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代角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抵",其起源记载纷纭,有的追溯于西汉、秦、三代或三代之前;但是,以始创于战国,推广于秦、西汉的说法较为可信.汉武帝将"讲武"而设的"角抵"戏,演变成宫廷淫乐,到汉元帝时一度被罢废.东汉王朝建立后,"角抵"又得到了恢复,在宫廷内十分流行.自萧梁以后,"角抵"的规格和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宫廷仪卫队的一部靠分,并影响至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作为民间"百戏"之一,蔚然成风,这一阶段是"角抵"项目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助古籍,对“铸剑戟以为农器”的含义进行解读,包涵“偃武修文”、“垂仁于王道”、兆民富庶的治国方略;是士子去国还乡、忧国忧民的感慨。当然,与铁器相关的农业工具,备受农夫的喜爱,也可利用作为战争时期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说剑"一词,频见于中国古代经、史、子、集四部书中,文章以《礼记·乐记》中"虎贲之士说剑"这一掌故为主线,勾勒出"说"字所取意思的真实涵义,即是"解脱"的"脱",并非"论说"之"说"。由此看来,体育史学研究中",虎贲说剑可以理解为论剑,也就是研究和阐释剑理、剑法"的解释应该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肇始于唐,发展于宋,衰亡于清,期间虽多次更迭,却也延续了1200年之久。文章借助史籍资料的分析,在参考今人对武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武举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演变,以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古代的武举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传统南狮套路的内容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法、调查访问法、现场观察法和类比归纳法,对传统南狮套路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和整理,在繁杂的舞南狮套路中找出演练内容的共性与特点,对舞狮运动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对推动舞狮运动沿着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史籍对汉高祖刘邦"三尺斩蛇剑"进行考证,结论为:(1)剑的规格起源西周,分上、中、下三种制式",三尺"是上制,长度约合0.7米;重量为"九锊",即三斤十二两,折合为0.96公斤;剑身纹有大篆书体"赤霄"两字,还饰有七采珠、九华玉,剑刃如霜雪,剑匣上镶有五色琉璃;(2)"三尺斩蛇剑"存放在位于未央宫中的"武库",吕后曾将"武库"更名为"灵金藏";惠帝即位后改称"灵金内府";神爵元年(前61),中宗孝宣皇帝建"神祠"供奉;至晋元康五年(295)因武库起火而烧毁;(3)"佩剑"的风尚在汉朝重新开启,尽管"三尺斩蛇剑"的来源与结局充斥着"神"与"灵",但却是权力的道具,是武装建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学生体育效果评价方法,是以运动项目测验的成绩给学生评分,这种方法只是描述学生的个体水平及其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前后的变化,作为体育效果评价不够合理。将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变化程度的指标,纳人体育成绩评定内容,对学生的体育效果评价才能更准确。目标评价方法是基于此目的而提出的一种体育效果评价法。一、目标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目标评价的指标采用运动能力测定指标和目标等级指标。运动能力指标是运动项目按照考试评分标准所测定的成绩:目标等级指标是以考试评分标准为依  相似文献   
8.
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及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提示构建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训练工作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应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和PWC170值的比较分析,为散打运动员向相似的对抗类项目如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转型以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助史籍对"公孙大娘舞剑器"进行考述,结论:一、唐代"剑器"、"剑器浑脱"和"西河剑器",都属十八调四十大曲中的舞曲,有"中吕宫"和"黄钟宫"两调,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词、令。二、唐代舞"剑器"有独舞和队舞,独舞时"以袖为容,蹋足为节",徒手而舞 队舞则带"器仗",但与"剑"无关。三、将"舞剑器"与"舞剑"或"剑舞"混为一谈,多出现在晚唐之后的各种作品,常见于书论类。四、宋之后的"舞剑器"、"舞浑脱"已经变为持剑而舞。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追溯各个不同"说剑"掌故为主线,勾勒出"说"字所取意思的多样化。其中,即有"游说"、"评说"、"论说"之"说"等。大致以北宋后期为分界,之前较多间接借用典故作"游说",之后较多直接叙事作"论说"。而在各断代中,南宋是使用"说剑"以表达"论剑"词义频率最高的时期。由"剑"的"游说"到"剑"的"论说"这种字词涵义潜移默化的蜕变,显示着人们自春秋以来由社会变化而带来的深刻心理变化:在理想"秩序"日益不可能实现的中古时代,所崇尚的更是与"剑"关连的"武备"而非"文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