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晏几道《小山词》为其毕生文词荟萃与存集,其风格婉约清愁,感怀伤物,托情脱俗。小晏词作自成体系,卓然宗派。周紫芝自云:“予少时酷喜小晏词,”其代表作《小山词》收录了晏几道词作的传世之作,晏几道与北宋初期诸人“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语)。小山词作的风格素称清新宛转,惯用与借物托情与意象手法,所摹写物事与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具有蕴涵与衬托写照的笔法联系。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其词集以号命名。毛晋曰:“请名胜词集删相半,独小山词直逼花间,字字娉娉袅袅,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蘋云起红牙板唱和一过。”(《汲古阁本小山词跋》)沈家庄先生也指出:“小山词具有翩翩美少年的特有风姿。”(《论晏几道及其词》)从两者的高度赞赏中即可看到,小山词向来为人喜爱,具有迷人的艺术魁力。而小山词为什么如此迷人呢?如果在两者直观描述的基础上继续深究,就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山词情真、情美。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小山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世论者对他的词作出了高度的评价。陈振孙:“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①周济:“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②冯煦:“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③宋人王灼曰:“叔原词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将不可学。”④吴梅也说:“余谓艳词,自以小山为最,以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也。”⑤孟子:“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前期“太平宰相”晏殊的暮子,人称“小晏”。他自幼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5.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小山词》名传千古,大放异彩。其词多写人生的离合悲欢,抒相思离别之情,基调感伤而深婉。而词中大量运用的"楼"意象则更是引人注目,这些楼意象随着词人视角的不断发展变化,由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实体转变为一个积淀着丰富情感意蕴,展现词人内在心灵世界的文学审美意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1986年到2006年,中国各种学术期刊共发表有关晏几道及其词的研究论文70余篇,许多文学史类著作中也有相关研究的章节,这些文章主要包括对晏几道其人的研究、晏几道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对《小山词》题材、意象、抒情形象以及艺术技法的研究等多方面内容,但也存有诸多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7.
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重要的词人之一,其《小山词》丰富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近二十年来,关于《小山词》的研究主要涉及《小山词》的意象、抒情对象、结构艺术以及传播与接受等方面。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92年至2013年间相关论著220多篇,仅从数量上看足以表明学者们对他的重视;但若从质量上衡量,尚存在一定不足。无论是《小山词》的研究角度还是结论都存在陈旧和重复的问题。研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8.
晏几道是长于"做梦"之人,翻阅他的《小山词》,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个个绚烂多姿的梦世界。对他的"梦"进行解析,不难发现他营造的梦世界往往呈现出一种梦幻与现实相互交织的特点,更有甚者,不知何者为梦,何者为现实,他的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似虚似实。他往往借梦以纾解离别相思之苦、抒发自己对虚幻人生的感慨。然而,他的"梦"诚可从他的性格与人生遭遇中找到破译之秘匙。  相似文献   

9.
晏几道令词时空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令词的创作发展中,“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是将令词导向成熟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则以其人生悲欢离合的抒写使今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而晏几道的创作则“把令词推向顶点”。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与其父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词中的恋人形象及恋情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的《小山词》除极少数作品隐含有某种社会历史内容外,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抒写男女恋情及其悲欢离合的.但是,他在涉笔男女情爱时,却很少有庸俗、猥亵的描写.在宋代日益膨胀起来的追逐感官刺激和享乐的历史条件下,晏几道的词超尘绝俗,主要是从心灵体验和情绪摇荡等精神层面进行拓展的.因而他的词作尽管题材狭小,气格纤弱,充满了梦呓与痴语,但显得比较清雅、纯正,更为重要的是,晏几道借助自己的词作,揭示出人性与情感的复杂内涵,这对当时“存天理,去人欲”的美学思潮在客观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冲击.  相似文献   

11.
晏几道,北宋纯情词大家,大起大落的人生体验让他独钟情为歌姬写一首首凄美、哀怨、悲凉的恋歌,于“梦境”、“沉醉”中流露出其独特的生命意识——挚爱留恋生命。“爱情”是他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他的心灵家园,但不幸的是,“爱情”也是他心灵的束缚,这是他永远都无法排解的矛盾。在这种矛盾的撞击下,小山词本身就是进行“形而上”的思索,苦苦追问生命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在柳永的推动下,当时慢词之风盛行,小山却醉心于今词的创作,且取得了最高的成就。究其原因就是小山顺应了当时文学发展的大势,借鉴了黄庭坚的诗歌“句法”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今词创作中,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今词的抒情手法和功能,从而将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小山词作中的“诗人句法”具体可以概括为:比兴寄托的抒怀手法;跌宕顿挫的结构布置;“点化”、“诗眼”的造句技巧。  相似文献   

13.
晏几道是北宋后期词坛上的一位纯情词人,他的词给当时的词坛带来异样的风采。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晏几道的词更富风韵美感。当然,这都源于其特殊的出身与生活经历。他用灵动的笔调抒发了纯真的内心世界。晏几道在词中刻画了许多确指的苦恋对象,也侧面展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他是率性狂放的贵族公子,是苦苦追寻爱情的痴情人,是被生活无情抛弃的悲剧者。他以其敏感真挚的心灵,造就了《小山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抓住晏几道和纳兰性德词中“月”这一关键意象进行比较。着重分析二人笔下的“月”在内容、作用、形态、意象群方面的相似和相异性。并从词体演变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些异同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小山词》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回忆。回忆这一心路历程转而成为《小山词》创作的心理态度。晏几道在回忆中寻找和反省生命的寄托和意义,自我放逐于感伤的回归之旅。这使得晏几道的精神特质及小词创作都具有了个性化魅力。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的恋情词包括词人、闺中少妇、少女的相关恋情。除了"梦"以外,常用"泪"、"书信"等意象进行描写,并以丰富的环境描写渲染词作。在充满悲剧的恋情书写背后,词人的恋情词中包含着对少年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展现了晏几道生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是近年来词学比较研究中很受关注的两大词家.本文抓住两位词人作品中"梦"这一关键意象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指出二人梦词在内容成因方面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是北宋小令词创作的最后一位大家,他的《小山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词作中的锐感多情的特质,是由其独特的出身经历及敏感多情的个性决定的,尤其是晏几道的爱情词,感伤怀旧,痴情怨绝,真挚动人,成就很高。被誉为"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词人晏几道《小山词》善于化用唐人诗句入词,主要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方式.前者兼用其意,后者或化用其意或反其意而用之. 《小山词》化用唐诗是多种原因所致.其中,词本于诗观念之浸润、追求词艺创新、雅化推尊词体是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晏几道和秦观同作为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清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就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但我们必须看到正是晏几道个性中的自傲和秦观个性中的自哀造就了小山词和淮海词的个人风格,并由此带来的清壮顿挫和郁积凄厉的独特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