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被誉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他身价十亿,被称为中国最富有的科学家;他不是高官,他却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他没有正规学历,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没有巨著宏论,却是一个公认的专家。三十年培育玉米良种40多个,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他就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李登海。1970年开始,他就从事玉米研究、率先利用紧凑型玉米开创我国玉米高产道路,后又育成了一大批高产、超高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登海"系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有43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掖单13号"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0多年间,他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40多个,7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最多时推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3以上。  相似文献   

3.
4.
玉米七个杂交组合及与其亲本自交授粉后1d.3d,7d,10d四个时期胚胎中蛋白质含量增长速度不同。授粉后1d胚胎中蛋白质电泳谱带分离清楚,分子量为94,000-67.000的蛋白带较少,而在67,000-43,000和40,000-20.000范围内的蛋白带分布集中。在分子量大于43,000的蛋白带中.杂交胚的某些蛋白分子量大于或介于自交亲本.在43,000以下的.杂交胚中某些蛋白分子量介于或小于自交亲车。授粉后10d大分子蛋白带有所增加,杂交胚胎中总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和玉米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自交双亲。  相似文献   

5.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6.
玉米棒,香甜可口,人人爱吃。同学们围在一起吃玉米的时候,班长程明星同学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去年我家为了节约用地,在菜园的四周种了一排玉米,玉米长得棒极了,成熟时,玉米棒里的玉米种子却只有几粒,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弄清班长家的玉米长得好却结玉米少的原因,我们决定在月桂园里自己种植玉米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8.
以辽宁地区3种玉米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的方法提取3种玉米油,对3种玉米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3种玉米油的产率分别为:黄玉米4.85%、白玉米3.25%、黑玉米6.7%.分析结果表明,黄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黄玉米脂肪油的93.9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2.56%;黑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7种脂肪酸,占黑玉米脂肪油的89.7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56%;白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6种脂肪酸,占白玉米脂肪油的76.3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2.61%.  相似文献   

9.
10.
以玉米植株为材料研究了骤然干旱下植株根,茎、叶的水分状况参数,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骤干条件下植株根,茎、叶的变化不同,其中骤干处理后茎部含水量明显高于根及叶部,其渗透热低于根和叶,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讨论了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的遗传,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及玉米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玉米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2.
唐慧兰 《幼儿教育》2004,(12):23-23
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几乎家家户户种植,因此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对玉米非常熟悉。啃嫩玉米棒,吃玉米饼,用玉米皮等材料制作各种玩具、装饰品,孩子们在参加采集玉米棒、给玉米脱粒等劳动中可获得丰富的经验。我们利用这一资源组织系列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发现、制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单958把中国玉米生产和玉米育种引领一个新高峰,给农民带来了丰收,获得了玉米高产;给商家带来了利润,托起种业走向辉煌;郑单958把稳产性和适应性结合一起,提供完美组配模式,引领玉米育种新方向。郑单958为玉米育种研究和种业发展立下新功,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农作物研究的体会,现将郑单958在创新价值方面的体现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双隐性黑甜玉米 (简称黑玉米 )的种子 ,在萌发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简称 SOD)、过氧化物酶 (Peroxide简称 POD)及过氧化氢酶 (Catalase简称 CAT)的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黑玉米干种子中三种酶的活性均高于普通的黄玉米 ;在萌发的种子中黑玉米三种酶的活性也均高于黄玉米 .提示黑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滋补价值和抗逆性 .  相似文献   

15.
12%C317水剂可有效防除玉米田的杂草,其经济有效的施药量为100ml/mu,除草效果显著优于单施克无踪和2甲4氯,12%C317水剂以在杂草8叶期以前使用效果为佳,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启蒙》2010,(1):38-39
每次吃玉米的时候,总要先去掉包在玉米外面的长长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这些"胡须"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我坐在早餐桌边,一边吃着脆玉米片,一边读印在盒子上正对着自己这一面的字:“美味脆玉米片——绝妙赠品等你拿!具体细节请看盒子的背面。”  相似文献   

19.
双隐性黑甜玉米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系统分析和测定黑玉米和其它谷物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黑玉米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是普通黄玉米的215倍;含有大量的无机微量元素;还含有其它谷物不具备的Vc和较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20.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 ,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 ;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 ;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 ,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