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芦盐课,顺治初年只征二十余万两,然而到了康熙中叶,竟增至四十二万六千余两。这种无止增课的状况,导致了乾隆以后逐年误课的局面。工贾纷纷困倒,受参革者日众,税课亏欠日甚。为了弥补国帑的亏损,清政府迫令众商于完课之外每引另捐银二钱,名曰“参课”。迨至道光末年,征课愈重,悬岸愈多,于是又兴出了每引加交银四分的悬岸课。这样追赋加课的结果,造成大量工商倒闭,商贾不振,盐业萧条。这里选编刊布的清内务府是稿及清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情况。它对研究长芦盐政、清中叶课税史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乾隆五十七年河东盐务实行盐课摊归地丁之制,虽使这里的盐业恢复了生机,但民间力田之人纳无盐之课加重了负担,豪富卖无课之盐获得巨利,且使清政府盐税收入大大减少,到了嘉庆十一年,不得不宣布于次年复改商运。这里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这次变革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如何解决的档案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代经济史、盐业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清前期是河东盐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畦归商种"改革后,河东盐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进一步发展。但是,清政府为了全面管控河东盐业,严格实行定额税制、盐引制、引岸制,这些制度是清前期河东盐业未能向资本主义质变的主要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由于内政、外交的影响及盐业生产的需要,长芦盐区形成了官贷、商贷、民贷三大借贷类型及广泛的借贷网络。所贷款项或用于偿还外债,或用于军费,或用于盐业生产,体现了借贷事业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长芦盐区经济形态的深层面相。  相似文献   

5.
从馆藏内阁户科史书中选出的这组题本,主要反映了雍正十一、十二年长芦、两淮、河东及川、黔等地产盐行引销售、征收正杂课税和灶户生活等情况。可供研究当时盐业生产及产品行销、人民用盐等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芦.是对今河北省唐山、秦皇岛、沧州等地及天津沿海狭长地带的泛称:长芦盐务,系指长芦盐务机构及所辖各个盐场,在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各方面活动的总称。现存于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的中国长芦盐务档案.共有33713卷,其中英文档案1828卷,日文档案964卷,排架长度约710米。  相似文献   

7.
丰财场,长芦盐区诸场之一,场署设在天津葛沽(葛沽海河边的慈云阁附近),位于津南区东部。其始建于1265年,到清朝中期,丰财场已成为长芦盐区的最大盐场。通过对丰财场的考证,探究长芦盐区盐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相似文献   

9.
1937年8月6日,日军强行接管长芦盐区后,为推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政策,掠夺长芦盐资源,1938年以兴中公司名义开发长芦盐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大型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相似文献   

11.
地处中国西南腹心的自贡,向以“千年盐都”闻名遐迩,在近两千年井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盐而兴、因盐设市,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盐井,海井就诞生在这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自贡盐业在近现代发展史上产生了两次重要的兴盛时期:第一次是太平天国(1851—1864年)定都南京后.清政府在长江流域的盐政废弛,给四川井盐业的发展带来契机,自贡盐业便在“川盐济楚”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2.
有清一代,清政府的主要税收来自四赋和盐税,盐不仅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可或缺,盐税也是清廷财政的一个重要支柱。因此,请入关后,立即对盐业管理进行调整,逐步加强政府对盐业的控制,同时针对走私舞弊等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条例。尽管“盐法莫急于缉私”,但场私、商私、枭私、邻私、官私仍不绝于时。这里刊出的一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记载了乾隆四十二年山东峰县盐枭走私、拒捕伤差的情况,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嘉庆后期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以后,两淮盐政窳败,清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加强治理整顿。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嘉庆后期,两淮等地区产盐行引销售、缉私卫引及办解纲银等方面的情况,从中可以了解当时清政府之盐务政策。现予刊布,以供研究清代盐业史参稽。  相似文献   

14.
总理户部事务·和硕果亲王臣允礼等谨题,为东运一半灶丁请照民丁之例,全摊灶地,以广皇仁事。 长芦巡盐御史鄂礼题前事,雍正十二年八月初二日题,本月十六日奉旨:该部议奏。该臣等查得,长芦巡盐御史鄂礼疏称:山东运属永利等十场灶丁银两,于雍正三年间经前盐臣  相似文献   

15.
巡视长芦等处盐政监察御史臣王秉乾谨题,为长芦经制未清,漏课太甚,据实开列,乞敕部查,以佐军需事。 窃臣奉命巡按长芦山东盐政,凡属盐法之事,若大若小,无不考求原委,务期毫无差谬,庶几尽职。除前查出山东灶课每年隐漏银七千八百九十余两、长芦灶课每年隐漏银六千五  相似文献   

16.
正自贡井盐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贡盐业契约是自贡盐业生产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直观反映,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称为"中国最古老的股票"。《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收录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自贡盐业契约2381件、相关凭票档案166件,分为盐井开凿约、日份与火圈约、盐笕约、借贷与析产约等。这些档案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两百多年间,集中在一个地区、围绕一个产业、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17.
<正>自贡作为井盐产地,近代以来盐业契约文化繁盛,盐业契约数量称巨。自贡盐业契约涉及井盐产业的各个环节,规范着盐场商主的日常盐业生产活动。这些盐业契约不仅是民间合意的产物,历来也成为国家处理盐业纠纷的坚实依据。抗战时期自贡为后方盐  相似文献   

18.
顺治六年整饬盐务课税题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饬盐务,清理盐课,是清初为恢复与发展生产、增加国课而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之一。这里选刊的档案,系馆藏顺治朝题本盐务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顺治六年河东、两淮、两浙以及福建、四川等地区的盐业荒废情形。当时因兵燹灾荒所造成的商乏民困,盐业凋零,课帑虚悬,迫使清统治者实行整治盐制、招商减引、豁免盐课等安民恤商措施,这对清初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是有利的。这些史料,记录了清初盐业整顿情况,对于研究清初政治、经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贡盐民富有智慧,使得井盐闻名于世,其中盐业契约是颇具特色的。本文着力讨论自贡盐业契约与地方盐业关系,深入探求自贡盐业契约固有的历史价值。基于历史,笔者试图为现今社会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静雅 《兰台世界》2013,(19):124-125
<正>盐业是清政府的重要财源,而两淮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产盐区,其所产食盐不仅供应本省,还配销到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六省。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楚岸引地一直为川盐所占,淮盐滞销,积引累累,盐商疲积,税课减少。前两江督臣曾国藩虽多次奏复淮南引地,但未完全收复。1875年沈葆祯升任两江总督,十月(农历),场商、运商联名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