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并没有读完海子的每一首诗,但我试图在寻找每一首有关海子的诗。海子的成长背景使他对“麦地”充满了深厚的爱和深刻的痛,他就像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一株植物。尤其在他的小诗中,这份感情贯穿始终。黑色的泥土是黑色的眼泪也是黑色的火焰,海子信仰这黑色远远超过我们通常赋予生命的颜色———绿色。海子认为黑色才是生命原创,有了土地才有了粮食才有了母亲和村庄,在海子的诗歌中“大地苦难而丰盛”这些意象浸注着海子对于土地的理解。海子在小诗中,并不自造出一个美丽的田园,远山近郭,世外桃源。这恰恰是中国的田园诗的传统。陶渊明的悠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构以往评论界对海子诗歌的麦地意象的单一阐述,对其麦地意象从精神和物质二重性上做重新分析,并重点阐释其物质属性.正是麦地意象所蕴涵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矛盾以及海子强调物质与否定物质的强烈愿望导致了海子生命的撕裂.  相似文献   

3.
海子事故是一种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精神现象,究其生存论意义上的原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原因。综观海子的诗作,从麦地抒情短诗到鸿篇巨制“太阳.七部书”,麦地———太阳形成他辗转漂泊的精神脉索。“桃源”情结与现代理性的冲突首先表现为诗人凌厉的审父意识:被信仰抓住的理性诗人最初也许只能通过语言艺术向着自我意识的深层掘进,当其精神性的掘进快达到某一临界条件时,转而钻进另一种心智训练活动———哲学。海子事故无疑再度宣告了现代人价值的陨落和精神的破产,说明了自近代以来推动我们的思想和信念已陷入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4.
论海子诗歌的史诗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史诗情结及其相应的史诗写作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海子史诗的文化价值意向超逸于民族文化主义,直接指向一种人本主义文化,“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以他的史诗创作实践着他的史诗构想。  相似文献   

5.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他的自杀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试着从海子诗歌所透露出的对于生命的厌倦入手,分别从“倾心死亡”、“遥想死亡”、“沉浸死亡”、“沉思死亡”、“挥霍死亡”五个方面,探讨诗歌中流露出的死亡情结,进而解释海子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人的重要代表,海子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意象群落。“麦地”“村庄”曾一度成为海子的代名词。本文认为,除了“麦地”“村庄”外,“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也是海子诗歌意象群落中的重要主题。笔者结合海子的诗歌创作,对海子诗歌中存在的浓郁的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答复     
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海子的诗冰凉却又灼热,那种温暖是羽绒和爱情都不能给予的。那些从麦子的金黄采撷得来的光芒,直晃着我们的眼睛,让人眩晕而温暖。那些排列在海子生命经历中关于麦子的痛苦,在它进入诗歌之后便成为折射我们所有生命情感的黄金之光。海子曾说过,农村可以让自己写15年。他骨子里…  相似文献   

8.
作为深度的抒情者,海子、骆一禾以他们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坚守着自己的诗歌理想:"麦地"精神家园,以此来对抗海德格尔的"世界的夜".他们二人用生命承担起诗歌的使命,默默地坚持着朴素、热忱的"麦地劳作",以此来深入麦子与民族精神间的本质联系.他们的麦地诗歌因与生命结合具有同一性,而二者的诗歌所展示的境界及作品风格又具有差异.海子和骆一禾是当代中国最初意义上的、真正的麦地诗人.  相似文献   

9.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歌意象丰富,在这些意象群中“麦子”意象较突出,它不仅给诗人带上了“麦地诗人”的桂冠,而且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创作。“麦子”作为粮食不仅喻示了生存,与“麦子”相关的意象“麦地”则与北方土地的干涸等苦难相通,而“麦子”本身所具有的阴性的特质与女性的某些特质相似。主要借对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诗人海子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关于乡土中国的优秀作品,他从乡土中抽象出"麦子"、"村庄"、"土地"(包括麦地)等元素作为诗歌意象,在诗歌和生命行为中实践了他对"生命存在本身"的执著关注;并结合个体生存经验,使乡土在诗歌中得到了真实且富于诗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引读】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杰出诗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系,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近300首优秀的抒情诗和7部长诗,已出版的作品有《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诗作】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赏读】在海子的诗中,有很多是写麦地的。他执迷于麦地,钟情于麦地,他是中国…  相似文献   

12.
海子的诗歌可以鲜明地划分出两个时期麦地乌托邦时期和太阳史诗时期。麦地乌托邦中,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着力表现的人与土地的和谐。但是现实中家园的幻灭感受和超越性诉求带来的精神困境使诗人发生了巨变,土地在海子笔下由神性世界的载体变成了孳生死亡和暴力的温床。由此,海子转入了太阳史诗时期父性的暴烈与燃烧。  相似文献   

13.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在海子的诗歌中,“大地”、“麦地”、“麦子”、“村庄”、“太阳”、“远方”、“河流”等一系列意象豁人耳目,形成一个自足的意象系统。这个意象系统有着相对稳定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个系列,即:家园系列、远方系列、太阳系列。这三个系列构成了诗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象征,成为生命的蕴涵及其承载。  相似文献   

15.
麦地、麦田不知何时已经成为我喜欢的意象,肥沃的麦地,金灿灿的麦田,那是海子歌颂的地方。他对麦地的匍匐的姿态,拜倒在大地的脚下。  相似文献   

16.
海子论     
海子在抒情诗写作领域所显示的杰出艺术才能已为世人所公认,从艺术评价标准的角度而言,海子的抒情诗写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然而海子对于自己雪莱或叶赛宁式的浪漫主义“诗歌王子”的身份并不满意,他渴望成为歌德或但丁那样的诗歌的“王”,这与海子认识到抒情诗所具有的诸多局限性而对抒情诗产生某种轻视态度有关,并由此萌发了史诗创作的热烈追求。这种对于史诗的热烈追求在海子身上体现为一种浓郁的“史诗情结”。海子这种十分浓烈的史诗情结并非一种“突兀”的创作心态现象,而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整个诗坛的史诗情结的一种回波余响。而一个更为“有趣”的现象是,海子的史诗创作实践,即其创作成果(史诗文本)作为一种诗体在艺术特性层面上的“合法性”,在“第三代”诗人那里遭到了范围较广的质疑乃至嘲讽。这实际上更能凸显出海子史诗创作的独特风貌、品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所有的三月都长着黑色的翅膀,所有的春天都在今夜静默,麦地里升起的太阳,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十个海子在春天里复活,复活在这个有着火红的麦子与山楂,耀眼的太阳与火焰的家园里……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海子,变成了绝望的“麦子”,他真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绝望么?海子说:“永远是这样,风的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遥远前面是遥远。”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你敢说这不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悟吗?这是他超越世俗的训言!在黑夜里,他写下了直抵灵魂的诗句:“黑夜,从太阳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土地。”海子,他走了,他…  相似文献   

18.
王峥 《文学教育(上)》2014,(16):124-125
有人说"对于一个诗人或是作家毕生的写作,有人习惯于慢跑,而对于海子,他却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生命的冲刺,并迅速到达了终点与顶点。"还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诗歌的奇迹,他的翅膀飞向天空,灵魂却回到大地。"海子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本文从海子对于麦地的热爱,对于幸福的崇尚,对于死亡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子性格特点,通过对应的诗作分析使海子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对于一个诗人或是作家毕生的写作,有人习惯于慢跑,而对于海子,他却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生命的冲刺,并迅速到达了终点与顶点。"还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诗歌的奇迹,他的翅膀飞向天空,灵魂却回到大地。"海子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本文从海子对于麦地的热爱,对于幸福的崇尚,对于死亡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子性格特点,通过对应的诗作分析使海子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相似文献   

20.
海子,怀揣一颗清纯孤独、美丽痛苦的心走了。他像凤凰从死灰里飞出.又让火车在身上轻轻驶过。他紧绷的肌肉幸福地颤抖着.他微笑着看着铁轮的逼近。——“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死亡.在海子眼里却显得如此的平淡.如此的轻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