间自主交往结成了游戏群体,即自然游戏群体。作为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游戏活动实现了对儿童与儿童自然游戏群体的双向建构:既建构群体交往关系结构,整合多极主体的交往共同体,又建构参与游戏交往活动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独生子女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好独生子女中的“独”的问题 ,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活动规律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和谐健全的发展。首先 ,由于独生 ,在家里无法建立兄弟姐妹间的伙伴关系 ,他的个体活动较多 ,群体活动较少 ,容易形成孤僻、胆怯、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等不良心理特点。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儿童集体环境和友好交往的条件 ,使他们在彼此交往中达到儿童教育儿童 ,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目的。还可开展一些适合独生子女心理特点的游戏活动 ,以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 ,培养他们大方合群、性格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把握特殊需要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1—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特殊需要儿童同伴交往的国际研究热点包括以发展性障碍儿童为主体的多元同伴交往干预研究、特殊需要儿童会话交往能力缺陷的研究、个体友谊质量的研究和交往发起行为的研究。未来我国应推进信息技术和传统干预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依恋的亲子关系构建积极的同伴关系,发挥融合教育活动的桥梁作用,更好地促进特殊需要儿童与同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齐学芬 《山东教育》2005,(27):58-58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法,对混龄背景中儿童的异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异龄同伴交往主动性不存在差异;儿童更愿意与异龄同性同伴交往;大、小班儿童在选择年龄相差1岁或2岁的同伴交往上不存在差异;儿童使用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交往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性别差异;儿童异龄同伴交往行为性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儿童异龄同伴交往行为结果与交往时间存在年龄差异;异龄同伴交往行为次数反映了儿童异龄同伴交往的态度,要考察异龄同伴交往的质量,还需结合交往时间与交往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儿童早年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对于其正常的社会性发展是必要的;若剥夺交往则会使儿童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淡漠和敌意,对儿童情绪及整个身心的发展都不利.[1]对儿童交往的心理学研究,包括对儿童与生人交往的考察.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M·Ainsworth)就曾针对12~18个月的儿童,专门设计了一种"陌生人情境",用来观察儿童与母亲和陌生人相处的不同反应.可见,儿童与生人交往的现象早就进入心理学家的视野.然而,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化也不完善,加之现实社会的复杂多变,成人常常在不同的场合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如何走出幼儿与生人交往的误区?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交往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也是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网络交往已融入儿童的社会生活,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儿童网络交往的类型、特征及意义阐释,揭示网络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分析网络交往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儿童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郑秀枝 《陕西教育》2006,(3):11-11,13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暴力倾向等表现。他们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减弱。《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活动的乐趣,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活要求人们进行广泛的交往,互相合作与依存.然而,当今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环境等影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胆小、任性、自私、霸道、不合群,缺乏合作意识等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日记》2012,(10):32
案例回放:小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渐渐对周围的环境没了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大家都说他是个"不合群"的同学。专家支招:对于不合群的儿童,首先做的应该是查找原因,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不同的矫治重点。问题比较严重的儿童应建议寻求专家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