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红色文学担负向世界传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塑造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形象,为我国促进外交,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沙博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促进中西方国家文学层面的交流。胡庚申教授最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以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该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沙博理译介的茅盾作品《林家铺子》和《春蚕》,分析其红色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翻译学如何具体解决案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探究中国红色文学的翻译策略选择,以期为中国红色文学的英译及中国红色文学“走出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流派的繁荣时期 ,不同流派之间的更迭替代构成了散文发展的主要风景。对这些流派进行细致梳理 ,不仅是研究明清文学的重要课题 ,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的必要工作。虽然目前分别研究明清时期一些主要散文流派的著作不少 ,但是 ,总体研究和综合考察明清散文流派的专论却尚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说 ,武汉大学熊礼汇教授积多年研究之功而完成的《明清散文流派论》 ,无疑是具有开拓性的。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 ,熊礼汇先生此书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历史渊源来分析作家、作品 ,显示了一种阔大的历史视角和开放的学术胸…  相似文献   

3.
区域文化: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有地域性,这一事实似乎很早就受人注意。 《文心雕龙》称北方早出的《诗经》为“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的“训深稽古”之作;称南方后起的《楚辞》则为“瓖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并将此“奇文郁起”的原因归于“楚人之多才”,多少接触到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唐代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有意比较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风的殊异: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泳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他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参预文学风格的形成,这一看法对后世文论家影响甚大。到法国十九世纪文学史家丹纳,则在他的《英国文学史史》引言中,明确地把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认作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他们都把文学品种、风格的生成与地域条件挂起钩来,考察地域带给文学的影响,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种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与“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 ,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大一统”色彩 ,遮蔽了不同地理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徽州地域法律文化对解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标本价值。本文以记载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潘余两姓的一桩官司文书———《不平鸣稿》为中心 ,辑录了该稿所收文书 ,描述了两姓之间“六年三讼”的大体历程 ,详述了纠纷的缘起和最终解决之道及其双方所体现的诉讼意识 ,并认为 :在明末徽州民间纠纷的解决过程中 ,民间权威人物的影响已经远不如明初 ,乡民之间的互让互谅往往导致纠纷的最终解决 ,并据此对学界关于明清徽州人擅讼、健讼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题目是清楚的,只“文化”这两个字需加点解释和界定。《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五期所载冯天瑜先生的文章《中国文化:生态与特质》把文化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类,而介乎二者之间还有制度层面。技术体系包括所有生产方式与生产品总和。价值层面包括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等。冯先生所论不错。按此不妨说,人类心智活动的一切表现而凝聚起来的事物都可称文化。我们平常所说的哲学、科学、文学、音乐、美术、戏剧、雕塑、建筑、舞蹈、摄影、书法、教育、宗教、传媒等等都属于文化。  相似文献   

6.
作家阿娜尔古丽在《生态文化》上连载的《守林世家》被漓江出版社改名为《压寨夫人》,在全国各地上市了,看到这样的精华作品在市面上出现,由衷地高兴。《压寨夫人》主要讲述山寨里几个女子为守护山林保家卫国不断抗争的故事。债主高根生娶了许贞香做压寨夫人,后被日军抓走,汉奸周同逼迫妹妹飞絮委身以嫁,最后飞絮抱汉奸丈夫堕崖,但未死。高根生失踪后加入共产党,贞香从此带着一群山林女子固守家园。后丫鬟叶儿沦为妓女做了特务,开始了与特务之间的较量与斗争,并在最后死于国民党女特务手下。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是明清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小说。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但看问题全面,既要看到科举制度不好的一面,社会黑暗,考场昏聩,到处都有不公平的现象;但同时也要看到好的一面,科举制度让许多寒门子弟有机会改变自己甚至是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田文羽  徐梅 《文化学刊》2023,(9):113-116
《遥远的向日葵地》作为李娟“向内转”的一部力作,真实地录著着荒野自然与生活的本来面貌。她笔下的荒野自然与生存在荒野中的人共同构成了李娟的荒野世界,二者同为李娟荒野书写的主体且一同承载着“非虚构、归属、和谐”的精神意义,使得李娟的荒野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成为“中国化”荒野的书写典范。其荒野整体在传递李娟的生态观念的同时,也对荒野书写乃至中国生态文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视为最高价值,主要探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处模式。梭罗与阿来将自然的灵动之感和对自然的热爱流露于字里行间。《科德角》和《大地的阶梯》均为游记式生态文学,作者在记述真实的自然生态之外,还将自然万物灵巧逸动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比较不同创作背景下梭罗与阿来的生态文学,能够使人类提高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异民族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和互补。  相似文献   

10.
六朝文学的发展和“风骨”论的文化意蕴张少康“风骨”论是六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中所提出的一个十分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标准。它首先由刘勰提出,后来钟嵘又有所发展。《文心雕龙》中的风骨论是历来研究者所特别重视的,它也确实是刘勰文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相似文献   

11.
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文明是具有浓烈艺术感召力和文艺界与时俱进的大课题。我非常同意周局长讲的生态文化的观点,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文化当中理应包含生态文化这样一个内容,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艺术界的同志们肩负着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先进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大家要自觉地投入到弘扬生态文化的洪流中。从这个意义来讲,此次采风活动确实是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作家、艺术家“三深入”体验生活的一次绝好机会,大家将放下手头繁…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尧典》中就记载着尧、舜、大禹管理国家的事迹。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管理记录。距今已2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管理战略与战术问题的杰出著作。《韩非子·十过》中阐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的财务管理理念,《淮南子·主术训》中指出“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的用人理念。《贞观政要》用最精练的语言阐述了赏罚严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徽商兴起,这与商人妇给予徽商以莫大的支持不无关系,本文将着重列举商人妇在充当人母、人妻、人妾等部分社会角色时对徽商及整个徽州社会的作用,而发达后的徽商及整个徽州社会回报给她们的最高“荣誉”莫过于贞节牌坊,为了获得这份殊荣,商人妇只能更加束缚于封建纲常礼教。 一、母亲——教子 常言道:“女子虽弱,为母则强”,换句话说,在女子独处的时候,可能弱不禁风,然而在她为母的时候,可能发挥  相似文献   

14.
作为林业“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国家林业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和建设现代林业的客观要求提出来的,把“生态”引入文化领域,并向更多的社会文化领域渗透,渐进融入人们的决策思想和发展战略,以此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生态文艺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一枝独秀,必将成为建设现代林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文学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与价值观。在全球化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蒙古族文学作品《流浪的盘羊》为例,文中包含大量蒙古族文化负载词及其中文常用表达,该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通过分析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翻译,结合具体有效的翻译策略,考虑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传达文化的特殊信息,使原语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相同的阅读体验,以维护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进世界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高旭东教授的《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于 2 0 0 2年 1 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西比较文学必须纳入中西比较文化的宏观架构为起点 ,对 2 0世纪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新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新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文化根源、“文革”文学的中外文化渊源、“寻根文学”出现的文化动因、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激进文化思潮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握手言欢 ,以及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个性主题、启蒙主题、围城主题等 ,都进行了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重点探讨外来文学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并对李泽厚、亨廷顿等人一些流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歧路灯》是明清时期为数不多的教育小说,虽是教育小说,但书中有大量关于人情世态的描写,所以也可以将其归类为世情小说。它以"浪子回头"为主题,描述了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谭绍闻堕落败家后又幡然悔悟,最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这样的警世故事。其中,文化劝喻的丰富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正《生态文化》杂志创办于2000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文联主办,是我国林业系统唯一一本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记录、见证、参与生态中国建设,用生态文学等艺术形式倡导绿色理念,全方位呈现我国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大型双月刊。本刊拥有全国各级领导、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社会生态环保人士、生态文学爱好者、大专院校师生等读者群。为提高办刊质量,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内容,本刊2018年主要栏  相似文献   

19.
汉字作为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东亚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张哲俊教授在其著作《东亚比较文学导论》第一章中清晰地论述了汉字在韩国、日本零散传入及系统传入的历史等问题。《东亚比较文学导论》中《汉字与东亚文学》一章为东亚文学、文化中汉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对于东亚文学、东亚文化的研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石涛《画语录》的细读,指出石涛绘画美学的体系特色,是一个把宇宙本体论、艺术本体论、艺术个性论合一的体系,这个体系用了一种中国式的运思方式表现出来,它的一些主要概念,如“一画”等至今仍显出了巨大的魅力,这个体系把中国千年的绘画传统与明清时期突显个性的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