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大量设置使职,这些使职名称远法隋唐,近效宋明;其职能接近于晚唐与五代。使职职能的行使对民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巡阅使制度对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军阀政治得以运行的核心制度之一。它对民国前期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制度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逆向的反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国何似?删繁就简,用几个关键词或可尽其意。一日“多事之秋”,文争武斗,各路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二日“内忧外患”,外患最大莫过日寇入侵,内忧先是南北对峙,继而国共党争;三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张之洞话说晚清的,移说民国更确,1912年10月1013民国成立,宣告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诞生。然而民主共和的理念与制度,在那充满着“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几乎从来没有实质性地实施过,更不用说到1949年,民国从名到实都在大陆上消亡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反对独裁、追求民主的进程中产生的,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并且始终致力于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只有深入考察我们党党内民主的内涵及历史发展,深刻认识发展党内民主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命题,才能从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探索出一条以党内民主为示范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百年前,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孙中山、黄兴主持下,为实现“建立民国”纲领,制定了《革命方略》,规定了武装反清夺权、创建民国的总方针与政策、民国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财政制度与对外宣言。它既是成功创建民国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5.
公民民主满意度是政治支持的重要测量指标,对公民民主满意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二波的数据建立了公民民主满意度影响因素OLS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的政治信任水平、政治制度评价和腐败感知对民主满意度具有显著线性影响;受访者的经济评价和公共服务评价对民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转型期中国公民民主满意度取决于“政治评价”而非“绩效评价”.这就意味着党和政府在社会转型期应当以提高政治信任水平、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反腐败工作为重点,着力提升公民民主满意度,夯实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庄严宣告中外;“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一个新生的共和国在古老的东方诞生了,中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实现。共和伊始,中国资产阶级以极大的热情和历史使命投入了民主宪政的政治实践之中,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宪政活动。但是,热闹非凡的宪政浪潮突然又烟消云散,新的专制主义再度降临,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长江路,是古城南京的一条文化特色街区。明朝、清朝、民国相继在这里建都立府,明代的“词曲文化”、清代的“红楼文化”、民国的“建筑文化”和现代的人文艺术中心在这条不足2公里的街道上并存共生。如今,徜徉长江路,从东向西,将依次走过晚清、民国和现代三个时空,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传统为世人瞩目。创办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就座落在这条文化街上。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在不断经受列强侵略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型。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人们对西方的思想认识也在变化:先是从“器物”上的学习,然后是制度层面上的反思与效仿。具体而言,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与科技,维新人士则侧重于西方制度的理论介绍与设想。真正搬用西方政治制度的是孙中山,他以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理论为基础,举起三民主义旗帜,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主权在民是孙中山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民国建立后,他力图用这种思想巩固民主政治制度,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孙中山的民主政治思想有力地推进了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以来的奋斗历程中,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和发展,矢志不渝,奋勇前进,经历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回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展望未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家庭教育》2010,(9):34-35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第九条是:“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形成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一、家庭要民主,亲子要平等受封建家长制的影响,现代不少家庭仍是“父为子纲”,还习惯于“一言堂”,习惯于以“家长权威”处理家务。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权威尊严有余,民主平等不足,与《规范》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与核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从具体国情出发,走的是一条阶段性实践、渐进式变革的路径。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在民主体制与程序形式方面,虽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存在区别,但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与渐进性。中国民主政治的渐进路径,应始终围绕人民这一核心主体,根据制度建设及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来进行相应阶段的民主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国本土政治话语,而其国际传播话语是建构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的基础。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对中国日报网发布的106条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后发现:(1)报道重点突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中国性和实践性,在要素选择上呈现出“重实践轻概念,重理念轻叙事,重政治轻其他”的特点;(2)报道建构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用主义者、全民参与者和文明交流者形象;(3)报道信息来源和话语来源广泛,话语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有所保证,引语忠实展现话语原貌,保证了话语转述的客观性;(4)报道内容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污名化中国、美国“民主峰会”、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秩序、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章中指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复习中,部分学生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等同于“扩大公民政治权利”,从而导致错误。例如下题:【例题】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领导者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这一政治现象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妇女、外邦入、奴隶不能享有民主权利感到惋惜,对妇女在民主政治中不能享受民主政治权利感到不解,由此引发了“在城邦政治下,要享受民主权利,前提条件必须是具有公民资格,那么雅典城邦政治下妇女到底是不是公民”的质疑与讨论,下面笔者就此做一些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多元性民主”理论亦称“政治多元论”,是美国学者罗伯特·达尔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由于“政治多元化”主张直接源于“多元性民主”理论,而科学分析和评价这一理论,对于揭露“政治多元化”的实质,正确认识和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中国公民方便快捷地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肉络进行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化、政务电子化,缩小了“数字鸿沟”,提高了网络民主的广度和深度。但网络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网民进行政治参与带来自由和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分析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民主的含义“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1](92)。因此,杜威的民主概念首先具有一种政治含义,民主首先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一种管理政府的方法”[2](43),与专制或独裁相对立,这是民主最基本的含义。有政治含  相似文献   

19.
赋予五四运动以社会性别:女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队伍中,曾因男女有别的传统性别规范而使女学生缺席。是女学生的积极抗争和主动参与,才开启了男女学生一同做事和合室办公的新风尚。五四运动中,女学生以民国意识和民国责任为号召,以“女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运动中,体现了女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近代中国建设独立民族国家和发展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妇女不仅在场,而且是推动政治发展进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围绕中国政治秩序所展开的争论的分析,认为:独裁论者主张“专制建国”、“新式独裁”,实质上是把“独裁政府”与“强力政府”混为一谈;民主论者反对专制,追求民主,却不敢正视民主政治的某些缺陷;自由主义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争论只能限于学理的、法律的范围,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又使这种学理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功利性的层面而非合理性的层面;脱离了当时现实社会的学理争论,是自由主义者一次孤独的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