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中,环境是容易被广大教师忽视的要素,但它时刻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作用,环境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我们探讨体育教学环境问题的目的在于:其一是在学校教育的范畴内,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鲜明的特点,有必要对其进行归纳.其二是以往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环境如何作用于体育教学,却忽视了如何设计体育教学环境的问题,我们了解教学环境的目的恰恰是要更好地创设教学环境,进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的完成必须依赖一定的教学环境来完成,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高效的教学活动反过来促进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作用。创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困扰教学实际的疑难问题,大幅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明显地促进高校体育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方宇 《体育师友》2015,(2):75-76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系统地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组成、功能、及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振茹  袁文玉 《精武》2012,(9):44-44,46
通过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试蛄果得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状况如何与大学生的体质息息相关,锻炼离不开环境,通过对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天津市高校目前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不足、人文环境良好。为了丰富了体育教学环境研究领域,充舍地认识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环境,并努力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体育教学环境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从而促进天津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有效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使之与体育教学系统相匹配,充分地为体育教学服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天津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调查和分析,得出天津市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存在不足,社会心理环境良好,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教学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扫描,寻找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测量工具,编制指标量表,制定体育教学环境参考点,建立体育教学环境评价系统,使其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建立高职特色的职业实用性全育课程模式,观察、研究和改进常态体...  相似文献   

8.
浅谈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隐性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课程对学生影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将体育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重视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促进体育隐性课程建设,对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网络教学,它的出现对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网络教学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主张将网络教学的教学手段融合到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耿聪  张伟 《精武》2012,(26):42-42,44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实施,加强对体育课程环境的研究,成为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学校体育课程通课程环境的优化体系,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最大价值和基本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学校体育课程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了提高环境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健康促进"理论提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新理念。研究立足于学校体育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这一根本,学校体育内容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要以学校体育为主导。首先,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其次,学校体育教育要成为承载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再次,应倡导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的社会人文心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体育课教学事半功倍。人文教育、全纳教育、生命教育、个性教育、自由教育的视角,构建体育教学的社会人文心理环境,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建国以来我国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内容及特点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梳理,并将中外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认真地对过去体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以期有助于今后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智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8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对体育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相似文献   

16.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基础保障和必然要求。在以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前提的体育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研究是当前体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运用扎根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方式,对CCTV体育频道《我是体育教师》栏目中义务教育阶段26位卓越体育教师受访视频的转录稿进行三阶段编码,构建卓越体育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专业修养3个方面。通过分析他们的职业成长路径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卓越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形成机制为:教师原生形态是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基础,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发展认知是形成其核心素养的动力源泉,而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其核心素养形成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发展性体育教师评价理念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评价在学校教育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转变体育教师评价理念,构建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可以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特别是体育课程教学与建设起到导向和推进作用,使学校体育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和现实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研究、逻辑论证等方法,论述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与策略,旨在为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进行体育科研的能力,并且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防止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体育教师共同体的策略为:营造合作团结的教师文化;确立体育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愿景;尊重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教师共同体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同样推动着我国大学教育对体育教学不断的改革和更新。如何在改革体育机制中让学生学到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阶梯,本文就大学体育是如何分层教学,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优势与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analyse,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photographs, how bodies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 are represented in secondary Spanish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xtbooks. Only 10% of the photographs portray bodies with disabilities. Bodies with disabilities were fully engaged in adapted sports activities, while bodies without disabilities were engaged in a variety of physical activity domains. Our results showed a step back in the general construction of an environment that re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identity and reflects the new human rights-based approach to educ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education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ce, our research updates the dominant discourse about ability in the school setting. In conclusion,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could help to promote discussions about alternative discourses on body diversity in schools and particularly in 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