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正式成立政府,准备全力北伐吴佩孚。不料在1922年6月16日,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内务部长陈炯明,与英帝国主义、直隶军阀相勾结,公然发动叛乱,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妄图杀害孙中山,成为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陈炯明叛变”。  相似文献   
2.
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试办邮政,由海关兼办,称海关邮政局,然所办成效不大。光绪二十二年(1876年)清总理衙门主管大臣、洋务派首脑人物奕诉根据总税务司赫德的请求,奏准创办邮政官局,即正式开办国家邮政,仍由海关兼办,并委派赫德兼任总邮政司。此后,直至清末,中国的邮政管理权始终操纵在外国人手中。现从馆藏军机处档案中选出有关的二件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邮政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都统是清八旗之主要军政长官,职掌一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以赞上理旗务。现从馆藏兵部——陆军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清末部分都统的履历,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清廷为抵制外国银元之大量灌入兼补地方制钱之缺乏,开始对旧有的银两制度进行改革,于光绪十六年(1890)在广东采用新式机器试铸银元成功。未久,其他省分亦随之相继效仿,争相开局设厂铸造地方银元。安徽亦然。有关安徽省始于何时铸造银元的,长期以来,学界基本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系光绪二十三年(1897),一说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持光绪二十三年说者的主要依据系:1.冯煦编《皖政辑要·度支科》银元条: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开炉鼓铸。”2彭信威编著《中国货币史》:“安徽也是在光绪二十二三年开铸龙洋。”3.…  相似文献   
5.
清末,统治者鉴于漕弊丛生和财用匮乏,于光绪二十七年颁布上谕,责令以往有漕各省一律改征折色。然而,此谕并未能在有漕诸省普遍实施,江浙地区的漕粮仍以海运的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末。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宫中朱批奏折中,选辑出这一时期的漕运史料予以发表,供研究清代漕运史及赋税制度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丁进军 《收藏》2001,(11):72-73
在我国近百年的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清末,由于他组织湘军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受到清政府的重用,曾历任兵部侍郎、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大学士,是当时被清廷赋予重权的第一个汉人。他于同治十一年(1872)在南京去逝,享年62岁,死后受谥“文正”。  相似文献   
7.
“光绪十九年慈禧赏赐盛宣怀钓鱼台等三岛谕旨”之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国史馆是庋藏清朝和民国时期历史档案的重要部门,近年有人从台北归来,将该馆所藏的一件“珍贵历史文件”——“光绪十九年慈禧赏赐盛宣怀钓鱼台等三岛谕旨”予以影印刊布,颇引世人关注。谕旨全文为:  相似文献   
8.
咸丰三年(1853)三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后,马上组织了北伐和西征。九月十八日北伐军攻至深州,兵锋直指京师。咸丰帝极为震惊,急命恭亲王奕诉、惠亲王绵愉等办理京城巡防事宜,以确保京畿安全。与此同时,为了振作军心,咸丰帝于九月二十一日谕令吏、礼、兵各部,迅将被太平军击毙之文武大小官绅题名加以议恤。本组史料即为当时礼部遵旨奏议自军兴以来清方阵亡文武官绅恤典的清单,现予刊出,以供研究太平天国史及地方人物史志者参考。因篇幅关系,编选者对清单中所列各员议恤部分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9.
载沣,字亦云,号南搂主人、鉴意轩主人。道光帝之孙,醇贤亲王奕譞第五子,于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北京西城太平湖畔醇王府。他与光绪帝虽不是同母所生,但作为皇帝之胞弟,身世显贵,年仅六岁即晋封“奉恩镇国公”,七岁承袭醇亲王爵位,十七岁被任命为“内廷行走”,十八岁为“阅兵大臣”,同年十月,任正白旗汉军都统。十九岁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结婚,二十岁为随扈大臣,二十三岁授命管理健锐营事务,兼任正紅旗满洲都统,二十四岁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二十五岁任军机大臣,同年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长子溥仪入宫“承继同治,兼祧光绪”,是为宣统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入朝理政,成为当朝最为显赫的人物。二十八岁时,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载沣退位归藩,不预政事,六十八岁病逝。在馆藏醇亲王全宗档案中,藏有部分当年载沣存留的函札,具札人多系载沣的亲属,也有当时颇有影响的清廷旧臣及外籍人士。从内容看,一是叙说友情,请安通候;二是有事请托;三是一般庶务。时间从载沣为亲王时直至退归藩邸息影家居之后。这些函札因均属私人往还性质,内中大多未掺杂浓厚的政治色彩,作者在函中毫无讳饰地倾吐了自己的内心情愫,并流露对世事人情的真实态度。其中个别函札虽已不甚定整,仅为断简零翰,但从中对清末民初的政情及他们与载沣之私交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反映,是研究载沣等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现将其按时间顺序排列刊录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刘鹗(1857——1909),清末颇负盛名的文学家,字铁云,江苏丹徒人,通数学、医术、金石甲骨文及水利等学。官候补知府、直隶试用道,因不得志于清廷,旋弃官经商,虽曾有过多次创办实业之计划,惟最后均归失败。庚子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刘鹗用低价向联军购买其所掠夺的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光绪三十四年,由于袁世凯等挟私诬陷,清廷以私售仓粟罪将其逮捕,流放新疆,次年病逝。馆藏外务部档案中,存有关于刘鹗的几件史料,其中反映他于光绪三十一年,拟与日本商人郑永昌合资开发辽东盐业,遭到清廷驳回及后来被谪戍新疆,死于禁所之情形。对于研究刘鹗生平有一定价值,故予刊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