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保护畜牧业环境的重要性 1、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和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两大部门。目前,国外畜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畜牧业产值等于或超过种植业;食品畜牧业发展速度很快,以及广泛实行专业化、工业化的经营方式;在发达国家,动物性食品在膳食构成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是大大增加畜产品数量,提高质量,极大程度地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健康水平。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重视环境科学。畜牧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好的途径,但我国畜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的,必然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限制。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畜牧业当前发展的一些特点,进而提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然后提出我国目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试论畜牧业在唐五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五代社会经济结构中,畜牧业作为一种支柱性产业而存在。在军事上战骑及运输依赖畜牧业提供马匹。在交通、通讯及运输上,依靠畜牧业提供大牲畜的畜力。畜牧业为农业提供畜力和肥料,为某些手工业提供原料,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肉食来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4.
区域发展是区域主导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对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一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地位重要的特殊区域来说,在牧区城镇化、现代市场经济冲击背景下,如何依托传统畜牧业,实现牧民生计可持续和区域发展的耦合是一个亟待解决问题。畜牧业是三江源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牧民的生计基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使得发展其他产业的难度很大。论文从生计创新视角,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对牧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并提出互联网+畜牧业、体验畜牧业等畜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罗区畜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生猪业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至2000年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已达51%,生猪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67.3%,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随着市场供求转化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区畜牧业结构性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食粮畜禽数量偏高,市场基本饱和,价格波动频繁,生产屡屡受到冲击;二是牛、羊、兔等食草家畜多年来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且呈现萎缩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羊、兔等草食动物需求日益提高,应顺应市场需求,尽快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国内外畜牧业发展形势,以及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快我市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政府对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监管力度,及如何推动我市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提议在我市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集技术创新、市场流通、政府监管于一体的畜牧科技市场。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规模经济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农区畜牧业规模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合农区畜牧业规模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促进农区畜牧业规模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农区畜牧业规模经济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少数民族游牧业、官营畜牧业(马政)和农村畜业三方面考察了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畜牧业经济状况。指出,就少数民族游牧业和官营畜牧业两大方面来看,整个畜牧业经济呈萎缩趋势,从这一趋势中,也可看到该区域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变化的某些趋向。认为,畜牧业经济在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故在区域经济中,畜牧业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生态畜牧业的战略目标及其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意见》全面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为经济和生态发展?还是为社会和人的发展?这一问题的深层内涵与当代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和发展伦理学的价值观有密切关系。只有充分吸收和利用当代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树立现代生态伦理观、经济伦理观和发展伦理观,才能全面落实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畜牧业推广学》教学质量,在进行《畜牧业推广学》绪论章节"畜牧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推""推广""畜牧业推广"字面含义从外力属性、作用对象、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并简要介绍了畜牧业推广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最后凝练出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基本功能和主要作用的系统论述。仅用寥寥数语和3、4张幻灯片,学生便比较深刻地理解了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北魏前期,拓跋鲜卑从以游牧为主转向农耕为主,原因之一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饥荒不断,需要发展农耕业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此外,游牧民族南下后,不得不改变其散居的生活方式,难以继续以畜牧为主业,向农耕业转变是客观需要。不过,当时畜牧业始终在社会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与军事需要和饮食习惯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从全区的自然属性和应用现状及产量水平分别对农、林、牧等用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进行了等级分类及评价,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农业地理方面的研究一直甚为重视,对历史农业地理学学科理论,北方地区农牧分界线变迁,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农业区兴衰变迁,黄河流域蚕桑业盛衰变迁,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地区变迁等相关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培养了一大批专门研究人才,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焦氏易林》蕴含了丰富的经济史信息。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西汉的农业已形成以谷物生产为中心,以畜牧、织绩、渔猎等副业生产为辅的“大农业”。从农史角度解读《焦氏易林》,不仅可以真切地了解西汉的农业经济状况,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这部易学典籍的经济史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裴素俭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1):116-117,125
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家禽养殖小区污染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消毒在养殖环节中的重要性日益呈现,对实践中常见的消毒误区进行总结,以期帮助养殖户掌握消毒的基本知识并充分认识消毒的重要性,使养殖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西北地区农牧交互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农牧业发展及其关系演进的重要舞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西北农牧之间的关系亦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西北农牧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表层是一个以农牧分界线变迁为表征的历史过程,其深层次则表现为一个农牧明交互影响,交互渗透的动态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农耕明在思想,操作和现实三个层次上不同形式与特点的主导性推进,以及游牧章在显性层次上的被动退守和潜性层次上的回应与逆向渗透。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离析其中有关的汉字信息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渔猎业、畜牧业的发展脉络 ,描绘一幅华夏先民的原始生产图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四川省2001年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畜牧业和林业产值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最为明显,然后依次是种植业和渔业。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湟地区是既适宜农耕又适宜畜牧业生产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在河湟开发的历史过程中,明代是该地区城镇体系初步建立的关键时期。明朝总结汉唐以来历代经营河湟地区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政策,在实际推行中也颇有建树。有明一代的有效开发,奠定了迄今河湟地区城镇体系的大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汉代贵州的农牧业基本以“耕田,有邑聚”为主要特点,在贵州境内出土的汉墓中有:陂塘稻田模型、陶井、建筑模型;农作物、农具等;说明农耕业已初具规模。另外,在汉王朝的一次镇压反抗中,“获畜产十余万”,说明不仅农牧业确有一定规模,同时有些地区仍以游牧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