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缩短他们由合格毕业生到称职教师的适应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三条途径和六种方法。一、途径(一)校内带教一个中学的学科组内,如果新老教师齐全,就具备了“校内带教”的条件。校内带教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带教阶段本阶段内青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般是青年教师轮流听几位老教师的课,或重点听一位“师傅”的课。最好的方法是安排青年教师和老教师教同头课,便于共同备课。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青年教师的课安排在老教师的课之后,让青年教师先听老教师的课,由老教师“领”着走,然后再讲自己的课,效果更好。老教师每学期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听青年教师的课,便于发现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带教提供依据。这一阶段至少应持续一年。  相似文献   

2.
赵晓英老师是一位农村小学的青年教师,教龄2年,这是她在湖北省白然教研会年会上教的观摩课实录。听了课的教师普遍认为,青年教师教出这样的课,是难能可责的。本刊作为研究资料发表,建议: 1.请青年教师研究一下,这节课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研究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分别放在四个盒子里的各种种子,并没有教学生齐读课文,你认为她的教学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2.请各位读者研究一下,如果请你帮助这位教师改进教学,你能就这节课主要的不足方面,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在二个区级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括动中,听了一位教师上的《狼和鹿》一课,感慨颇多。课堂上,教师霸占了学生的思维自主权,有越俎代庖之嫌。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阅卖课,课上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几次评价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日,作为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的成员,我听了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有两天都是一口气连听5节课。我感觉他们都很努力,教学基本功不错,课堂教学秩序井然,各项教学操作规范、到位。  相似文献   

6.
新学年,学校里分配来了不少刚跨出师范校门的青年教师。听听他们的课,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竟放大嗓门,用尽可能发出的最高音量向学生讲课,虽不能说是声嘶力竭,但让人听起来感到刺耳震膜,就连讲课者本人愈到后来愈是上气不接下气了。平心而论,这些青年教师的讲课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超分贝的“课堂噪音”却是教学中的大忌。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学校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校内、校外公开课,接受校内外同仁的评价和指导。在听了几位年轻老师的课后,我发现青年教师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他们的课往往是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前几天听了一位年轻老师讲授新人教《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后,这种感...  相似文献   

8.
寇忠泉 《四川教育》2001,(11):14-15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一群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坐在一起讨论一个话题:他们听过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发现这些优秀教师在课堂上都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来完成教学任务。他们非常想学,但总也学不像,觉得很困惑。听了他们的想法,我思考良久,觉得他们的困惑很有代表性,这个困惑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人标签” 或曰品牌,能充分体现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水平。它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个人气质等一系…  相似文献   

9.
优质与忧     
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结束了。语文教坛又升起了一批新星。可喜可贺。作为评委,我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前后听了近50位老师的竞赛课。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参赛教师是目前教学前线占相当比重的青年教师的代表,而且是优秀代表。他们所参赛的课,足以反映出目前语...  相似文献   

10.
近期,听了几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课堂教学显得严谨有余,生气不足。课后,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发现,这几位青年教师备课都比较认真,不仅备详案,有几位教师备的还是课堂实录式详案,教师在课  相似文献   

11.
我很喜欢听别人讲课。即使那些我不能完全听懂的课 ,我也很喜欢一边听一边琢磨 ,偷偷地去发现并学习别人的教学艺术。最近 ,我发现许多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听他的课 ,提不起精神来 ,要打瞌睡。究其原因 ,是因为这些青年教师跟我自己年轻时一样 ,思想上有一个误区 ,以为写在教科书上的内容 ,必须逐章逐节地讲 ,像做超声波扫描似的 ,生怕哪一点舍弃了 ,没有讲到 ,学生就学不会 ,将来学生考不出来或在实践中不知道去用 ,就是我做教师的失职。于是 ,老觉得教学时间太少 ,讲课就为了赶任务 ,每个知识点都不敢去发挥 ,去深化 ,去起到启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我在校内校外听了不少课,其中大部分是青年教师的课。他们的共同优点是:教学态度认真,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内容全面,教学手段多样。他们为实践新课标付出的辛劳令我敬佩。但静下来想一想,总感觉他们的课缺少点什么——那就是一个“情”字。某教师讲《荷塘月色》,把作者如何写“荷塘”、为何写“月色”,什么“动态美”、“静态美”、正面写、侧面写等分析得很细致,归纳得很全面。但作者透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什么感情,这位教师却只用一两句话轻轻带过。某教师讲《祝福》,在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后,对学生提出的8个问题逐一作了解答,而鲁迅对…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听课时该听什么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新教师在听课时,要看指导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例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14日,我应县教研室邀请担任县一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评委,比赛的课题是《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参赛对象为该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当天,我连续听了6位教师针对这一框题的教学展示课,应该说,他们均有各自的出彩亮点。但作为青年教师的课堂,错把"枝节"当"细节",让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是他们提升教学水平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就课堂教学而言,决定成败的"细  相似文献   

15.
听课,是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转岗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我是1992年走上职教工作岗位的,为使自己尽早地适应教学工作需要,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也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采用了“约听”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约本学科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1992年,我开始担任电工专业理论课。对我来说,教材及授课对象都是新的。如何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呢?一方面,我在备课时A,将每次课型的构想及教学情境的设计等,向两位老师讲述一遍,征得他们的意见后,进行优化;另一方面,我事先约定同室…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过去有不少人认为,听力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多听是唯一出路。还有人认为,听力训练就是不停地让学生听,教师的任务就是告诉他们听不懂的内容。 以前我们听力课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上课放录音,学生一句一句地听,听不出的,教师告知谜底。 2、听录音前,教师介绍材料背景,然后听录音,听完之后提几个大的问题,学生回答大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在我校已全面铺开,作为分管教学的我,先后听了许多教师的语文课,其中既有青年教师的,也有中老年教师的,也听了一些用老教材实施新理念的课。随着听课数量的增加,随着更新教法的理念,我和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都尝试过甘和苦,都有过得与失,这些既有利于学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几堂课,有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评选课,有语文课、物理课、政治课、历史课等。教师们的课准备得都很充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环环相扣,多媒体也能充分运用,教师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评课教师都对上课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赞不绝口,但是,我总觉得课堂上少了点什么。几个学科教师上课的模式都差不多。教师们怎么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等新课程理念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编     
为原生态课堂喝彩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李弗不听了两堂《伤仲永》的同题课。一堂是本市青年教师的大型观摩课,另一堂是本校老教师的家常课。青年教师的观摩课,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方仲永的“画像”,配上不长的课文,并播放语音标准的课文朗读。之后给出了三个讨论题:方仲永泯于众人,其父有没有责任?社会有没有责任?王安石父  相似文献   

20.
一、备课和课堂教学设计 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备好课。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必修)的教学特点是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素养。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的生活相结合设计课堂教学。芭在华东地区听了很多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后感觉到,这些教师的课之所以很成功,原因之一是课前准备充分、周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