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包敦峰 《体育科研》2011,32(6):68-71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借助无线电测向机进行的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户外竞技体育项目。它具有自身特有的时空、技术、技能、能耗特点和对心智的特殊要求。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调查,揭示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训练,以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项体力、智力并重的健康智慧型体育项目,通过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展校园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智力,促进学生的心肺功能、速度、耐力素质及灵敏性和协调性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线电测向运动有着显著的体育性、科技性与趣味性等特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校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高校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定向越野运动和无线电测向运动技术的许多方面进行研究,指出除无线电技术和体能外,空间感知能力和识图、用图能力是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必备技能,同时提出通过定向越野识图、用图训练是提高无线电测向运动员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项体力与智力并重的休闲体育项目,高校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有助于推行素质教育并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全面阐释高校开展无线电测向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其发展的策略应立足SWOT短阵分析,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考虑,提出相应地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高校无线电测向选项课中运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线电测向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时生理和心理需要,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无线电测向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无线电测向运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线电测向运动,又叫“无线电猎狐”,是一项趣味横生的有益活动。   无线电测向到底是一项什么运动呢 ?它类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但它是用手中的测向机运用测向技术寻找自动发射电台 (也叫狐狸台,是裁判事先在比赛场地藏好的 )的运动,看谁找到的电台多,用的时间少,谁就取得胜利。   当今我国教育正在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深刻变革,教育部及中央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问题上,一再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各方面综合素质要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无线电测向优秀女运动员十六种个性因素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16PF量表对我国无线电测向优秀女运动员十六种个性因素的测定以及各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间的个性差异对比研究,得出了我国无线电测向优秀女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运动技术水平高低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等结果。为无线电测向女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省无线电测向运动现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06—08年江苏省无线电测向比赛进行调研,采用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得知江苏省的比赛属中等规模;竞赛水平一般;各地区开展不平衡,苏南好于苏北,城市好于农村;还未能走市场化道路。建议加强宣传,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发展高校无线电运动协会,从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真正育人意义出发,推动该项目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黎明 《体育学刊》2003,10(6):105-108
以体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把无线电测向运动纳入体育课程,剖析我国中小学无线电测向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此举为我军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本研究分析了体育专业院校向军队输送毕业生的情况,结合体育专业院校的师资、课程、场馆设施、生源特点等方面资源,查阅了"特种兵"选拔与培养的机制,论证了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优势。研究表明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系列中非常重要与可行,培养国防生人才的突破口为"特种兵"人才。体育院校培养国防生有利于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数量;提高特种兵的成材率和成才速度;解决高军事体能、高军事技能人才缺乏问题;联合培养有利于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争的性质在发生变化,军事体育训练中需要加入心理应激的训练。了解心理应激的特性和机制,提高官兵的心理应激能力,适应新形势战争的要求,提高我军应对现代战争损伤的能力。本文从心理学和生物应激理论角度入手,对现代战争中军事体育训练的心理应激与防御应对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体育院校军事课教学为目的,指出体育院校军事课教学目前存在军事技能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授课时间过于集中等问题,提出缩短队列训练时间、开设适当的军事选修课、多种手段、形式授课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的业余田径训练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运动成绩日渐提高,训练手段和方法多样化的今天,恢复始终是一个提高运动成绩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文章根据少年儿童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儿少田径训练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对负荷训练怎样在产生疲劳后进行积极恢复进行研究,从中找到适合儿童少年合理的恢复手段,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为竞技运动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阻力训练是军校体能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而训练至肌肉失败(TMF)作为抗阻力训练中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已经在健身领域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已经逐步应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中。TMF在军校这类对体能要求较高的机构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TMF在军校还未得到推广,大部分军校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抗阻力训练模式。本文从介绍抗阻力训练与TMF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TMF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在军校训练中引入TMF的可行训练项目。为了进一步研究TMF对于军校学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成绩相近的部分学员进行分组对照实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从而证明了TMF对于学员体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最后对本次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龙舟是一项源于本土深受学生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场地限制、经费不足、高水平教材缺乏、学训矛盾等问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培训师资、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场地设备措施可以促进高校龙舟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竞技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在同场对抗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的研究,揭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的补偿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对提高这一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作用,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对运动训练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port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It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the athleticism associated with a public school education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British war effort. Additionally it argues that athleticism had a negligible influence on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who comprised the bulk of the military forces. It also suggests that while army authorities eventually accepted that sport had a positive role to play and made it a compulsory ele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 it also existed as an escape from hostilities rather than just preparation for them.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文章对传统武术战术打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地运用阴阳战术法、虚实战术法、动静战术法、刚柔战术法、进退战术法、潜避战术法和乱环战术法等这些战术方法,对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角抵"经历了汉代的盛衰后,进入到隋、唐时期,仍然得到皇帝的喜好而盛行于世。不少在位天子和官宦、将帅,都是它的沉迷者。尽管"角抵"因"讲武"而设,盛唐时期仍是儒生心目中礼仪的一部分,可是由于朝廷目的导向的失误,这项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娱乐和礼仪倾向也就偏离了最初的本旨,甚至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