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全球兴起中文热 中文报刊销量增长目前,随着我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一个学习中文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据悉,现在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许多大学设立了中文系。在法国巴黎第三大学中文系学习的学生有1800多人。...  相似文献   

2.
Oracle、Sybase、Microsoft、IBM四家厂商的数据库产品的总和基本上代表了全球数据库软件市场的全部。但是,现在的数据库市场还远未达到“同质化”竞争,这就给CIO们出了个难题:到底应该去“珍惜”哪一个数据库产品呢?  相似文献   

3.
张志公先生曾向我介绍过他在“文革”前主编《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感受。他说:“办刊物要有个思想准备,开始是人办刊物,到后来会变成刊物‘办’人。”对张先生这句话,当时不太理解,编了几年《语文学习》,又编了几年《中文自修》现在才有所领悟。《语文学习》丛刊创刊时,语文刊物很少,刊物上能刊登一些语文知识性文章就已经很新鲜,很受欢迎;一两年后,教学逐步走上正规,读者已不满足一般知识性介绍,于是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练习资料等文章受到极大欢迎。现在,教材已经稳定,每篇课文如果还是那样分析来分析去,而且大多又  相似文献   

4.
校园爆笑     
佚名 《档案管理》2006,(3):85-85
1.A:你今天没课?B:嗯,主观没课!2.熄灯后,室友拿出应急灯学高数,灯光照亮了半个宿舍。正对着灯光的室友无法忍受,大喝道“:宿舍就你一个人的啊!”学习中的室友不服,大声回敬,两人遂吵了起来。不久,只听另一室友大喊“:宿舍是你们两个人的啊!”于是三人便吵了起来。终于,隔壁也按捺不住,怒吼道“:宿舍楼是你们三个人的啊!”顿时楼里吵成一团。一分钟后,只听学校广播台传来狂叫声:这学校是你们四个人的啊!”3.一次去食堂打包子,谁知划卡机出了点毛病,一下划下去25块3,卖包子的哥哥鼓捣了半天也加不回去,于是可怜兮兮地说“:没事,我记得你,以…  相似文献   

5.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6.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7.
姜钰 《出版参考》2015,(8):26-28
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是近年来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作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它对传统教育出版机构开展K12数字教育业务有何启示?本文围绕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一、翻转课堂:流程上的变革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教师提供微课、数字化互动媒体教材等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颠覆了“学生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写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学生课前观看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完成针对性练习,课堂上与同伴、教师互动交流”.简言之,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递阶段与知识内化阶段,变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重构了教学流程和教学时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一种“流程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  相似文献   

9.
偶然翻阅一张属于主流传媒的报纸,竟发现有篇题为《新闻传媒呼唤“新闻线人”》的文章,不禁生出许多疑问:何谓“新闻线人”?为何发出此种“呼唤”? 细读原文,方知这“新闻线人”原本是牵强附会而来的一种称谓。文章写道:“‘线人’一词,  相似文献   

10.
有位朋友看了这个标题后,摇摇头说:“太浅薄了吧?”我却觉得这是办报当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且请看事实: 有位同志花了好多业余时间,写了篇稿子寄给某报社。文章登出后四个月不见寄稿费来。托人问是否邮寄有误?亲手处理此稿的负责人却说:“什么稿子呀?查查看吧!”又过了半年,仍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11.
有位朋友看了这个标题后,摇摇头说:“太浅薄了吧?”我却觉得这是办报当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且请看事实:有位同志花了好多业余时间,写了篇稿子寄给某报社。文章登出后四个月不见寄稿费来。托人问是否邮寄有误?亲手处理此稿的负责人却说:“什么稿子呀?查查看吧!”又过了半年,仍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12.
“官们”是一些人的视觉中心,记者们也以惯常的角度看官、写官,因而文章也颇为相似,颇为难做,不乏“官样”文章。有没有别的角度?这里的两篇关于“官们”的新闻也许能给人一点启示。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四个亿,那么,你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是多少?” “投入……投入2……2000万元。” “投入一块钱,产出是多少?” “……”回答者语塞了。 “连基本的投入产出比都说不清,你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四个亿又是怎样得来的?” 这是《书记考书记》一文(见《人民日报》1994.10.19第一版)所告诉我们的发生在“官们”之间的一场考试。它要测验的不是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数学知识和反应能力,而是在测验应试者对他所管辖的那一方水土的关心和热诚。因为它的考官和考生都是一定区域内的当权者,考试格外引人注目,答案也颇有韵味。  相似文献   

13.
Mac Q A(二)     
问:用“磁盘设置”格式化了的硬盘如何恢复? 答:重新格式化的硬盘不要动,用其它盘启动,并腾出足够空间,使用Norton的DiskRecever恢复。问:我的G3/350装OS 8.6.1,9600/200装OS 7.6均出现相同的怪问题:在G3/350上一个仅有四个中文字的文件存盘后竟有97K,在9600/200上一个仅有三个英文字母的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抵御西方文化入侵、保卫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捍卫和提高中文在互联网的地位、拓展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满足全球用户对中文网络资源的需求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建立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的思路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两会"期间举办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长杨洁篪曾风趣地说:"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他们的母语."  相似文献   

16.
看到这个标题 ,也许一些“见多识广”的人、在美国生活过的人会说 :那是美国的杂志NationalGeo graphic呗 !但是 ,仅从《国家地理杂志》这个名称的中文意义来考虑 ,相信更多的中国人会当然地认为 :这应该是一本中国的、最高权威级的地理杂志。的确 ,美国的NationalGeographic办得很好 ,特别是其吸引全球注意力的金字塔探秘直播节目 ,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国家地理杂志》。但是 ,当我们的电视、报纸口口声声称其为“国家地理杂志”时 ,我们有没有思考过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了怎样的位置 ?一本杂志…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乐谱)》简称 ISBD(PM)中的载体形态项和附录 C:“推荐的特定资料标识表”。从编目工作的实际出发,针对中文乐谱的特点提出规范的“特定资料标识”描述中文乐谱的特点。依据 ISBD(PM)规则,解决中文乐谱著录载体形态项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四、文章是别人的好? 1988年台湾有项“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不买书”。另外一项调查则说:“有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不曾考虑到送书。”前者“百分之六十五不买书”,与学校教育制度有关,升学主义致使书店采取以补习参考书为主干的经营方式,正是多年的痼  相似文献   

19.
秦牧 《出版参考》2007,(3):9-10
各国人民学习其他国家的语文.自然有学习得相当纯熟.掌握了“个中三昧”的。但是。学得不三不四。“不成不淡”.外国人只能讲“英国式中文”、“日本式中文”……中国人只能讲“中国式英文”、“中国式俄文”、“中国式日文”的.自然也不少。这样。就常常闹出许多笑话。  相似文献   

20.
某报发表了一篇7名工人自觉组成学“毛著”小组乐在露天煤矿矸子山上献青春的报道,一些读者看后,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消息说:“一年来,这个小组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等文章”,这个“等”究竟包括多少文章?是个模糊概念。作者没有向读者展示新闻事实的全貌,人们怀疑是否搭“花架子”。因为大家知道,这几篇文章都不长,如果一年来在每周两小时的学习中,只学这么几篇文章,尽管消息说“此外,还学习了法律常识、线路技术等”,能否因此便称作学“毛著”小组?这是疑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